□ 湖南省永順縣委副書記、縣長 向加茂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并進行了全面系統部署,為我們今年和今后一段時間統籌補短板、鍛長板、育新板,著力打造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三大高地”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2022年,我們以“產業項目加速年”為抓手,深入推進產業層次提升、產業結構優化、產業鏈條延長,不斷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一是現代農業發展取得新成效。全縣糧食面積、產量分別達60.1萬畝、22.66萬噸,生豬存出欄分別達19.8萬頭、26.84萬頭,新建高標準農田3.12萬畝,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榮獲“湖南省糧食生產先進縣”“湖南省煙葉生產先進縣”。
二是工業園區建設匯聚新動能。統籌推進“五好”園區建設和“鏈長制”,新建標準化廠房20.4萬平方米,引進慕薇集團等大型企業6 家,園區生產總值16.73億元,增長5.8%;技工貿收入50.93億元,增長14%;高新技術產業產值6.86億元,增長16.27%。
三是全域旅游發展有了新進步。舉辦永順縣首屆“雙世”文化旅游節,芙蓉鎮成功創建“省級旅游休閑度假區”,高位入選“中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強縣市”,全年實現接待游客889.43萬人次,旅游收入84.21億元。
四是商貿物流建設邁出新步伐。聯運匯物流園、新天地商業中心、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菜鳥產地倉等項目相繼建成,新增外資、外貿企業各2家,進出口總額1515.6萬元,電商交易額22.63億元。
科學研判產業發展形勢,從錯綜復雜的環境中危中尋機、轉危為機,從全面恢復的大勢中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從中央政策的紅利中搶抓機遇、精準發力,牢牢掌握產業發展主動權。
一是把握擴大內需戰略支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擴大內需擺在今年經濟工作最重要的位置,提出“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系列措施,將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我們將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不斷增強消費帶給產業的發展內生動力。
二是把握實體經濟發展根基。我們將牢牢把握實體經濟這個發展根基,把產業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扎實開展“實體經濟突破年”活動,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構建“點、鏈、圈”一體的現代產業體系。
三是把握綠色發展必由之路。我們將牢牢把握綠色發展這個必由之路,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充分發揮我縣豐富的水、風、光等生態資源,積極開發抽水蓄能、風電、光伏等綠色產業,不斷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優化產業布局,賦能產業升級,構建以特色農業為基礎,生態旅游為支柱,新型工業為支撐,商貿物流為主導,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體系。
一是提煉特色、整合資源,以“山地精品”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高效。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耕地保護“田長制”,深入實施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設施農業建設提升、農業科技支撐、特色產業“南提質、北擴面”等行動,糧食面積和產量分別保持在60 萬畝、22.6 萬噸以上,生豬存出欄分別維持在20萬頭、28萬頭以上,新建高標準農田3.73萬畝以上,特色產業面積145萬畝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10%以上。
二是突出優勢、補齊短板,以“拳頭產品”推進全域旅游蓬勃發展,讓文化遺產綻放強縣富民光彩。以“神秘湘西·大美永順”為核心,以老司城世界文化遺產、湘西世界地質公園“雙世”為引擎,深挖土家文化、土司文化“雙土文化”之魂,堅持文旅、農旅、康旅“三旅融合”發展,啟動老司城景區國家5A級景區創建,加快推進湘西北旅游集散中心等項目建設,積極開發不二門、猛洞河、塔臥等景區新產品新業態開發,加快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力爭全年接待游客人數、旅游收入分別突破1000萬人次、100億元。
三是固優育新、協調發展,以“一區兩園”推進新型工業發展壯大。以永順經開區猛洞河工業園、芙蓉鎮產業園“一區兩園”為載體,搶抓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機遇,聚焦園區“建圈”,圍繞產業“強鏈”,將數字經濟、飛地經濟等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武陵山區現代農產品加工出口示范區等產業項目建設,加快鳳灘抽水蓄能、高靈山抽水蓄能、大青山風電二期、三峽光伏綜合開發等項目前期工作,力爭新建標準化廠房10萬平方米以上,園區生產總值15億元以上,技工貿收入60億元以上。
四是優化布局、城鄉一體,以“互聯互通”推進商貿物流暢通高效。實施商貿物流“強基補鏈”、骨干企業倍增、“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等工程,開展市場主體倍增、外貿“破零倍增”、“數商興農”等行動,加快推進石堤農產品倉儲物流中心等項目建設,培育壯大一批現代商貿物流企業,力爭市場主體總量增長6%以上,培育新增“四上”企業17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