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龍 (西北師范大學)
接受美術教育十年有余,我進行中國畫創作已有三年了。我的美術之路經歷了從設計到美術創作再到美術理論三個階段。從現代的設計到傳統繪畫,有著內在的關聯。從原始彩陶到商周的青銅器,人類早期藝術仿佛是從設計藝術開始的,四年的設計生涯,我試圖將傳統元素融入設計當中,學習之余,也會拿起毛筆感受水墨的韻味。碩士期間我選擇了中國水墨人物畫創作,那種豪放的筆墨與嚴謹生動造型的巧妙結合著實令自己向往。在我不長的中國畫創作的歷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水墨人物畫中服飾是筆墨表現的重要之處。尤其是民族服飾更能夠體現繪畫的主題性、民族性與時代性,本文就藏族服飾與筆墨表現之間的關系加以概述。
舊石器時代巖畫作為最早的平面藝術,記錄了人類的史前種種活動,雖是刻畫簡練,但基本可以窺見當時人物基本活動,巖畫中人物身著大袍,袒露單臂或雙臂,戴有發飾,可算是藏族服飾的雛形。
吐蕃時期作為古西藏最為發達的時期,其中的文化往來促進了服飾的演變,吐蕃時期敦煌壁畫、古格時期壁畫對于藏族服飾有著基本描繪。此時男女皆穿大袍,長袖觸地,系有腰帶,多有配飾。至清代布達拉宮壁畫可見藏族服飾的結構已經基本完善,并且材質豐富。至二十世紀表現藏族風情的繪畫更是眾多,這些平面形像是研究藏族服飾演變的重要史料。張大千1942年作《番女醉舞圖》中就有如此感嘆:“茸茸貍帽遮眉秀,白粉故衫拖窄袖。金尊一滴九回腸,柳眼千迷雙中酒。……復看番女醉舞,寫圖并賦?!蔽鞑亟夥藕?,石魯、黃胄、杜滋齡等先生都于西藏、青海等地寫生創作。
在人物畫中,服飾通常占有絕大部分,藏族題材水墨人物畫亦是如此。藏族服飾結構復雜,式樣有藏袍、襯衣、皮靴、“果秀”等,材質有羊皮、氆氌、羊毛、絲綢等,并且配飾色彩艷麗,種類豐富。服飾作為穿著在身上的文化,有著強烈的符號性、象征性。服飾的表現影響畫面的主題、構圖、色彩、線條等。任何主題的人物畫創作,服飾都能夠顯示畫面人物的身份地位、民族特征、時代特點以及地域性。在構圖方面,“寬衣大袖”與“貼身緊裙”對構圖的影響也有舒展和拘禁的區別。就線條而言,顧愷之人物畫線條如“春蠶吐絲”,曹仲達“畫衣紋稠疊,衣服緊窄”,有“曹衣出水”之說,明代鄒德中《繪事指蒙》提到人物畫“描法古今一十八等”的說法。當代衣著服飾多樣,應該以更為豐富的線條與筆墨來表現多樣的服飾質感。
畫民族題材不研究民族服飾,就像畫人物不研究骨骼肌肉,剛開始練習藏族題材人物畫,總被各種裝飾及色彩所糾結,經過對服飾的初步研究,對于畫面表現也較為清晰了。早在學畫之初,筆者就開始以速寫的方式記錄藏族人物形象,但也多是照片、網絡圖片資料,不過也足以讓自己對藏區有著無限的憧憬。直到后來的采風實踐,對于藏族題材繪畫也有了些許感觸。在習作之時,發現藏族服飾在畫面上有極強的表現性。為了更加準確地表現藏族人物形象及服飾,就同師友到藏區采風寫實。
由于地處甘肅,因而甘南、青海一帶的藏區是首選的采風之地。第一次到合作市就被富有藏族氣息的建筑、潔凈的馬路以及老者對宗教的虔誠深深打動,老師曾講過關于過去到藏區寫生的種種不便,如今由于國家的政策,進藏的道路、藏區的建筑已經有了很大改觀。自2019年始我到甘肅省合作市、卓尼縣、碌曲縣、夏河縣,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壩縣、若爾蓋縣等下鄉多次,經過采風,對甘肅、青海一帶藏區的人物形象以及服飾特征有了一定了解。
在創作方面,個人認為有四點是比較重要的。首先,立意構圖可算是“馭‘畫’之首術”,作品《梵音》《隴原頌歌》等主要根據藏族服飾的特點從畫面的構圖、取舍以及寫生與創作中關系進行展開。其次,人物造型需得當,注意實型與虛型的關系,個人作品《歸》《吉祥頌》《漢藏人民一家親》等從面部造型與服飾的筆墨表達的關系入手,著重體現不同年齡段高原人物形象的特征。第三,水墨人物應以勢取勝,以整體為先,避免“謹毛而失貌”,作品《甘南風情》著重表達畫面中的整體關系,根據藏袍的寬大與厚重的特點試圖在畫面虛實、畫面氛圍做新的嘗試。第四,書畫用筆同法,需打下扎實的書法基礎。作品《靜思》《凝望》等在面部表達主要運用“先勾線、后暈染”的“干畫法”,對服飾表達也主要以線為主??傊嚶仿?,還應取各家之長砥礪前行。

不忘初心 國畫 郭兆龍
我們對于人物畫研究,較多研究面部形象及神態的表現,但服飾在人物畫中通常占有較大比重,是筆墨表現的重要之處。因而在人物畫創作過程中,一方面需注重面部的藝術表達,另一方面對人物衣著服飾需要做清晰的了解??偟膩碚f,個人實踐經驗還不夠,難免在觀點、表現上有不足之處,還需師友多多指教。

致敬老兵 國畫 郭兆龍

漢藏一家親 國畫 郭兆龍

靜思 國畫 郭兆龍

吉祥頌 國畫 郭兆龍

隴原頌歌 國畫 郭兆龍

信念 國畫 郭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