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小云 張輝 尹麗崇 劉建軍 彭曉明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更重要的是在人才振興基礎上帶動產業振興,緊扣全產業鏈、做好跟蹤服務是抓實落細高素質農民培育的重要環節,石家莊市農廣校找準發力點,匯聚媒體、網絡、市場等資源,把握一產專業化、二產品牌化、三產社會化“三化同步”的培育跟蹤服務方向,探索出“三產融合+三位一體跟蹤服務模式”(簡稱“3+3”服務模式),即搭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平臺,開展基地、線上、線下“三位一體”一站式服務。石家莊市農廣校堅持在一二三產業分類開展培訓服務,實現一產增產提質、二產優品增效、三產活銷建市,通過建立利益聯結綜合體,使三產緊密銜接,促進了產業做優做強,實現高素質農民全面發展。
一、“3+3”服務模式主要內容
(一)一產下沉服務,田間指導,農民科學種養站位新高地
石家莊市農廣校拓寬服務維度,致力于地域、產業科學策劃,創建聯合發展模式,開展一線培育服務,提升農產品生產之路。
一是開展產業策劃和新品種引進。石家莊市農廣校根據培育對象和當地實際需求,合理策劃產業產品,引進先進技術。例如:為井陘縣新蒿亭村引進草莓和西紅柿種植技術;為平山、贊皇、行唐等縣引種連翹和珍珠油杏項目;為晉州市、元氏縣、正定縣引種梨木香菇和哈密瓜項目;幫助鹿泉區黃壁莊鎮規劃綠色生態小鎮,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打造中草藥種植、沙地紅薯和蔬菜花卉產業項目。
二是打造聯合發展模式。石家莊市農廣校通過多方調研,評估聯合發展可行性空間,打造多元化發展模式,固化產業鏈條,奠定堅實的產業發展基礎。例如:石家莊市農廣校聯合中化(農業)集團和藁城區綠之寶家庭農場打造“農廣校+央企+家庭農場”培育服務模式,建立科技服務站,服務周邊,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打造“農廣校+龍頭企業+生產基地”“農廣校+鄉政府+合作社+農戶”等模式,為學員打通關鍵環節,培育特色主導產業。
三是開展田間服務。通過田間、空中、固定及流動“四大課堂”,利用微信、網絡、大喇叭等方式開展培訓服務,效果突出。例如:針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開展教學服務,全市優選5所農民田間學校建立快檢室,農民經過培訓之后能夠熟練使用快檢設備,隨時檢測農產品藥殘,有效提升產品質量。
(二)二產延展鏈條,打造品牌,企業產業化實現新發展
石家莊市農廣校致力于品類、品牌建設,轉化先進成果,挖掘產品功能,創建區域品牌,開拓農產品品牌打造之路。
一是對接先進成果,延伸產業鏈條。石家莊市農廣校積極對接先進工藝,加強農產品精深加工的成果轉化,延伸產業鏈條,擴大銷售半徑,延長儲藏期限,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溢價效益。石家莊市農廣校“做媒”,引入國家大豆研究中心的“傳統豆制品現代化加工工藝”科研成果落地欒城區,成立“大豆種植及深加工”產業化聯合體,推進了大豆育種、種植、豆制品深加工等全產業鏈無縫對接,帶動當地農民種植優質大豆兩萬余畝,生產豆制品20種。
二是挖掘產品功能,帶動多元化發展。針對學員產品單一的問題,石家莊市農廣校幫助學員深挖產品功能和市場需求,開發產品種類,提升產品附加值。從家電銷售員到葡萄產業能手,河北省晉州市怡嘉樂家庭農場負責人李蒼英實現了跨界創業,用蚯蚓糞改良土壤,發展富硒有機葡萄,走高端市場。可就在李蒼英干得紅紅火火的時候,葡萄遇上了病蟲害。“技術是咱的短板,我趕緊找農廣校專家,邊學邊干。”李蒼英說,“成立家庭農場、注冊品牌、參加展銷會,農廣校沒少牽線搭橋,我們的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去年收入過了百萬元。”
三是把脈價值取向,促進品牌化發展。針對產品“無品無名”的問題,石家莊市農廣校幫助學員拓展產品人文、區域及精神等價值,打造品牌。幫助學員打造名人效應,“土豆哥”郝勝輝打出土豆產品品牌;打造產品功能效應,梨木做菌棒生產“梨木香菇”;打造特色產業,開辦“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等特色主題班,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特色產業發展;開發區域品牌效應,石家莊市農廣校分別與河北塔元莊同福集團農業科技公司、石家莊市鹿泉區黃壁莊鎮簽訂合作協議,打造經濟區域農業品牌。
(三)三產拓寬路徑,宣介產品,農民增收創富打出新業績
石家莊市農廣校積極構建多元化的一站式銷售載體,宣傳帶動學員的優質農產品進社區、占市場,拓寬農產品上行之路。
一是利用媒體有效資源。石家莊市農廣校聯合市電視臺生活頻道,開辦“食惠優品”電視欄目,免費推介廣大農民的優質農產品,深受農民歡迎;面對重大宣介事項,及時聯系石家莊日報社等媒體進行報道,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二是組織豐富的社會化活動。石家莊市農廣校組織美食節、敬老節等展會,積極搭建京津冀優質農產品大賣場,開展農民致富大賽等活動,幫助優秀學員的優質農產品在城市設展位,多方提供產品線下展示服務。
三是開展多層次電視網絡直播帶貨。石家莊市農廣校積極通過電視媒體、線下、線上“三位一體”平臺宣介,努力打造農廣校學員優質農產品區域性品牌。
二、“3+3”服務模式成果顯著
石家莊市農廣校通過探索實施三產融合+三位一體“3+3”跟蹤服務模式,堅持根據一二三產業分類開展培訓和服務工作,保證了“層層有培訓,環環有服務”。石家莊市農廣校通過產業策劃和新品種引進,建立特色產業基地,開展生產技能培訓,提高產量和質量,實現第一產業的豐收;通過打造多元化品牌之路,幫助農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完成第二產業的經濟效益提升;通過主媒體、新媒體、社會化活動,線上、線下平臺來幫助學員銷售優質農產品,努力打造優質農產品區域性品牌,創出市場,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僅2021年,石家莊市農廣校嫁接項目10個,培育高素質農民2600人,全市舉辦“夏季專場”培訓200余場次,培訓農民學員2萬余人次;打造農廣服務隊,深入田間指導48場次;《食惠優品》播出160余期,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10萬余斤;通過敬老節、豐收節和優質農產品展等,簽約訂單1300萬元,有效帶動了當地的產業發展。石家莊市農廣校的教學平臺也已經實現了升級換代,在線教育平臺全面啟動,系統網站全面升級,建成多所農廣書屋,網絡直播間也已投入使用,多媒體資源開發利用呈現出新局面,石家莊市的農廣體系建設及培育服務能力也邁上了嶄新臺階。
“返鄉人才大多從事新產業新業態,我們開展基地、線上、線下一站式培育服務,引進龍頭企業,對接市場信息,搭建三產融合發展平臺,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讓高素質農民回得來、留得下。”石家莊市農廣校校長許曉東說。
(作者單位:石家莊市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