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磊
(聊城市東昌府區體育事業發展中心 山東 聊城 252000)
群眾體育活動是群眾簡單的健身活動,屬于群眾服務的范疇,更是全民健身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下,群眾體育視野快速發展,人們的體育意識逐漸增強,對群眾體育活動的需求也越來越多。積極開展群眾體育活動不但能夠滿足群眾的娛樂需求,更有助于提高群眾的身體素質,振奮精神,充滿活力。
隨著2014 年10 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明確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越來越多的個人和社會群體都認識到參與群眾健身活動的重要意義,然而,綜合分析各地的醫療機構反饋信息發現,多數群眾身體仍處于亞健康狀態,健身效果并不明顯。導致這一結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區域間的差異引起的人們在生活習慣、居住環境、風俗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致使人們對于體育運動也存在不一樣的認識,而這種意識上的差異也必定會影響人們的健康觀念和運動觀念,導致對群眾體育的認知差異化。通過社會綜合調查發現,多數群眾認為身體無恙,沒有不適感就是健康的,這部分人對運動的意識通常是比較單薄的,即使有少數人會利用假期或者業余時間開展體育活動,但因缺乏對運動技巧和健康原則的了解,也經常會難以達到更好的運動效果。為把握好國民體質的健康狀況,對某高校進行深入考察研究發現,大約30%的高校在課程設置中未納入體育課程,甚至有些學校為提升升學的比例,會占用體育課堂開展文化課教學,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將地方教育對體育健身工作的關注不足的問題反映出來。特別是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物質生活更加富足,現代化科技和機械化水平取代了大量的體力勞動,人們在生活中擁有更多閑暇時間,并且,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群眾合并脂肪肝、心腦血管疾病和肥胖癥的比例大幅增加。若不及時給予積極的糾正,必將會影響群眾的身體健康,也會抑制產業文明的發展。所以,積極組織開展群眾體育活動,響應全民健身戰略的號召,將體育健身融入現代人的生活中,對于改善群眾的生活現狀,增強健身意識,培養良好的健身習慣,提升現代人的生活品質意義重大。
全民健身戰略尚未提出時,人們的體育意識不足,且各項體育鍛煉缺乏正確的引導,并缺乏相關群眾體育政策的支持,政府及相關部門沒能夠發揮好積極的引領和帶頭作用。所以,群眾在組織開展業余性活動時,經常會缺乏正確的方法指導,也會經常會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產生一系列問題。并且,多數人對體育鍛煉的意識不足,認為體育鍛煉只是業余活動而已,不能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體育鍛煉之中,這也是導致群眾身體素質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細節方面,體育活動開展的協作工作不足,影響群眾體育活動落實等問題比較突出,執行力度不足,管理盲區嚴重。這不僅影響群眾體育事業的執行效率,更會阻礙群眾體育健身事業的長遠發展。科學的體育健身指導工作可以對群眾業余體育運動發揮鍛煉指導、技能傳授和組織管理等作用,對專業知識不足且熱愛體育運動的人群給予技術上的指導,有助于培養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和興趣。但是,在全民健身戰略提出之前,尚不具備完善的群眾體育運動指導工作,盡管部分地區增加了體育運動設施和場館,但是關于專業的健身運動指導仍然較為缺乏,并且在較為偏遠的地區更為明顯,這也嚴重限制了群眾體育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隨著全民健身戰略的提出,群眾體育各種組織活動增加,越來越多的體育專業人士和愛好者參與其中,并愿意擔任教練員、指導員工作,能夠為群眾提供相對專業的指導。并且,隨著政府對群眾體育活動的重視程度增加,也會在群眾體育活動中分配更多的力量支持,對群眾體育組織活動中存在的不完善問題給予積極的指導,對于群眾體育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各行各業的發展中,充分調動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鼓勵員工積極發揮創新能力,充分利用各項體育運動增強體質,并在體育運動訓練和比賽活動中磨煉意志,培養永不言棄的精神和集體主義思想,融匯在企業生產和管理活動之中。
體育活動的開展與企業的物質、精神文明建設息息相關,能夠發揮良好的推動作用,同時,人們在工作中所擁有的地位和權利也得到了應有的保障。在企業發展中積極開展職工體育運動,可以滿足其對體育運動的需求,也是保障職工權益的有效做法。
積極組織開展群眾體育運動、鍛煉和競賽等活動,可以引群眾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健康成長,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對于塑造群眾良好的人生態度具有積極作用。
豐富的職工體育活動能夠豐富企業員工的業余生活,增加企業的活力,促進企業文化完善和整體發展,此外,更能從職工的興趣愛好入手,調動職工的熱情,拉進職員之間的情感,增加對企業的熱愛之情,進而讓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保證企業的經營管理不斷地推陳出新,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有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受區域間經濟、文化的差異性影響,群眾體育的發展也呈現出不均衡的特點。一般而言,各地區群眾體育都以社區為最基層單位,能夠被支配的各項體育鍛煉設備和器材有限。就目前開展情況而言,簡單的跳繩、羽毛球等群眾體育活動是基層社區最常舉辦的群眾體育項目,因為除了這些基礎、低廉的設施之外,社區尚不具備投入更多資金的能力。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體育鍛煉的愈加重視,社區體育的投資有所增加,但是仍然不能滿足居民的健身需求。一般而言,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東部沿海等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水平較高,群眾體育擁有更多的受眾。而在西部邊遠地區,尤其是鄉村地區,群眾體育的意識通常較為淡薄,參與群眾體育鍛煉的人較少。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確立,群眾的體育熱情不斷高漲,相應的,人們的群體活動組織能力也明顯提升,對體育活動開展的質量也有更高要求。但是,面臨的現實問題是指導員的數量緊缺,體育教練或指導員的素質水平差異化明顯等問題,導致群眾之間的體育運動水平存在明顯的差距。另外,受群眾文化水平、經濟收入等因素的影響,參與體育鍛煉的人群在鍛煉的項目選擇范圍上也十分廣泛,層次具有差別性。所以,這也都導致了群眾體育的組織和發展存在較大的差別。
(1)群眾體育活動的主體。
群眾業余性的體育活動內容豐富,且舉辦的范圍廣泛,活動主體復合性、多元性明顯。有的企業管理者還會兼具群眾體育活動組織者的身份,并且負責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通常,一個單位中的體育活動組織的第一責任人,也是這個單位的行政領頭人。然而,任何一個管理者都應該積極參與群眾體育活動組織工作,在此過程中,黨政工團等也發揮作用,促進群眾體育活動機構性主體的構建。在黨政工團的推動以及各級管理者的積極組織下,基層單位穩扎穩打、步步落實,促進形成多層次、多方位的群眾體育活動新格局。
(2)群眾體育活動的載體。
在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推動下,群眾體育活動需要尋求新的載體,以及更加廣闊的視野,以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應以群眾體育協會為載體,開展更加有益健康、內容豐富的活動,比如乒乓球、籃球、排球友誼賽等,在增強身體素質的同時提升群眾的思想水平,在群眾活動中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構建企業體育活動與文明建設的有機整體。目前,開展群眾體育活動需重視時效性,這務必要以群眾體育協會為載體,加強對群眾體育活動的管理和指導,推進群眾體育文化建設全面發展。
(3)群眾體育活動的組織方式。
首先,資金籌備。設置一個群眾體育活動的專門組織機構對于開展群眾體育活動是十分必要的,另外,還需要為活動的舉辦提供資金支持。在具體的體育活動組織過程中,組織機構應從宏觀上把握并主導全局。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信息交流愈加便捷的社會環境中,想要實現群眾體育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完美融合,必定離不開相關部門的統籌安排,比如舉辦之前的宣傳和策劃,保障活動開展的各種后勤和安保等工作。而設施、場地、器材等,則需要資金、技術支持。可見,資金籌措能力對于群眾體育活動的組織開展十分關鍵。目前,國家相關部門撥款是群眾體育活動的主要經費來源。在活動組織過程中,需要根據已有的資金情況制定合理的預算方案,實現資金資源的合理利用,使群眾體育活動組織開展獲得最佳的效果;
其次,工會牽頭。工會擁有完整的體育活動組織體系,有充足的場所、設施,擁有豐富的群眾體育活動組織經驗,以及優秀的體育活動積極分子。所以,工會應在群眾體育的組織開展中發揮優勢作用,以工會為群眾體育活動的主導,有助于群眾體育活動組織工作的順利實施;
再次,基層組織。各個基層單位應在組織管理中發揮良好的帶頭作用,由領導負責并建設基層活動組委會,推動活動組織開展。發揮組委會在群眾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成為鼓舞和組織群眾的有效助手,積極發揮優勢,努力踐行活動安排;
最后,職工參與。群眾選擇體育活動可結合自身愛好和追求,積極融入群眾體育活動項目,并在此過程中強健體魄、自我娛樂,培養堅毅的品質和樂觀的生活態度。
(1)個體體育文化與基層體育文化。
基層文化、個體文化是群眾體育活動的最基本表現形式,并推動著群眾體育的發展。企業若想尋求良好的發展,在基層組織群眾發展群眾體育活動,使其能夠從繁忙、緊張的工作氛圍中釋放出來,在豐富多樣的體育運動中宣泄自我,必將有助于職工充滿朝氣和活力,也有助于企業的創新和發展。企業職工在群眾體育活動中得到身體鍛煉、精神啟迪和情感感悟,也必定會增強個人的集體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升華企業文化。
(2)社區體育文化和廣場體育文化。
在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斷發展的推動下,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為了能夠充分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傳統固定化的生活模式必將被淘汰。群眾為了能夠尋求娛樂必將走出家門,奔向街頭、廣場,組織開展各種娛樂性的鍛煉活動,以能夠滿足其身心需求。而廣場文化和社區文化也正因對技藝水平要求不高,無需支付高昂費用而廣受群眾喜愛。
(3)家庭體育文化和社團體育文化。
積極發展家庭體育文化和社團體育文化對于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推進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設十分關鍵。企業應加強正向引導,確保群眾體育觀正確,發展方向正確,在精神上獲得鼓舞。另外,還可以積極舉辦以家庭為單位的群眾體育活動,如以家庭為小組進行業余比賽,開展二人三足、家庭接力跑等,增加家庭成員互動,營造良好家庭氛圍。
應按照《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有關領導體制內容來完善領導協調機構,促進群眾體育活動計劃落到實處,發揮領導機構應有的協調作用。此外,不斷提升各級政府對全民健身工作的推進作用,確保群眾體育活動開展工作順利進行。進一步強化社會組織、群眾組織以及相關部門組織的群眾體育活動的實施,構建各級政府領導、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負責的模式,全面推動群眾體育活動發展。
調查發現,在目前體育事業的經費投入中,應用于群眾體育事業發展的經費所占的比例較少,盡管近年來隨著全民健身戰略的提出,有關群眾體育活動的經費有所增加,但是仍然不能充分滿足群眾的體育鍛煉需求。所以,為滿足群眾體育需求,各級體育行政部門應優化經費支出,增加群眾體育經費所占的份額。同時,還應加強體育彩票公益金投入群眾體育的監督和審計,確保體育彩票公益金中50%的資金均應用于群眾體育活動之中,各基層單位、社會組織和政府部門,都應充分結合實際,合理進行群眾體育資金投入,促進群眾體育設施完善,鼓勵并支持群眾體育事業發展。
現階段,部分地區群眾體育設施不充足等問題逐漸表現出來,為鼓勵和引導群眾體育事業發展,務必充分突破當前的困境,優化已有的資源,實現體育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立足于現實情況,應積極采取合作、創辦和建設等多種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努力為群眾提供充足的體育設施和器械。當務之急應著眼于開發公共體育設施,對現有的公共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以能夠為群眾提供更加廣闊的、經濟的運動場所。比如,修建更多分布在群眾生活區域中的、分散的小型體育健身設施。促進政府與教育部門的合作,在不影響教學的前提下對外開放高校體育館,以發揮高校體育設施的社會效益。
為積極發展群眾體育事業,組織開展多樣化的群眾體育活動,應重視基層單位的公共設施建設,為鄉鎮、農村等地區的群眾提供健身娛樂的場所和設施,利用當地的公共體育服務點促進群眾體育活動服務,使其不單純的作為群眾體育的活動點,還可以作為社會組織開展體育活動的場所和體育信息的傳播中心。同時,還應重視人才培養與儲備,鼓勵體育愛好者與學校合作,鼓勵學生及家長參與體育活動。關注基層體育指導員培養,發揮體育教師在群眾體育活動中的作用,完善群眾體育活動知識和技能指導體系。
為保證群眾體育活動能夠得到更好的組織和落實,積極推動全民健身戰略落實,完善各項輔助工作。如,制度方面,完善全民健身條例相關規定,計劃和監督學校、社會體育設施的開放情況;法律方面,加大青少年體育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杜絕不合規占用公共體育場所或設施的情況;科研方面,應利用起地方體育科研機構和體育院校的科研資源,開展群眾體育科研活動。積極建設體育學術共同體,不斷促進各地區之間的學術交流,不斷發現、分析和總結群眾體育活動發展的經驗和不足,并為其未來發展尋求更好的出路。
從全民健身的實際出發,組織發展群眾體育活動必須加強社會、單位和領導之間的協作,鼓勵并引導個體積極參與,不斷完善群眾體育設施,增加群眾體育資金投入,促進基層群眾體育發展,完善領導協調機構以及其他各項輔助工作,不斷增強群眾的健身意識,滿足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