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靜
中職教育藝術設計專業是以藝術設計理論與實踐為基礎的職業教育,旨在培養具備基本藝術與設計素養、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該專業涵蓋廣泛領域,包括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動畫設計等,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強調實踐教學,通過項目、實習等活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提升學生技能水平,培養操作、創新、解決問題等能力。要求學生具備審美能力、色彩感知和藝術表達能力,理解運用藝術規律,通過實踐與創作表達個人藝術創意。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力,要求學生能獨立思考提出獨特設計理念和解決方案,以保持專業競爭力。專業技能培養與實踐經驗使學生能勝任藝術設計行業工作,具備良好溝通與協作能力。總的來說,中職教育藝術設計專業以獨特的培養方式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職業基礎,提升其綜合能力和創新潛力,使其在藝術設計領域具備競爭力。
中職教育學校開始開辦和發展藝術專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當時我國大規模興辦職業教育事業,其中藝術設計專業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手工技能,例如裝潢設計和金工設計等課程。隨著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推進,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引入了國外設計專業課程結構,強調美術基礎和設計理論,開設了平面設計、室內設計等專業。90年代后期,藝術設計專業增設了數字多媒體相關課程,以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職教育藝術設計專業逐漸確立了當前的發展方向。根據《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文獻觀點,現代中職教育藝術設計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具備高度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藝術設計人才,注重學生創造力和跨學科能力的培養。目前,上海市有多所中職教育學校開設了藝術設計專業。根據《中國中等職業教育》雜志的報道,截至2021年,上海市有近30所中職教育學校開設了藝術設計專業,提供各類藝術設計類別的培訓。中職教育藝術設計專業的辦學已經逐漸趨于成熟。
總體而言,中職教育藝術設計專業經歷了起步、改革和創新的不同階段。從早期注重技能培養到如今強調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和跨學科能力的培養,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目標不斷更新,以適應社會需求和時代發展的要求。
中職教育藝術設計專業在長期發展中面臨著一些問題與挑戰,這些問題與挑戰對于專業的提升和發展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1)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
目前部分中職教育的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存在以下三個方面問題。
理論偏重、實踐不足:傳統教學模式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實際操作的培養。教師以講述為主,導致學生缺乏足夠的實踐機會,難以真正錘煉藝術設計技能。
教師主導、學生被動: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過分突出了教師的角色,學生在教學中扮演被動接受者的角色。這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未能滿足社會對創新思維和創作能力的需求。
內容滯后、方法脫節:傳統教學模式的課程內容通常以過去的案例和經驗為基礎,未能跟上社會藝術設計領域的最新發展。藝術設計領域的技術和方法不斷更新,而傳統模式已顯得滯后,無法滿足當代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要求。
(2)教師面臨的困境
中職教師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缺乏職業認同感。由于教師需要同時承擔教學、班主任、比賽等多項工作任務,因此他們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此外,中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精力都被用于管理學生,從而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導致他們無暇進行新課程的研究和實踐。同時管理學生的工作任務所產生的價值社會認可度比較低,薪資也不高,難以獲得職業認同感,從而消解工作積極性。
(3)教學設施和資源不足
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需要配置高水平的硬件設備和持續的技術支持,以便與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保持同步。然而,由于中職教育院校在經費和資源方面的限制,這導致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無法充分利用先進的硬件和軟件技術,增加了教師更新課程的難度,并限制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4)缺乏創新能力培養
藝術設計專業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藝術創造力,但目前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作能力的培養力度不夠。一方面缺乏創造性的教育方法和課程設計,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潛力的開發和發展。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創意能力的課程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驅力和素養,目前中職學生缺乏這方面能力,課程難以順利推行。
(1)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變化,藝術設計專業面臨著諸多挑戰,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關注新技術、新媒體和新領域的發展趨勢,開設與之相關的課程,并培養學生適應時代變革的能力。例如,最新的AIGC技術正在顛覆設計行業,讓不具備專業知識的個人也能輕松參與設計,未來設計師的工作可能會被人工智能所完全替代。因此,學校和教師應關注前沿的資訊并提升自身能力,應對時代發展需要。
(2)與產業對接需求
藝術設計行業的發展迅猛,對專業人才的要求不斷變化。中職教育的藝術設計專業需要與產業密切結合,了解行業需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以培養符合就業市場需求的人才。雖然國家已發布《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和《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的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強校企合作平臺建設、推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加強校企合作項目管理等,但在一些學校和藝術專業中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中職教授的軟件課和設計課程雖然調整了內容和教學方式,但與實際工作項目還是存在差異,同時企業員工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學生,導致學生無法順利完成實踐。最佳的與行業對接方法是與著名藝術設計平臺合作開發適合中職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例如,中央美術學院與站酷網站合作開設的課程(見圖示),既有企業專家又有教師參與,并提供實踐機會,成為學生進入企業的最佳橋梁。
(3)跨學科的能力培養
藝術設計專業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需要與其他領域進行深度合作,需要具備跨學科的能力。中職教育藝術設計專業需要加強學科交叉融合,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綜合能力,以適應復雜多變的工作環境。跨學科的能力培養可以通過課程設置、研究項目、工作室等方式實現。例如紐約大學Gallatin學院(NYU Gallatin School of Individualized Study):該學院允許學生自主制定個性化的跨學科學習計劃。學生可以選擇并結合不同學科的課程,創造自己獨特的學術方向,例如結合藝術、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等。美國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提供“通識核心課程”,鼓勵學生在不同藝術領域進行交叉學習。例如,音樂學生可以參加電影制作或舞蹈課程,學習與音樂相關的其他藝術形式。中職教育的教師可以借鑒其開展模式,研究適合中職開展的跨學科課程,但教師們需要時間、資金、技術支持去做新課程的開發。
總結起來,中職教育的藝術設計專業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通過改進課程設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學設施和資源,以及注重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的努力,可以進一步推動中職教育的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的藝術設計人才。同時,要緊密關注時代變化和產業需求,加強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學科交叉融合,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中職教育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經歷了起步、改革和創新的階段。早期注重技能培養的階段逐漸轉變為注重學生創造力和跨學科能力培養的階段。然而,部分中職教育藝術設計專業仍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導致教學內容滯后、實踐操作不足以及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受限。
未來,中職教育藝術設計專業應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以適應社會需求和時代發展的要求。在課程設置上,要注重實踐教學,提供更多實際設計項目和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實際設計能力。在教學模式上,要推崇學生為主體,采用啟發式教學和團隊合作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作能力。另外,中職教育的藝術設計專業應緊跟社會藝術設計行業的發展趨勢,及時更新課程內容,引入新領域和新技術,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為了促進中等職業教育的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還需要建立良好的行業與學校合作機制,加強對學生的實習和就業指導,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市場競爭力。同時,教育部門和學校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高水平的教師團隊,提供師資培訓和教學資源支持,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
總之,中職教育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要與時俱進,適應社會需求和行業變革。通過優化課程設置、改進教學模式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中職教育藝術設計專業將能夠培養更多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藝術設計人才,為經濟社會藝術設計行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