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亮亮 陳 陽 葛奇霖 陳孟鴻 華志強
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各國逐步提高了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我國也提出了“節能減排”“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保護環境”“美麗中國”等系列方針和政策。據此,在園林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要融入節約型理念,在發揮園林景觀生態功能的同時,盡可能減少資源以及能源的消耗、緩解人地矛盾、促進節約型園林景觀建設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不斷提升。
節約型園林是指園林工程建設消耗最少的土地、水資源以及成本,且園林綠化模式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干擾最小。節約型園林的含義主要包括4 個方面:一是盡可能提高節約型園林工程的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二是節約型園林工程既要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又要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三是盡可能提高對自然資源以及能源的利用率,減少對自然資源以及能源的消耗;四是節約型園林成本投入最合理,收獲的綜合效益最佳[1]。
景觀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空間和物體所構成的綜合體。景觀構成要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然景觀要素,如古樹名木、河流湖泊、山丘等;二是人工景觀要素,如園林綠化、文物古跡、藝術小品等。大量的自然和人工景觀要素為景觀設計提供了大量素材,如何通過組合和設計景觀要素來表達思想和藝術,成為景觀設計的重點。
景觀設計需遵循綜合性原則,具體是指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要充分依托項目所在地的自然環境,充分融入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地域文明,形成綜合性較強、具有可操作性的設計方案,達到生態功能要求以及物質功能要求,能夠更好地展現當地的歷史和人文,進而促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節約性是節約型園林景觀設計的首要原則,這主要是因為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和能源,設計者要做到“三節一環保”,其中“三節”是指節地、節水、節財,“一環保”是指生態環保。設計者在運用自然資源和能源的同時,要維持生態平衡,注意環境的自我修復,促進自然資源和能源的自我再生[2]。
景觀設計者常常就地取材,使用鄉土樹種,運用當地的景觀材料,主要原因是鄉土樹種符合當地的自然氣候特點,能夠提高樹種的成活率,避免浪費林木資源。運用當地的景觀材料,可以減少運輸成本,加強對當地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所以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要遵循本地性原則,注重設計手法與當地風俗傳統的統一,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脫離了人民大眾的景觀設計是毫無意義的。人民大眾是景觀設計的主要服務對象,所以設計者要充分考慮人的實際需求,包括物質需求、功能需求等,以人的心理和行為特點為依據,采用空間設計、尺度設計及色彩設計等,協調好人與環境的關系,既充分關注景觀生態功能,又可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
景觀設計的多樣性原則需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景觀設計手法的多樣化。景觀設計方法包括傳統與現代景觀相結合的設計方法、虛實相間的設計方法、遠近景結合的設計方法。通過景觀設計方法的合理運用,構建動靜相宜、富有層次美感的園林景觀。二是景觀設計內容的多樣化。要適當融入多元化的景觀元素,包括植被、水體、景觀小品等,并且合理分區,科學組合,使得景觀效果更加豐富。
綠地結構對園林景觀生態環保效果具有直接影響。通過以往的景觀設計可以發現,部分園林雖然采用了大量的綠植,但是獲得的效益并不高,主要原因就是綠地結構設計不合理。實踐表明,一定規模的景觀綠化可以減少熱島效應,增加氧氣含量,改善小氣候。在所有綠地結構中,帶有喬木的綠化結構,往往具有較好的凈化效果,如表1 所示。
從表1 可看出,效果最好的是喬-灌-草,綠化三維量為79 128 m2/hm2,氧氣釋放量為214.4 t,CO2、SO2的吸收量分別為295.9 t、0.24 t,滯塵量87 t,其次是混交喬木林。喬木能夠提供較大的供氧量,可進行大量栽植,因此以喬木為主,結合小喬木、灌木,輔以草本花卉、草坪、水系等,為最佳的栽植方案。通過該栽植方案,可以降低有害氣體的濃度,增加空氣濕度,實現除塵降噪,為人們提供舒適、健康的活動空間[3]。

表1 綠化三維量及年效益量
目前,部分設計者盲目引入外來樹種,不僅無法展現當地特色,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違背了節約型原則。這就要求設計者在選擇綠植時,要注重引入鄉土樹種,這主要是因為鄉土樹種具有顯著的地域特色,如福建大榕樹、青藏高草原草甸、熱帶棕櫚林等,同時鄉土樹種也比較符合當地的氣候、環境以及土壤等條件,具有較高的成活率,避免由于樹種死亡帶來的成本增加。
在選擇草本植物時,南方地區適宜選擇狗牙根、結縷草等暖地型草種,北方地區適宜選擇高羊茅、紫羊茅等冷季型草種[4]。此外,鄉土樹種和草本植物的選擇,還需要考慮樹種和草本植物的特性,包括是否有較強的抗病害能力、是否易于養護管理、是否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及是否有較強的生態性。例如,喬木就具有釋氧固氮、蒸騰吸熱等作用,因此可以適當增加喬灌木的種植數量,使園林景觀發揮良好的生態功能,滿足節約型理念下的園林景觀設計要求。
在完成園林植物的選擇后,還需注重植物的配置,應從園林景觀布局出發,充分考慮植物的生態特性,合理搭配不同的植物。此外,植物間的搭配應考慮季相、色彩及意境。
3.3.1 節水技術
園林景觀建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采用適宜的節水技術,可以節省大量的水資源,一定程度上緩解用水緊張問題。園林灌溉是消耗水資源的重要環節之一,傳統的澆灌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要求,噴灌、滴灌、地下灌溉等方式,已廣泛應用在園林景觀建設中。
噴灌技術是指通過壓力管道,將加壓后的水經噴頭噴射出細小水滴,進行園林植物的灌溉。此方式適用于花卉、草坪以及灌木等低矮植物種,與地面灌溉相比,可節省30%~50%的水量。滴灌是通過低壓管道系統輸送有壓水,有壓水再經過毛管上的低頭、孔口或滴灌帶等均勻、緩慢地滴入植物根部的土壤中。
此方式適用于花卉、灌木、行道樹等植物種,與噴灌相比,更加節水,但是投資成本較高,運行管理工作量較大;地下灌溉是通過地埋毛管上的灌水器輸送水或者水肥混合液,直接對植物進行灌溉。地下灌溉具有較強的自動化程度,管網及灌水器易于管理,節水效果顯著,適宜應用在土壤鹽堿化的地區[5]。此外,還有集水技術、渠道防滲技術等節水技術,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灌溉技術。
3.3.2 節材技術
設計者要合理設計園林鋪裝,包括園路、棧道以及廣場等,采用適宜的鋪裝材料。從目前的園林景觀設計現狀來看,很多園林項目都采用石材鋪設地面和墻體貼面,但是石材是不可再生資源,如果大量使用石材,不僅會產生較高的成本,還會破壞生態環境,影響地表徑流的滲透,不利于水資源的收集和運用。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采用具有滲透性的材料。
礫石是一種滲透性較強的材料,具有價格低廉、制作美觀、施工便捷等特點,常見的就是礫石車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礫石不適宜陡峭的車道,兒童推車、輪椅等很難穿過。
透水磚具有抗壓性強、不積水、排水快等特點,具有吸音降噪功能,且安全性也比較高,適宜應用在景觀園林路中。同時,要注意加強對園林材料的循環利用,如金屬材料、混凝土等人造材料,雖然達不到環保的要求,但是可以通過循環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廢棄物的排放。
3.3.3 節能技術
在園林亮化景觀設計過程中,設計者應遵循“節約、適用、美觀”的原則,在選擇燈具時,要充分考慮以下因素:一是充分考慮景觀主題,根據園林景觀的特點,設計適宜照明設計方案,合理布置燈具設備;二是合理設計照明燈光的方向和色溫,以營造良好的景觀氛圍,更好地表達植物的自然色彩;三是充分考慮燈具的性能,如燈具的節能型、使用壽命以及可維護性,盡可能選擇太陽能照明燈具,以此達到良好的節能效果。此外,設計者要具備能源意識,加強對新能源和新技術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融入和運用。
目前,我國出現了很多新能源,包括風能、核能、太陽能以及海洋能等,它們具有可再生、循環利用、生態環保等特點,也逐漸應用在園林景觀建設中。例如,淮海公園的白色風車,主要依賴于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可為21 盞景觀燈提供電力[6]。由此可見,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要加快先進節能技術的應用,實現技術創新,為園林景觀建設提供重要支持。
3.3.4 節財技術
設計者要從源頭上把控園林工程項目建設成本,加強設計管理,嚴控設計過程,在保證園林景觀效果的同時,盡可能減少資源和資金的消耗。設計人員可以采用限額設計方法,它是指在投資或者造價的范圍設計符合技術要求的方案[7],設計者在設計時要根據項目規模及建設標準,合理確定限額設計目標,限額設計目標過高,會難以實現,限額設計目標過低,會失去限額設計的意義。設計人員要注意與經濟管理人員密切配合,要從投資或者造價的角度出發,對設計方案進行綜合性比較,保證技術與經濟的統一。
同時,還要注意細節設計,例如在土方設計時,可結合園林的地形設計出合理的土方造型,用園內挖的土方進行園內填方,能夠大幅降低土方施工的造價。此外,可以用生態駁岸代替傳統的擋土墻駁岸,生態駁岸有草坪駁岸、塊石護坡以及卵石灘等,其不僅造型豐富,而且更加環保,造價也比較低。
建設節約型園林已經成為我國園林工程項目發展的趨勢,對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要融入節約型園林理念,遵循綜合性原則、節約性原則、本地性原則、人性化原則及多樣化原則,并且要不斷優化綠地結構,選擇合適的綠植,以此不斷提高園林景觀設計效果,降低園林景觀建設的能源和資源消耗,減少園林景觀建設成本,促進園林工程項目建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