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元 居敏婕 徐曉雯
(1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泌尿外科 上海 201100;2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兒科 上海 201100;3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老年科 上海 201100)
伴隨著微創技術的進步,鈥激光碎石術已逐步運用在治療輸尿管結石患者中,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較小的創傷性,患者術后恢復快,是常用的碎石治療方案之一[1]。而輸尿管結石內多存在大量的細菌,導致術后容易出現發熱、腎假性動脈瘤以及出血等嚴重并發癥,對預后造成嚴重的影響[2]。風險管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方式,即醫護團隊對于潛在和現存的醫療風險進行評估和處理,提高護理質量,降低患者并發癥出現的概率[3]。因此本次試驗挑選77 例我院治療的輸尿管結石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研究風險管理護理在輸尿管結石鈥激光碎石取石圍術期的運用效果分析。
挑選2019 年4 月~2021 年4 月我院治療的輸尿管結石患者77 例為此次試驗的對象,根據圍手術期護理方案分為實驗組30 例和對照組47 例。
實驗組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齡41~67 歲,平均(54.85±2.15)歲;病程1~4 年,平均(2.88±0.43)年。
對照組男性25 例,女性22 例;年齡40~68 年,平均(55.12±2.09)歲;病程1~4 年,平均(2.91±0.39)年。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方面可比,P>0.05。
納入標準:(1)符合輸尿管結石的確診標準者;(2)第一次實施鈥激光碎石手術者;(3)臨床資料完整者;(4)經過CT 或者X 線檢查明確輸尿管結石,可配合護理者。
排除的具體標準:(1)患者文化水平較低無法配合問卷調查;(2)患者具有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并不能配合此次試驗的調查;(3)患者臨床資料方面并不完整;(4)患者的依從性不好,不能配合此次試驗的護理;(5)患者伴有免疫或是血液系統方面的疾病。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相關審批并通過。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法,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術后指導、并發癥預防以及利尿護理。
實驗組給予風險管理護理。創建風險管理的小組,定制人性化且科學的風險管理相關措施。(1)病情管理:加強護理人員對于疾病的了解和認識,同時對于病人的病情進行評估,同時與病人和家屬溝通,進行積極的預防;(2)并發癥管理:在明確病人可能存在的并發癥危險因素時,針對性地加強對于該類病人的指標檢測,并以健康宣教的形式促進病人和家屬對于并發癥的認識和了解;(3)生活管理:需要為病人創建個性化和科學性的飲食方案,確保病人均衡營養;(4)心理管理:根據病人的自身狀態,與病人進行單獨交流,從而預防病人可能發生的焦慮、抑郁情緒;(5)護理團隊的管理:強化對醫護人員的管理、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促進醫護人員對于風險的應對能力,提高對于護理風險的預防。
1.4.1 臨床指標。醫護人員詳細地將兩組病人的臨床相關指標記錄下來,包括手術具體的時間、術中具體的出血量、術后第一次下床具體的時間以及住院具體的時間。
1.4.2 焦慮抑郁。醫護人員分別于護理前后對其進行評分,焦慮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該量表>50 分、≤60 分為輕度焦慮;>60 分、≤70 分為中度焦慮;>70 分為重度焦慮[4]。抑郁則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該量表>50 分、≤60 分為抑郁焦慮,>60分;≤70 分為抑郁焦慮;>70 分為抑郁焦慮[5]。
1.4.3 并發癥。醫護人員對病人護理期間出現的并發癥進行統計。
1.4.4 護理滿意度。于護理結束時由病人對護理滿意度實施相關的評價,包括不滿意、一般滿意和非常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臨床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臨床指標對比()

表1 兩組病人臨床指標對比()
組別 具體的手術時間(min) 術中具體出血量(ml) 第一次術后下床具體的時間(d) 具體的住院時間(d)實驗組(n=30) 77.25±5.58 167.05±5.77 2.71±0.61 6.16±0.71對照組(n=47) 84.69±5.61 210.57±5.44 5.57±0.73 8.57±0.57 t 5.686 33.435 17.838 16.425 P<0.001 <0.001 <0.001 <0.001
護理后,兩組SAS 和SDS 均顯著降低,且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更低,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焦慮具體的情況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焦慮具體的情況對比(,分)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n=30) 64.77±2.34 48.63±2.32 65.63±2.34 47.78±2.29對照組(n=47) 65.21±2.42 51.99±2.43 64.99±2.28 52.69±2.32 t 0.788 6.020 1.189 9.101 P 4.33 <0.001 0.238 <0.001組別
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高于實驗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3。

表3 住院期間兩組病人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與對照組滿意度相比,實驗組更高,差異顯著,P<0.05。
目前對于輸尿管的結石病人主要的治療手段是手術,可改善病人的疼痛以及生活質量[6]。但由于尿路結石圍手術期存在潛在的風險,對于護理的要求較高,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護理方式并不理想[7]。本次研究因此進行討論,為臨床上輸尿管結束圍術期護理提供參考。
風險管理是以識別和評估的形式發現護理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并創建系統性和針對性的預防手段[8]。但目前關于風險管理運用在尿路結石圍手術期仍較少,本此試驗結果發現,實驗組病人臨床指標優于對照組。提示,風險管理可有效促進患者預后恢復。患者對于疾病和未知存在恐懼的心理,術后極容易出現抑郁和焦慮的負面情緒,對預后也存在一定的影響。而本次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給予心理管理,對于可能引起患者抑郁和焦慮的負面情緒進行預防;并且為患者和家屬講解輸尿管結石的知識以及術后可能存在的風險而消除對于疾病的恐懼[9]。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患者SAS 和SDS 均顯著降低,且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實驗組患者顯著更低。可見,風險管理護理也能改善患者焦慮和抑郁的情況。風險管理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同時明確可能引發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并對患者的血清指標進行密切監測,生活上也需要避免攝入高脂肪和辛辣的食物[10]。本次試驗的結果得出,相較于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的出現概率方面,實驗組患者更低。這也進一步證實了風險管理護理對于患者并發癥的預后效果。另外,對于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發現,與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相比,實驗組更高。分析原因是風險管理的護理質量顯著更高,能夠提高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對于風險的應對能力以及責任心,同時要求與患者積極溝通,從而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護理在輸尿管結石鈥激光碎石取石圍術期的運用效果較高,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