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楊心壤
當日歷撕掉最后一頁,2022成為了記憶中的“匆匆那年”。這一年,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實現“雙碳”目標、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精準防控等大背景下,我國交通運輸領域重磅文件接連出臺,交通運輸行業奮楫向前、保持韌性、盡顯擔當。這一年,是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克服諸多超預期不利影響,向著全面建設現代化不斷邁進的一年。

滬渝高速與京港澳高速互通湖北武漢江夏段 舒運平 攝
這一年,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綜合規劃》),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后,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的首個五年規劃。《綜合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綜合交通運輸將基本實現一體化融合發展,智能化、綠色化取得實質性突破,綜合能力、服務品質、運行效率和整體效益顯著提升,交通運輸發展向世界一流水平邁進。公路交通方面,通車里程將達到55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19萬公里,將實現7條首都放射線、11條北南縱線、18條東西橫線,以及地區環線、并行線、聯絡線等組成的國家高速公路網主線基本貫通,普通公路質量進一步提高;建制村快遞服務通達率超90%;交通運輸二氧化碳排放強度5年累計下降5%。至2035年,我國將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安全可靠、綠色集約、智能先進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基本形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基本建成交通強國。
這一年,我國首個公路交通領域的5年發展規劃——《公路“十四五”發展規劃》出臺,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公路交通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涵蓋建設、管理、養護、運營、運輸等多個領域,是指導“十四五”時期公路交通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年中,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交通運輸部對《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進行修編調整,明確提出國家公路網到2035年總規模約達46.1萬公里的布局方案。其中,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總里程約16.2萬公里,覆蓋范圍延伸至城區人口10萬以上的市縣,由7條首都放射線、11條北南縱線、18條東西橫線,以及6條地區環線、12條都市圈環線、30條城市繞城環線、31條并行線、163條聯絡線組成,未來建設改造需求約5.8萬公里;普通國道網規劃總里程約29.9萬公里,由12條首都放射線、47條北南縱線、60條東西橫線,以及182條聯絡線組成,未來建設改造需求約11萬公里。
這一年,智慧交通依然是行業政策錨定的主要方向。當前,我國交通領域已進入到以“智能”為核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車、路、交通與5G、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AI等之間的擁抱融合變得更為迫切。年初,《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出臺,明確了未來15年我國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并對重點任務作出系統布局,成為指導我國交通運輸科技創新的綱領性文件,未來將大力推動深度融合的智慧交通建設,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及空天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融合創新應用,加快發展交通運輸新型基礎設施;10月24日,交通運輸部聯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到2025年,聚焦基礎設施、運載裝備、系統平臺、電子單證、數據交互與共享、運行服務與管理等領域,完成重點標準制修訂30項以上,形成結構合理、層次清晰、系統全面、先進適用、國際兼容的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并打造一批標準實施應用典型項目,持續提升智慧物流標準化水平,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高質量標準供給。
這一年,交通運輸部掛出綠色交通“作戰圖”。圍繞國家雙碳“1+N”政策體系這一主線,交通運輸部聯合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出臺《“雙碳”交通運輸工作實施意見》,提出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將綠色理念貫穿于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維護全過程,大力支持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運輸工具,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快充網絡建設。8月18日,《綠色交通標準體系(2022年)》正式發布,該體系在2016年版基礎上,進一步推動交通運輸領域節能降碳、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方面標準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促進交通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有力支撐。為推動綠色養護發展,交通運輸部出臺《“十四五”公路養護管理發展綱要》,要求健全綠色養護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加強綠色養護技術研發與推廣;大力推動廢舊路面材料、工業廢棄物等再生利用,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養護作業機械化水平,推動公路養護降本增效;發揮公路養護領域科技創新平臺作用,強化關鍵技術攻堅,持續開展長壽命基礎設施建養技術研究。同時,《加快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發布,在服務公眾出行的同時,全面促進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滬黃塔桃高速龍瀑隧道 劉永 攝
這一年,“平安交通”目標更加落地。年初,交通運輸部印發《交通運輸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交通運輸安全生產體系建設的意見》,從多個方面提出交通運輸安全生產體系建設任務要求;8月5日,《關于加強公路水運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出臺,對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作出較為明確的要求。
這一年,我國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復雜嚴峻。交通運輸部延續上一年度的疫情防控總體原則,于2022年春運前夕發布《2022年春運期間客貨運場站和交通運輸工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以發布《客運場站和交通運輸工具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防控指南》第七版至第十版,《道路貨運車輛、從業人員及場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五版和第六版貫穿全年,筑牢疫情防控防線,動態優化調整客運場站和交通運輸工具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切實保障從業人員身體健康,嚴格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道路貨運渠道傳播。隨著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新十條”相繼發布,交通運輸疫情防控政策循證最新研究成果,作出相應調整,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日月其邁,時盛歲新,2022年已成過往,但從國務院到交通運輸部等部委所出臺的一項項涉及綜合交通、公路交通領域的政策,不僅為行業當前一段時期,乃至未來5年、15年指明方向,加快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還擘畫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