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楊濤 李婭 藍興蘋 趙晗
云南沿邊高速公路的文化建設關乎高速公路功能的拓展和品質提升,對推動沿邊經濟開放帶發展,促進跨境文化交融具有重要意義。云南沿邊高速公路起于瀘水,止于富寧,串聯沿邊地區8個州市25個縣,聯通猴橋、瑞麗、清水河、打洛、磨憨、河口、天保等口岸國家高速公路通道,沿線16個民族跨境而居,地理位置輻射緬甸、老撾和越南,規劃總里程約1802公里。該項目實行分段建設,截至2021年,騰沖至龍陵、景洪至勐醒、元陽至河口三段已建成通車,其余在建、待建公路約1127公里。云南沿邊高速公路既是我國實現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中國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區域,既能助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助力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還能弘揚正氣、凝聚人心、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在對沿邊高速公路文化氛圍營造的問卷設計上,運用IPA分析法設計文化氛圍營造指標11項,判斷公眾對沿邊高速文化建設的期望值與實際感受值,用以了解公眾對云南沿邊高速公路文化氛圍的滿意度。文化氛圍營造認知度和實際感受評價表數據顯示,公眾對文化氛圍的實際感受均值較低,沿邊高速公路文化氛圍整體較弱。公眾普遍認為服務區是高速公路文化建設的主要載體,其建筑風格對高速公路文化氛圍的營造至關重要,其次是收費站建筑風格和公路標志性景觀。

文化氛圍營造認知度和實際感受評價表
從感受均值來看,除服務區建筑風格、隧橋口裝飾、收費站建筑風格等指標外,公路標志性景觀、人員服飾、主題活動等其他指標感受均值明顯偏低,文化建設表現形式相對單一。
服務區同質化現象是指高速公路服務區在功能、外觀甚至運營方式上相互模仿,以致逐漸趨同的現象。
沿邊高速公路的服務區雖為新建運營,但大部分還停留在停車、加油、如廁和餐飲購物的“老四樣”,服務區在功能設計、外觀建造、規模大小、標志性建筑的打造及運營方式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模仿,特色不鮮明,視覺元素混淆等現象。在對沿邊高速公路服務區文化特色的調查中,近三成參與調查的人員認為根本無法從視覺上區分各個服務區,服務區的整體建筑沒有文化特征,同質化現象過高是目前沿邊高速公路服務區普遍存在的問題。
沿邊高速公路的建設大多采用PPP模式,該模式的優勢是可以提高公共財政使用效率,提高工程建設速度,實現多方合作共贏,但該模式的劣勢是造成同一項目多時段、多單位參與,在沒有統一、明確的文化建設目標下,各方對文化建設的理解存在差異,關注的重點也不盡相同,間接導致所建高速公路文化建設整體成效較弱,且對文化建設的驗收評價無從下手,文化建設多流于形式。
同時,沿邊高速沿線16個民族跨境而居,文化資源豐富多樣,現有高速公路的視覺元素和建筑風格僅是對各種文化資源的簡單再現,并呈現出“各自為陣”的態勢,沒有形成統一、連續的“沿邊印象”,文化建設缺乏定位導向。
高速公路文化建設是文化以不同形態呈現在人們面前的過程,具有顯性和隱性的雙重形態。文化建設研究領域一般將文化建設分為三層:表層、中層和核心層。表層文化建設多指通過人們易觀察的外在物品傳播文化理念,如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建筑、邊坡綠化、隧道口等,容易被公眾感知、被重視。中層文化建設多指社會規范和行為方式,如沿邊高速公路沿線民族習俗、精神風貌、行為方式等,與大眾產生情感共鳴。核心層文化建設是指一個社會形成的共同價值觀,是人們生活的基本原則,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人們提供了價值導向和道德標準,是文化建設的核心,也是表層和中層文化建設的思想基礎。
運用文化建設洋蔥模型可見,文化建設三層次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核心層驅動和影響中間層,中間層又驅動和影響表層。服務區建筑風格、工作人員態度和服飾等文化建設表象的背后,實則是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因此,沿邊高速公路的文化建設不僅要從表層入手,更要注重中層和核心文化建設,注重高速公路文化與沿線民族文化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統一,讓公眾發自內心地認同和傳播,全方位提升云南沿邊高速公路的文化建設成效。

文化建設洋蔥模型
服務區作為高速公路快速通行的唯一停駛區域,在空間和形式上能夠滿足各種文化元素的展示和活動的開展,也是人們識別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其文化建設的好壞又依賴于對文化資源挖掘的深淺。通過對沿線民族文化資源的深入挖掘,提煉標準色彩、象征圖形、傳統紋樣等視覺元素,構建系統、完整的服務區視覺表達體系并予以綜合應用,在展示沿線文化特色的同時,還能快速助推沿邊高速公路文化形象的打造。
隴川服務區位于隴川縣,隸屬德宏州,是我國景頗族分布最多的縣。規劃設計人員以景頗族的傳統服飾和民居建筑為原始形態,采集標準色彩、裝飾紋樣,重構景頗族民族標志目瑙示棟上的造型和符號,手繪出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雕塑和建筑造型,并結合設計的形式美法則,在綜合考慮服務區的功能規劃和景觀綠植設計后,手繪出隴川服務區視覺形象草圖,以強烈的民族元素視覺符號,提升服務區的視覺形象,并形成獨特的視覺感觀予以傳播。

景頗族民族元素的色彩、造型采集

隴川服務區視覺形象設計草圖
由于沿邊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分段建設,多方參與,須制定統一的文化建設目標和評價標準,并與高速公路建設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實施,同步驗收,確保不同施工建設單位擁有相同的建設目標,不同路段具有相同的驗收標準,避免建設品質高低不一,減少二次重建、拓建的浪費和不便。
在文化建設內容上,可以生態文化為主線,從物質文化資源、行為文化資源、精神文化資源三個方面,構建生態文化基因譜系,塑造持續、連貫的文化形象,既體現邊境特有的地理、人文、生態特征,又能展示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和諧共進的社會價值觀,對邊境的政治、經濟穩定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文化建設是個系統而龐大的工程,本文僅探索了文化目標定位、氛圍營造及藝術表現手法等方面,實踐過程中還有諸多問題亟待豐富和解決,需要更多文化藝術工作者參與到交通文化與社會文化的融合發展進程中來。

沿邊高速公路生態文化基因譜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