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等政策文件明確提出,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是國家重點發展的十大關鍵領域之一。近年,為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號召,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關鍵裝備零件的輕量化成為本領域科技工作者和工程師們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其中,輕量化材料(如鋁合金、鈦合金、鎂合金等)的高性能成形制造成為人們研究的焦點。
輕質材料/構件特種成形制造技術包括深冷成形、電磁成形、蠕變成形、多能場成形、特種連接等。目前,國內相關機構關于輕質材料成形新工藝和新理論等科研工作發展迅速,有一批優秀成果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但在應用方面還遠遠落后于科學研究的速度,需要加快科研成果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推廣應用,提高相關行業的技術水平。因此,編輯部誠摯邀請了中南大學喻海良教授、湛利華教授和崔曉輝副教授擔任專題主編,組織策劃了“輕質材料/構件特種成形制造”專題。
喻海良課題組的研究以先進有色金屬材料及其深冷加工成形制造為主,包括鋁合金、鈦合金、銅合金、鋁/銅層狀復合帶材等材料的先進深冷加工成形工藝及材料在深冷環境變形機制的模擬仿真等。喻海良教授是國家高層次人才青年項目獲得者、中國科協海智計劃特聘專家、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名譽教授。榮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首屆NFSOC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23湖南省留學人員創業啟動支持計劃項目—創新組二等獎、2023年鐘掘教育獎教金-優秀獎、《中國機械工程》和《塑性工程學報》優秀編委等獎勵。擔任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理事、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復合材料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塑性工程學會理事、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材料科學與工程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仿真學會CAE仿真專業委員會委員。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0余項,發表SCI論文200余篇。
湛利華課題組以輕質高強大型構件形性一體化制造理論與技術研究為主,開展了高強鋁合金、鋁鋰合金等先進材料蠕變時效形性演變機理、本構建模及成形精確控制等全過程研究,突破了大型復雜薄壁構件形性一體化制造技術瓶頸。湛利華教授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極端服役性能精準制造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以第一完成人榮獲湖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首屆NFSOC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各1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IJP等上發表論文250余篇,作為第一發明人授權發明專利70余項,撰寫專著1部及專著章節6篇,擔任中南大學學報等10余個國內外期刊編委。
崔曉輝課題組針對脈沖磁場作用下大型/微細薄壁構件精確形性制造的共性科學難題,開展了從成形過程中的多能場耦合仿真、本構模型建立、殘余應力調控和材料微結構演變規律到大型/微細薄壁構件變形協調控制,再到高功能裝備的全過程研究。研究成果在航空、航天、汽車、電子等行業得到推廣應用。近五年擔任Materials專刊編輯、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中/英)、中國機械工程、塑性工程學報、有色設備等期刊青年編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以第一/通訊作者在IJMTM、JMPT、MSEA等期刊發表SCI論文60篇。授權發明專利60多項,以第一完成人實現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出版專著1本,英文章節一章。
最后,感謝所有作者的貢獻,他們的巨大付出和建設性意見使本專題得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