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瑞清
(山西省稷山縣農業農村局,山西 稷山 043200)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收獲了不錯的效果,體現了國家在農業農村發展規劃方面的正確指導。國家的振興離不開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戰略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發展戰略,對滿足我國億萬農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有重要作用。為了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更好成效,不能忽視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出現的治理困境,要根據客觀實際出發,有效解決治理中的困境,使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治理,切實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在改善鄉村居住環境,提高鄉村發展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縮小我國城鄉差距的重要舉措。在對農村人居環境進行治理的過程中,可以有效改善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加強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農村地區環境上的短板,有利于提高農村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進一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對于農村人民生活環境改善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不僅能夠改變過去較差的生活環境,還能轉變農村人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生活環境方面通過實施農村廁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生活垃圾處理等措施,能夠使鄉村內的環境得到有效提升,使村莊的環境更加生態宜居。通過外在環境的提升和生活習慣的改變,能夠潛移默化轉變農村人民的思想觀念,進而樹立正確的衛生觀念和生態文明觀,使農村的人文環境越來越好,這需要得到相關人士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打造生態宜居的農村生活環境,是提高農村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礎。進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就必須給廣大農村居民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認真處理農村人居環境中的各種污染問題。近幾年,農村地區人民的經濟水平越來越高,對于美好生活品質和精神文化的追求越來越普遍,對于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也滿足了農村居民的需要。加強農村地區的鄉風文明建設,提升村莊的整體村容村貌,有利于為建設美麗鄉村奠定良好的基礎[1]。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覆蓋面廣、內容復雜且耗時較長的工作,為了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達到相應的成效,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許多地區僅僅依靠政府財政撥款,沒有設置專項整治資金,很難滿足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資金需要,導致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農村和城市有著本質的區別,有些地區生硬地將城市的生活方式套用在鄉村中,耗費的資金給農村經濟帶來巨大負擔。城市和農村的發展職能不同,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能夠通過經濟運轉為本市帶來大量的經濟收入,用以承擔城市的公共衛生服務。但是農村的經濟水平相對較低,農戶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通過務農,鄉村不能適應與城市同樣的公共衛生服務,在后續應用中會給項目資金帶來沉重負擔,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難以取得較好的成效。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治理機制,這樣才能為環境整治工作提供較為全面的保障。但是在環境整治過程中,經常出現治理機制不健全的狀況,造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效果不佳或難以實現人居環境整治的可持續發展。例如,在人居環境整治中忽視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完善,容易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缺乏有力保障,使農村公共基礎設施規劃不合理、建設不完善。另外,容易忽略長效治理機制的建設,這就會影響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可持續性,無法保證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效果。除此之外,還需要健全監督管理機制,監督管理機制的健全能夠保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效果,還能夠對環境整治工作的成效進行管理,避免環境治理效果出現反彈。
針對性制定科學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劃,能夠更加高效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提升環境整治的效果。在相關規劃制定的過程中要結合本地區的地理條件和地勢特點,確保交通和排水系統規劃的科學性,更好保證當地居民的出行,避免因為雨水聚集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另一方面,要結合本地區的情況,完善對于水污染、環境污染等方面的治理,處理好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和生活垃圾堆放的問題,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對于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要根據居民生活區域的規劃合理安排,確保為當地居民提供較為全面的生活服務[2]。
在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過程中,由于宣傳工作不到位以及治理技術不健全等問題,導致農民的參與度不高。近幾年,農村常住人口持續減少,大部分年輕人都離開鄉村求學、工作,留在農村居住的多為老人、幼兒以及務農人員。這些人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對于人居環境治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因此較難調動農民參與的積極性。
在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過程中,確保項目資金投入是環境整治項目順利實施的基石。要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經費有所保證,地方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強資金保障能力,保障農村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等工作的順利開展。當地政府在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時,要確立項目目標,規劃好項目實施的資金投入,設立必要的專項資金,確保專款專用,使環境整治取得較好的效果。另外,還可以吸引社會渠道的資金進入到環境治理中,鼓勵當地企業以多種形式支持環境整治工作,并對具體資金、材料明細進行公示,幫助企業樹立品牌形象。還可以帶領村民積極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中,讓村民意識到人居環境整治對于村莊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性,提高村民對于保持村莊環境衛生的責任意識。
稷山縣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發揮了項目支撐的作用。在縣委、縣政府積極給予財政支持的基礎上,當地政府進行了涉農項目的整合,確保項目資金劃分明確。在農村垃圾清運、保潔員工資和污水治理等方面設置專項資金全額保障,更好讓村民參與到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中,提升了當地農村環境整治水準,使人居環境得到全面改善。
在制度規劃建設方面,要根據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治理機制,充分考慮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使治理的效果得到最優化。對于和農村居民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制定完備的規劃,避免對某一部分的忽視,確保地區飲水、用電等的安全,保證生態環境和周邊衛生,切實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另外,要提升治理效果的長效性,需要建立更加先進的治理工作制度。將參與到治理工作中的各個主體納入整治工作體系中,使人居環境整治模式形成較好的長效機制,發揮出政府、企業、村民、社會組織等各個主體在人居環境整治中的作用。除此之外,還要建立健全監督機制,更好保障人居環境整治的成效。政府要發揮監管職能,對人居環境整治項目的實施起到有效監督,確保項目執行情況順利。村民和社會組織等主體要發揮對基層政府部門的監督作用,發現任何環境整治方面的問題要及時進行反饋,同時也能對基層政府部門起到監督作用,避免基層政府部門的失職。同時,為了提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有效性,還可以引入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幫助完善環境整治工作中的不足。例如,稷山縣在進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時,聘請了專業的規劃專家團隊,主要針對當地三個美麗鄉村建設重點片區和兩個文旅綜合區進行設計規劃,為區域的發展提供了科學的優化路徑,也為該縣的人居環境整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3]。
要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有效性,離不開科學合理規劃。對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的決策要遵循實際情況,不要脫離當地具體情況進行規劃和決策,環境整治工作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樣才能確保整治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重視村民這一主體,環境整治項目的制定要傾聽人民群眾的訴求。基層工作人員要深入群眾,做好農村人居環境調研。同時要傾聽居民的意見,積極采納人民群眾的建議,讓村民主體參與到項目決策的制定中。通過實際的調研,相關人員可以更好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工作要求,使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成效落到實處。
在規劃制定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最終目標,結合各村莊的經濟發展水平、自然環境、人口數量等,進行科學規劃。要完善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村莊內的道路、停車場、排水系統等的建設。對于有自然風光條件或古建筑的鄉村,在進行規劃建設的時候要保護生態資源和人文景觀,挖掘當地的旅游資源,帶動鄉村的經濟發展[4]。
首先要加強對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宣傳力度,增強當地居民對于環境整治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隨著農村互聯網滲透率的大幅提升,智能手機的應用率也越來越高。基層政府可以創新宣傳方式,例如可以通過設立微信公眾號,發表關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關的推文,提升村民的環境管理意識。微信公眾號的宣傳推廣工作可以通過黨員代表、婦聯代表等進行上門宣傳。同時還可以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宣傳小冊,對只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進行發放,確保村民能夠對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有全面的了解和認同。另外,還可以從村鎮學校入手,在學校開展環保相關的教育,引導學生了解相關政策,認識到環境衛生和保護生態的重要性。并制定相應的活動作為實踐作業,例如制作環境保護主題的手抄報、模擬垃圾分類等讓學生將環境保護知識帶入家庭中,增強村民對于環境整治工作的配合度。
為了更好調動村民參與環境整治的積極性,可以制定一定的激勵措施。對于積極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村民發放物品獎勵或薪酬,并對其姓名進行公示,表彰其對環境整治工作作出的貢獻,激勵更多人參與到環境整治中來。另外,要制定舉報獎勵制度,發揮村民對于農村環境的監督作用,遏制違規行為對環境衛生造成的損害。通過多方面的舉措可以增強村民在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中的責任感,發揮村民在環境治理中的作用。例如,稷山縣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在各鄉鎮配備了鄉村保潔員,并制定了梯度型薪酬結構,通過績效激勵保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5]。
基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指導需要,相關人員要進一步優化整治工作理念。必須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將綠色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成效。在環境整治工作中,要積極探索新型整治工作模式,加強先進技術的應用,使環境污染等問題得到更高效解決。以建設生態宜居的居住環境為目標,根據村莊的實際情況進行統籌規劃,制定完善的整治方案。要加強對于人文景觀、古建筑、自然資源的利用率,避免環境整治過程中對這些資源造成破壞,在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的情況下,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另一方面,要創新整治工作模式,積極使用新技術、新手段,提升農村環境治理和發展水平。在農業生產方面,可以通過先進技術的應用,推動農業綠色發展,以更科學的種植方式,提高當地的農業生產效益。例如可以根據當地種植條件,建設完備的滴灌和噴灌設備,使用更節水的灌溉方式避免大水漫灌造成的水資源浪費。還可以推廣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降低農藥、化肥等對土壤及周邊環境的污染,使用天然有機肥,還可以減少人畜糞便堆放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當地政府還可以加強沼氣池的建設,將人畜糞便進行有效利用,產出更多的沼氣資源作為能源利用,沼液也可以為農業生產提供有機肥力,有效減少糞便的堆放問題,改善農村的衛生環境,還有利于發展綠色農業和綠色養殖業。
綜上所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對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建設美麗鄉村具有重要意義。針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困境,政府部門要加大資金保障力度,完善相關制度規劃建設,根據鄉村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整治工作規劃,調動村民參與到環境整治中的積極性,以更先進的環境整治工作理念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效果的提升,為農民提供生態宜居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