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梅,朱媛君
(1.中共內蒙古扎蘭屯市委黨校,內蒙古 扎蘭屯 162650;2.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北京市 100091)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黨的十九大將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目標,并采取有力措施,著力解決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這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深遠歷史意義[1]。2019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在我們黨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不斷豐富和完善的背景下,內蒙古自治區應該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在內蒙古探索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2-3]。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3月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在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就一定要貫徹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就是新時代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其主要表現出以下五個特點: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作為內蒙古發展的重點區域,內蒙古東部地區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在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的指導下,加快打造地區農業品牌,充分發揮品牌效應對內蒙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具有積極和重要作用,要深入探索品牌價值,發揮品牌優勢,拓展品牌建設空間,重點明確品牌建設是高質量綠色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核心要義。內蒙古東部地區盟市積極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努力提升農產品的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三位一體的高質量發展,積極打造“政府引導、企業主體、技術服務、營銷推廣”的品牌發展模式,探索形成新形勢下農產品消費升級、產業協作新機制。
多年來,內蒙古東部地區持續打造綠色區域公用品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得益于本區域優越的區位條件、獨特的自然資源和較好的生態環境,進而為該區域走出一條成功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礎,更為“內蒙古東部地區農牧林產品”品牌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內蒙古東部地區地處北方冷涼生態經濟區,由于地理環境的優越和地貌的特殊,在該區域發展和生長著獨特的植物、動物、微生物等冷涼生物群體,從而構成了冷涼生態。獨特的冷涼環境為多種農作物生長和牲畜繁殖提供了優越條件,傳統的農作物有玉米、大豆、馬鈴薯、葵花等幾十種作物。由于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產品需求,使得我國北方,尤其是內蒙古東部冷涼生態經濟區的優勢逐漸顯現[4]。
內蒙古東部地區依托冷涼氣候帶的地域優勢以綠色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為抓手,使得農產品的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得以快速提升,更好對接全國、打通內循環,積極加強政府引導的能力,在工作機制上大力發展與企業農戶協同推進的方式,同時為健全內蒙古東部地區農業產業鏈條,以企業主體為紐帶,以技術服務為支撐,以市場對接為平臺,使得優質農產品可以賦能增效,進而推進該區域的農產品走向全區全國甚至世界。
2.1.1 依托農業品牌打造的基礎優勢,“三品一標”初具規模
內蒙古東部地區近年來重點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通過國家地理標志品牌建設助力脫貧攻堅和產業協作新機制,增加了農民收入,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堅決貫徹實施內蒙古自治區對本區域加快推進品牌農牧業發展的意見,結合本地冷涼氣候帶優勢,融入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綠色發展理念,綠色品牌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5]。內蒙古東部地處中國北部高緯度地區[4],五項指標均符合冷涼經濟優勢主要地理生態特征(表1),享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已搶占冷涼生態的先機,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該地區呈現出農業品牌打造的基礎優勢。該區域農林資源富集,加大力度建設我國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盛產具有生長期長、口感好、天然綠色無污染、營養豐富、生長速度慢等特點,并且產品狀態優良、視覺效果好,儲存保鮮期長等特點的黑木耳、榛子、葵花等冷涼型農產品[6]。

表1 冷涼經濟優勢區域主要地理生態特征
2.1.2 搶占市場先機,布局綠色區域公用品牌建設
內蒙古東部地區多年來積極打造綠色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以呼倫貝爾市嶺東農業縣級市扎蘭屯市[7]為典型案例可以發現,從1990年開始申請扎蘭屯葵花商標,從2008年開始連續2年申請地理標志產品。扎蘭屯深知區域公共品牌建設是農牧林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現代農牧林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理念實現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關鍵步驟。推動扎蘭屯市由農、牧、林業大市轉變為強市的重要方式就是要通過加強農牧林業品牌建設,打造和培育出一批叫得響、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農牧林業品牌,達到發展一方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標。牢牢把握中國北方冷涼經濟優勢區域優勢,大力發展優質資源稟賦,扎蘭屯市將突出品牌建設的深厚內涵作為先行條件,堅定不移地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助力和推動扎蘭屯市優質和綠色的生態產品走向全區、全國和全世界[8]。
2.1.3 “三品一標”和“名特優新”產品種類多,規模大
作為本文研究的典型案例,扎蘭屯市不斷豐富冷涼經濟優勢區域,打造綠色農業品牌建設[9],截至2022年1月,已獲得七項農業農村部授予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為貫徹落實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和品牌強農戰略,扎蘭屯市于2019年聯合央視七頻道食尚大轉盤欄目開展“名特優新中國行”大型公益宣傳展示活動。扎蘭屯市綠色區域公用品牌農產品種類多,生產規模較大,扎蘭屯黑木、扎蘭屯榛子、扎蘭屯大米、扎蘭沙果、扎蘭屯市小笨雞、扎蘭屯葵花等優質農副產品,先后被評定為農業農村部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及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等。扎蘭屯市搶占冷涼氣候帶先機,農業品牌通過多年發展培育,“三品一標”和“名特優新”產品不但種類多,而且規模也很大[10]。
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建設優秀的農業品牌。近年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指導下,對品牌強農戰略堅決執行并加快完成,使得農業品牌意識顯著提升,高質量品牌數量明顯增長,農業品牌效益不斷提高,但內蒙古東部地區綠色區域公用品牌多而不精、大而不強等問題仍然在部分區域存在[9,11]。盡管內蒙古東部各盟市能夠搶占冷涼氣候帶資源的先機,大面積開發農業品牌,但是在綠色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中仍然存在只注重規模數量擴張,經營管理模式粗放,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等多而不精的問題。優質綠色的農產品精細加工,特別是中高端產品所占市場份額小,沒有形成牢固的品牌建設合力,表現為大而不強。
如何發揮已有“三品一標”優勢,解決品牌多而不精,大而不強的瓶頸問題,是實現內蒙古東部地區各盟市農牧業增量增質發展的首要問題。
2.3.1 通過強化政府部門聯動,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打造整體品牌形象,解決精的問題
提高質量管理水平,解決精的問題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在該區域可通過開展綠色區域公共品牌提升行動,加速培育出一批可在國內和區內叫得響的知名企業,打造出一批具備廣泛影響力的國內和區內走得出的知名品牌,將發展重點從依靠材料投入轉向依靠科技支撐和提高人員素質,努力生產出具備營養安全特征的食品和質優價廉的綠色品牌產品[12]。強化政府部門聯動是發展的重點,進而才能做到支持和保障公眾參與創建區域公共品牌,構建以自治區級和各盟市級農牧業的產業化綠色品牌為主體、“三品一標”品牌為基礎的區域公共品牌建設體系,完善蒙東地區管理體系和營銷體系,打造綠色區域公共品牌整體形象。同時,應大力鼓勵各企業產品擁有自主獨立商標,保護本土固有產品的市場價值,提升競爭能力,強化“三品一標”的品牌力量。
2.3.2 鞏固“三品一標”優勢,提高知名度和市場份額解決強的問題
同時,該區域將大力發展特色品牌農牧業,不斷延伸品牌推廣模式,經過多年培育,現在雖已經通過各種渠道打通移動端,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直播帶貨,但品牌推廣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繼續鞏固“三品一標”品牌優勢,提高蒙東地區各盟市主打品牌的知名度,打通內循環,產生集聚效應,規模化生產,打造地區品牌新優勢,為以生態優先,綠色高質量發展貢獻“品牌力量”。
綠色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是在發展理念、發展方式上的根本轉變,全方位、系統性的綠色變革[13-14]。自綠色發展理念提出后,內蒙古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各地區從當地實際出發制定綠色發展方案,制定出治理生態環境的方案,并且在實施過程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內蒙古東部地區作為重點區域,將以打造“蒙東地區農牧林產品”市域公用品牌為契機,突出冷涼生態區域特色,產品綠色健康安全,全方位融入推介“生態優先,綠色高質量發展”優質品牌,打通區內循環,形成區域合力,繼續打造一批重點高端品牌,不斷提升冷涼生態區域品牌效益,持續增加冷涼生態區域產品附加值,繼續搶占市場先機,為內蒙古東部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品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