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銘,張德多,張柱鳳
(羅平縣農業農村局,云南 羅平 655800)
一是擁有“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園”。羅平是全國最大的旱地油菜種植區,油菜種植面積達6.67萬hm2。早在2002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授予羅平油菜花海“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園”稱號。二是擁有“云南羅平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羅平生物群是我國三疊系海洋生物化石庫,有距今約2.4億~2.5億年保存非常完整的三疊世紀生物化石群落,對生態學、埋藏學、古地理、古氣候及油氣地質學都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價值,2016年批復命名為“云南羅平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三是“羅平小黃姜”入選中歐地理標志保護名單。
農業節慶活動內容豐富,在國際油菜花文化旅游節期間,文藝演出、攝影、花海馬拉松、自行車騎行、機車節、產業高峰論壇、招商引資項目推介及簽約等賽事活動相繼登場,是羅平“集農業觀光、自然風景覽勝、民族風情展演和商貿洽談”為一體的旅游盛會。境內擁有羅平九龍瀑布、羅平多依河、魯布革三峽3個4A級旅游景區;擁有羅平蜂蜜、羅平菜油、羅平小黃姜、羅平大米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農產品。
羅平依托百萬畝油菜種植,從1999年開始已成功舉辦21屆油菜花文化旅游節。開展的各類活動內容豐富,游客參與性強,宣傳推介效果明顯。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恢復迅速,2023年油菜花期間,羅平已如期舉辦了“2023曲靖羅平花海馬拉松”“花海音樂節”“三月三潑水節”等系列活動。2022年羅平縣接待游客768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3億元,接待人次及旅游綜合收入已逐步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促進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交通網絡、公共安全、健康衛生、教育培訓、餐飲、住宿、休閑、體驗、購物、停車等設施條件逐步健全完善。休閑農業聚集村60%以上擁有旅游標識,45%以上擁有游客服務中心。在交通樞紐建設方面緊緊圍繞“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等國家戰略部署和云南省“滇中城市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戰略,交通運輸結構不斷優化,汕昆高速、羅西高速、南昆鐵路等交通線路途經境內。至“十三五”末普通國省道通車里程259lkm,農村公路通車里程3951km,所有鄉鎮公路均已油化,建制村公路均已硬化,建成5個鐵路客貨運站和12個公路等級客運站,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250km,獲評云南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相繼實施水生態修復與美麗河湖建設工程,阿崗水庫、牛街河水庫、縣城第二自來水廠等飲用水源點及設施先后建成投用,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100%,榮獲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升級改造農村電網,4G網絡實現全域覆蓋,建成5G基站282個,通過對車站、社區、商場、景區等重點區域5G基站和配套網絡建設,加快了5G網絡規模部署和商業應用及“5G+智慧旅游”應用落地步伐。
羅平縣屬雜居民族地區,轄區13個鄉鎮(街道)居住著漢、彝、回、布依、苗、蒙古族、白等民族,以漢族文化為主,布依、彝、回、苗等多民族文化和諧交融。富樂酥肉、布依花米飯、煙熏肉、酸筍魚、馬腳桿等民族美食及刺繡、蠟染、竹編、銅(銀)器等工藝品更是琳瑯滿目。二月二對歌、三月三潑水、六月二十四火把節等節日相互交融。臘者村、富樂村、白古村3個“中國傳統村落”特色獨樹一幟,其中臘者村是布依族傳統文化保護區,村落傍水而建,吊腳樓風格別致,民俗風情獨特,服飾精美,村內按照村民的特長建有蠟染坊、刺繡坊、畫坊、竹藝坊、根雕坊、草藥坊等布依特色作坊,在布依傳統節日演奏的八音坐唱娓娓動聽;富樂鎮富樂村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佛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多種宗教并存,有折溪書院、中天斗閣、清真寺、天主教堂等文物保護單位,街道獨具特色、曲徑相通,銀器、銅器制作精美。先后擁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及傳承人16個,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9個,傳承人7個,涵蓋傳統文化保護區、傳統手工技藝、傳統技藝、傳統舞蹈、民俗、曲藝等領域。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助推了村容村貌的整體提升。羅平縣各鄉鎮(街道)及行政村所在地建有無害化衛生公廁,并配建了垃圾中轉站、配垃圾清運車、垃圾箱等垃圾處理設施設備,所有自然村配備了保潔員,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的自然村比例達100%。逐步實施鄉鎮、行政村、自然村污水治理工程,行政村污水治理率達65.6%,自然村治理率達60.55%,資源化利用率達42.96%。開展集中型村莊、分散型村莊綠化工作,縣、鄉、村綠化美化率分別為96.63%、82.14%、78.58%。深入開展衛生村、美麗村莊、星級村及鄉村振興“百千萬”示范工程評選創建,已累計創建省級衛生鄉鎮11個、省級衛生村115個、美麗村莊25個、綠美村莊152個等;累計開展創評一星村456個、二星村391個、三星村117個,覆蓋行政村92個,覆蓋率達68.6%。通過示范創建活動的開展,打造了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的“四美鄉村”,實現了生態、文明、和諧新風尚新蝶變,鄉村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提升。
通過多年的發展,種養業綠色生態、農產品加工、鄉村農耕文化等價值得到充分釋放,農業多功能不斷拓展,農業資源得到高效利用,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朝陽產業。羅平縣以“云上花海”鄉村振興示范園建設為引領,發展了以金雞、大補懂、棠梨凹、多依、明格等為代表的休閑農業聚集村16個。打造了羅平多依河水車博覽園省級科普教育基地、羅平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德潤農業省級共享農民田間學校3個科普教育基地。打造了以板橋云上花海、歡樂童、那色峰海、相石階森林公園為代表的山地休閑類;以馬街云上花梯、金雞峰叢、螺絲田油菜花海為代表的農田景觀類;以小寨土雞、布依花米飯為代表的鄉土美食類;以龍聯底沃柑采摘園、臘山紅心獼猴桃采摘園、九龍法塢千畝柑橘采摘園為代表的特色農事體驗類;以臘者布依民俗、棠梨凹苗家民俗、羅平文廟、富樂斗閣、浙溪書院、阿邦古城遺址、淑龍山寨遺址、永康古橋、滇桂黔邊縱司令部舊址、羅盤支隊司令部舊址為代表的古跡民俗文化類等休閑類型,全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規模壯大,業態豐富多元。2020~2022年全縣接待游客分別為127萬人次、7 9 5 萬人次、7 6 8 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分別為20.5億元、61億元、63億元,其中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旅游業受到嚴重影響,2021、2022年全縣呈恢復性增長。休閑農業已成為市民休閑旅游、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
一是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全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為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途徑。如推廣種植優質油菜品種和科技措施,年種植戶達6萬余戶,年油菜籽產量15萬t,實現農業產值10億元;同時促進了油菜籽加工業和蜂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培育金豐油脂、成天油脂、富鋅農業、紅陽油脂等菜籽油深加工龍頭企業,年加工油菜籽原料能力達10萬t左右,蜂產品加工企業3戶,年加工原蜜達2000t,以油菜產業衍生的加工企業從業人員達400余人,農村從業人員占80%以上,年人均報酬4達萬元。二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增加了農民收入。全縣規劃實施了一批油菜、蜂產業、小黃姜等特色主導產業項目,蔬菜、中藥材、花卉、熱區水果等高效經作產業項目,覆蓋了有產業發展條件和意愿的脫貧戶,就地消化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了農民收入。三是提升了鄉風文明和農民素質。在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農家樂、民宿等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參與產業培訓,投資熱情高,經營和居住環境得到改善,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來休閑觀光,大量的人流、信息流促進了鄉村農民綜合素質的提升,生活條件紛紛改善,使村容村貌也得到了較大改觀。
一是開展休閑農業精品線路及景點推介。利用農業、旅游等行業部門官網、自媒體等線上平臺及線下活動發布精品線路和精品景點。2018年,為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在湖北建始縣舉辦的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推介活動,“羅平油菜花海”作為全國100條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之一進行了推介發布,現場交流工作經驗和典型做法。二是參加省內外展會。動員組織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參加各種線上、線下展銷活動,推介休閑旅游產品。“十三五”以來,共組織企業60戶次參加農博會、南博會、云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上海、北京)推介活動等展會,通過宣傳、展示、展銷本地特色農產品,為提升休閑旅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發揮重要作用。三是開展系列賽事活動。多年來,羅平在油菜花文化旅游節期間,謀劃籌辦系列活動,成為展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重要窗口。
一是謀劃項目。農業農村、文旅、工業、投促等職能部門,按照產業發展定位,積極謀劃包裝項目,開展招商引資,吸引主體投資羅平,豐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品。近年,金雞旅游服務區綜合配套建設項目、魯布革鄉沃柑休閑產業園建設項目、羅平歡樂兒童世界改造提升建設項目、臘者布依民宿體驗區建設項目、鼎泰食品及千業食品小黃姜精深加工項目、臘峰生物蜂產品深加工項目等相繼竣工投產。二是加大鄉村休閑旅游示范點建設力度。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為抓手,加大對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旅游示范點、景區景點改造的投入。2021、2022年打造了以云上、維古為代表的鄉村振興示范園,形成“花間游、云上住、維古養、彩衣購、普魯娛”的鄉村振興發展藍圖。三是加大休閑農業產業資金扶持力度。2022年,全縣先后多批次安排涉農整合資金,用于農業產業發展,涵蓋了高標準農田、種植養殖、加工、冷鏈物流、品牌建設、人居環境等領域。
一是做好行業管理工作。縣直職能部門對住宿、餐飲、購物等行業進行規范,維護旅游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嚴厲查處和打擊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做到行業管理規范、生產經營安全等,切實維護羅平旅游的良好形象。二是著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采取組建專門工作機構,建立完善村規民約、村莊衛生管理和保潔制度、垃圾清運收費制度為主的長效管護機制,以全域旅游示范創建、鄉村規劃、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美麗縣城”建設等工作相結合,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行動。三是營造優質營商環境。按照《云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規定,羅平縣持續完善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制定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務窗口實施方案、惠企政策發布工作方案等,構建“政策清晰、企業輕松、政商親清”的新型政策服務體系,為全縣休閑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必須靠相應的政策體系來保障。在國家、省級政策的指引下,市、縣兩級按照規劃布局,適時適地出臺政策,為休閑農業長足發展提供政策保障。2020年,市政府出臺了《曲靖市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 年)》,明確以羅平為龍頭,圍繞建成西南一流的生態休閑觀光旅游區為目標,將羅平建成四季花不謝、全域皆可游的觀光休閑旅游區。2021年,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縣級出臺了《羅平縣鄉村振興實施方案(試行)》《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深入推進羅平縣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力促把農村發展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和美向上、治理有效、設施完善的實力、美麗、和諧、文明、品質鄉村。2022年,出臺了《羅平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明確提出通過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拓展農業功能,實現農業農村價值多元化,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了工作目標、工作任務及保障措施,有力推進了“農業+”旅游、康養、文化、教育等新型業態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