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榮
(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扒齒港鎮人民政府,河北 灤南 063500)
1.1.1 合成
(1)化學合成
合成蝦青素的步驟相對繁瑣,通常要經過多個生物反應、化學反應,由于合成難度較大,因此,該方法所生產蝦青素的市場價格極為昂貴,會使飼料單價提高約10%~15%。另外,蝦蟹吸收合成蝦青素的效率略遜于天然蝦青素,正因如此,近幾年,世界各國紛紛加大了對該方法所生產蝦青素的管控力度。
(2)工業合成
目前,市面所銷售蝦青素多為工業合成,從頭合成、利用角黃質或葉黃素合成均屬于工業合成,具有產量高的優點。但要明確一點,即:合成蝦青素的本質為混合物,在合成過程中,有一定概率混入副產物,因此,其利用率、安全性均無法達到天然蝦青素的水平。
1.1.2 培養
酵母、藻類都可以用來培養天然青蝦素,該方法能夠保證蝦青素具有明晰的結構和理想的純度,在提高利用率的同時,減小環境需要承受的壓力。當然,上述方法也有較為明顯的不足存在,例如,酵母的發酵成本極高且產量不理想,應盡快確定可以取代酵母的高產菌種。而藻類培養法的缺點在于生長速度慢、對環境溫度和光照條件要求嚴格,較易被外界物質所污染等。
1.1.3 提取
目前,有關人員已經掌握了兩種提取蝦青素的方法,一是通過蟹殼、蝦殼提取蝦青素,二是通過蒸煮蝦蟹的廢水提取蝦青素。本文重點介紹第二種方法,現有技術能夠將蝦青素提取率維持在10~13μg/ml之間,其優點是能夠在獲得所需蝦青素的前提下,使廢水的水質得到改善。
蝦青素的本質為類胡蘿卜素,其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廣泛,通常包含三種不同的立體異構體。蝦青素和類胡蘿卜素其他分支的區別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蝦青素構型更具極性,二是蝦青素酯化能力更為突出,三是蝦青素抗氧化效果更加明顯。而蝦青素表現出以上特性的原因,主要是紫羅蘭酮環的酮基、羥基均存在分子結構,另外,蝦青素所具有強給電子能力決定了其能夠將內源自由基中和,在將自由基轉化成化學性質穩定的副產物的基礎上,避免自由基發生鏈式反應。綜上,無論是在蝦蟹營養還是在蝦蟹健康方面,蝦青素均表現出了不容忽視的潛力,對其展開研究勢在必行。
作為暖水蝦的代表,斑節對蝦具有個體大、蝦青素含量高等特點,個體最大能夠達到350mm,蝦青素含量高于普通蝦20%左右。混合飼料與蝦青素,雖然不會給SOD、AKP和POD活力產生明顯影響,但可以提高幼蝦成活率、生長率以及增重率。此外,國外學者所開展試驗表明,蝦青素能夠促進幼蝦生長,酌情增加飼料蝦青素濃度并延長補充時間,可以改善熟蝦的顏色,使其擁有更為理想的商業價值。
南美白對蝦又稱白蝦,產地以山東、廣東和福建等沿海地區為主,具有鹽度適應能力強、對飼料要求低、生長迅速和出肉率理想的優點,養殖白蝦的經濟效益有目共睹。試驗結果表明,按照50mg/kg的比例混合飼料與蝦青素,能夠降低白蝦出現應激反應、滲透反應的概率,避免白蝦肝胰腺受損,與此同時,白蝦成活率、生長性能也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早在2022年,國內養殖日本囊對蝦的總量就已超過42000t,由于自然狀態、人工養殖蝦體在色澤光彩方面存在較大差距,人工養殖的商業價值難以達到預期水平,因此,有關人員提出在飼料中添加蝦青素的建議,希望能夠憑借該方法使蝦體色澤得到提高。現將試驗結果匯總如下:其一,按照400mg/kg的比例混合飼料、蝦青素,能夠使幼蝦生長性能得到提高,同時幼蝦VC、THC數量將出現明顯增加,其免疫功能較常規飼養方法所飼養幼蝦更加理想。其二,蝦體黃度、紅度受到蝦青素的影響,隨著蝦青素濃度的增加而增加,熟蝦多呈現出濃紅色,與飼喂正常飼料的熟蝦所呈現出的淡粉色形成鮮明對比,商業價值較此前有所提高。其三,無論是處于發育階段、變態階段的幼蝦,還是處于幼體狀態的幼蝦,其存活率均會受到蝦青素的影響而提高。
調查發現,三疣梭子蟹在營養價值、口感等方面均有極為突出的表現,這也決定了其具有大規模養殖的潛力。目前,我國多地均選擇對梭子蟹進行人工養殖,并且經過不斷的實踐,掌握了池塘淡水養殖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受攝食結構、生長環境影響,人工養殖的蟹殼色澤、卵巢色澤均略淡于野生梭子蟹,要想使淡水養殖梭子蟹擁有更理想的品質,關鍵是要對飼料成分加以調整。試驗結果表明,將蝦青素拌入飼料,可以使熟蟹紅度得到增強,不僅蟹殼、肝胰腺所含蝦青素濃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加,梭子蟹出現氧化應激反應的概率也有所降低,隨著HU-FA濃度的提高,其機體健康程度、營養價值均會出現明顯提高。我國吳仁福、余小君等學者也對梭子蟹的養殖進行了研究,并指出蝦青素能夠對色素沉積產生積極影響。
作為我國淡水養殖蟹的代表,中華絨螯蟹具有營養豐富、肉質鮮嫩和色澤靚麗等優點。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我國河蟹養殖規模較大,但生長在池塘中的河蟹,煮熟后的肝胰腺、性腺及殼色均和預期存在較大差距,導致市場價值無法達到預期。目前,各國學者已就蝦青素在河蟹養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達成共識,指出蝦青素不僅能夠改善河蟹色澤及品質,還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提高蟹膏、蟹黃的營養價值。具體的試驗方法如下:
3.2.1 準備工作
河蟹養殖池塘共4個,編號分別為1#~4#,面積在1~1.67hm2之間,池塘均為南北走向。試驗開始于2021年的年末,先按照5kg/667m2的比例,用漂白粉配制溶液消毒,經過25d的曬塘后清塘,再按照135kg/667m2的比例用生石灰消毒。池塘內預留7~10cm的水,清塘前,用工具在池底挖出多個小坑,坑內放入生石灰并乳化,在生石灰冷卻前,均勻潑灑池塘。次日,手持鐵耙翻動池塘淤泥,保證塘泥、石灰完全混合,由此達到滅殺塘泥所含病原體的目的。2022年的1月,按照以下方案栽種水草:池塘栽種水草以輪葉黑藻、伊樂藻為主,通過區塊化的方式栽種,保證覆蓋率在60%左右。預留供河蟹進出的通道,并接入增氧設備。隨后,在進水口安裝60目篩的絹網并注水,絹網的作用是過濾水源,避免野雜魚誤入池塘。正式放苗前20d,施加粒肥,維持浮游生物、水草的正常生長,同時保證水體透明度始終在30~40cm之間。
3.2.2 放養蟹種
2022年的3月,放養蟹種。蟹種優選中華絨螯蟹、大親本河蟹,其中,中華絨螯蟹的公蟹體重約為190g、母蟹體重約為140g,大親本河蟹的公蟹體重約為300g、母蟹體重約為200g。正式放養蟹種前,先將購入蟹種浸入3%濃度的食鹽水內,等待3~5min,確保病原菌、寄生蟲被盡數去除。
3.2.3 日常管理
(1)水質
對水體透明度、水位加以控制,一般情況下,3、4月的水位以50cm為宜,5、6月的水位可酌情抬高到約70cm,8、9月水位不得低于1m,水深始終控制在1.2~1.5m之間。科學使用現場所配置增氧機,搭配培藻素、小球藻,保證藻相符合要求。定期加入生物制劑,對水質進行調節,除特殊情況外,3月~6月的調水頻率為3次/月,7~9月的調水頻率為4次/月。
(2)水草
管理水草的側重點有兩個,分別是控制長勢、控制密度。應保證覆蓋率不超過60%,同時池塘內水草較為分散,草頭低于水面10cm。以水質、水草長勢為依據,定期施加生物肥、磷肥或是有機肥。
(3)飼喂
將1#、2#塘口作為對照組,3#、4#塘口作為試驗組。2022年3月起,向池塘內投喂普通的膨化顆粒飼料,飼料含40%的粗蛋白質;8月~9月上旬,改喂含36%粗蛋白質的飼料;9月下旬,改喂含40%粗蛋白質的育黃料。上述飼料均購于市場。試驗組所投喂飼料均提前加入了蝦青素,蝦青素含量為80mg/kg。蟹種正式下塘后,根據河蟹體重調整每日投喂飼料量,保證投喂量始終在河蟹體重的2%左右。在現場設置料臺,對吃食情況進行觀察,基于吃食情況、生長情況和天氣情況,對飼喂量加以調整。
3.2.4 結果討論
(1)生長情況
對照組的面積約2.47hm2,平均產量為70kg,每只河蟹的體重在154g左右,整體成活率約為41%。試驗組的面積約2.53hm2,平均產量為77kg,每只河蟹的體重在146g左右,整體成活率約為52%。
由此可見,正常情況下,蝦蟹機體內的活性氧自由基處于不斷產生、不斷清除的狀態,蝦蟹需要依靠自身的抗氧化體系維持動態平衡,以免機體受到自由基的影響。抗氧化體系包括非酶促、酶促兩部分,前者包括氨基酸、蝦青素等,后者則包括CAT、SOD等。作為抗氧化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蝦青素自帶的不飽和共軛、電子軌道均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以在降低自由基給蝦蟹機體細胞所產生影響的前提下,使蝦蟹抵抗力得到增強。另外,除此之外,蝦青素還能夠使河蟹抗氧化的能力得到提高,河蟹成活率也因此而變得更加理想。本次試驗中,對照組、試驗組單只河蟹的體重約為150g,試驗組成活率、產量均高于對照組,由此不難看出,將蝦青素用于河蟹養殖,能夠通過增強河蟹抵抗力,使河蟹成活率得到提高。
(2)蟹殼情況
分別從各塘口隨機捕捉20只河蟹,對蟹殼所含蝦青素、CAT、SOD以及T-AOC濃度進行檢測。檢測CAT、SOD還有T-AOC前,先要用自來水反復沖洗河蟹,再抽取步足、螯足第二關節的血淋巴,將血淋巴注入容量為1.5ml的離心管內,把離心管放入高速離心機,經過10min的分離后(轉速為3500r/min),吸取血清并檢測。結果表明,實驗組蟹殼所含蝦青素濃度平均為7.6mg/kg,略低于對照組,但CAT、SOD及T-AOC濃度均在對照組之上。
綜上,蝦青素具有穩定蝦蟹體內SOD的作用,具體來說,就是蝦青素能夠對活性氧自由基進行清除。試驗中,對照組蟹殼所含蝦青素濃度高于試驗組,但CAT、SOD還有T-AOC濃度均低于試驗組,這表明蝦青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河蟹體內的CAT、SOD以及T-AOC,使其含量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
(3)飼料情況
分三個階段稱取飼料樣品,每次稱取0.5~1.0kg,由專業公司對飼料所含蝦青素進行檢測。檢測結果表明,雖然前期添加蝦青素的比例為80mg/kg,然而,成品飼料所含蝦青素濃度明顯低于80mg/kg,換言之,在加工、運輸還有保存環節,飼料所含蝦青素均會出現損耗,且包裝開封后,蝦青素損耗程度將進一步提高,因此,若使用含蝦青素飼料飼喂河蟹,應嚴格控制飼料存放時間,以免存放時間過長,導致蝦青素失效。
本次試驗通過后噴涂的方式,將蝦青素、飼料相混合,由于蝦青素極易受到氧、光和熱的影響,而粉碎、干燥等制料環節的溫度往往能夠達到95~120℃,因此,蝦青素微囊壁被破壞的情況難以避免,利用率隨之降低。此外,在運輸和保存環節,飼料將接觸到外界的氧氣或是其他氧化物,這一情況同樣會影響蝦青素利用率。鑒于此,有關人員應調整加工飼料的方法,選用密封效果理想的包裝,并盡量將飼料使用時間控制在30d內。
用摻有蝦青素的飼料喂養帝王蟹,可以使幼蟹成活率得到提高,原因是蝦青素可以充分滿足幼蟹對營養的需求,并使其自身免疫系統得到增強,另外,對比數字照片能夠發現,蝦青素還具有改善蟹殼色澤、提高顏色飽和度的作用。而按照500mg/kg的比例將飼料、蝦青素混合,使用混合后的飼料喂養紫螯青蟹,能夠使母蟹性腺指數和產卵率得到提升,同時卵母細胞直徑會變得更大,此外,處于幼體階段的幼蟹,其生存能力以及成活率也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通過分析可知,以蝦蟹為代表的水生動物往往難以做到快速、高效地合成蝦青素,而作為蝦蟹主要色素,蝦青素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蝦蟹的顏色。雖然蝦蟹不具備從頭合成優質蝦青素的能力,但能夠將飼料所含角黃素、胡蘿卜素轉化成為自身所需的蝦青素,并對其進行貯存,由此可見,飼料成分會直接影響蝦蟹色澤。試驗證實,蝦青素作為安全且優質的抗氧化劑、免疫增強劑以及著色劑,將其用于蝦蟹養殖,可以使蝦蟹外觀色澤得到改善,在增強免疫力的前提下,使成活率得到顯著提高。未來,隨著水產養殖行業的發展,蝦青素必將擁有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有關人員應對此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