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雙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教育質量。物理作業是鞏固物理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措施,也是學生檢驗自身學習情況的重要方式?!半p減”背景下,為了實現“減負增效”的教育目標,農村初中物理作業的設計不僅要體現“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還要注重作業質量和多樣性。在當前的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學環境與發達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教學資源相對匱乏。基于此,教師應當轉變觀念,在優化教學形式的同時創新作業設計,以促進學生的物理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探討了“雙減”背景下農村初中物理作業設計的策略,以供參考。
一、立足學生學情,設計分層作業
“雙減”背景下,學生是課堂的中心,教師應以引導者的身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在作業設計上,教師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設計符合學生需要的作業,不能使作業的量或難度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也不能設計過于簡單、重復、機械的作業,以免加重學生的作業負擔,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部分教師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統一化的作業,這樣會造成部分學生無法跟上教學進度,不利于學生共同提高?!半p減”背景下,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應從全體學生出發,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能力水平,把握作業數量和質量的關系,設計形式多樣、可供選擇的分層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內容,確保學生“踮起腳尖”就可完成。這樣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完成適合自己的作業。
例如,在蘇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汽化和液化”這一節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先分析學情,然后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設計分層作業??梢詫⒆鳂I分為基礎類和提高類兩個層級,分別進行設計,具體作業內容如下。
一是基礎類作業:閱讀教材相關章節并完成選擇題,以鞏固基本概念;列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現象,并簡要描述;用自己的話說說沸騰和蒸發的概念等。這些基礎作業適合全體學生,可以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物理概念和知識。
二是提高類作業:研究一個真實的應用場景,如汽車發動機冷卻系統中的液化原理,并寫一份關于該系統的分析報告。這類提高作業并不要求所有學生必須完成,可以讓部分學生選擇完成,以鍛煉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這種分層作業設計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內容并完成。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挑戰更高層級的作業,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輔導和支持,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按照自身學習的步調完成作業,并不斷取得進步。
二、立足學生興趣,設計趣味化作業
初中生性格活潑,想象力豐富,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興趣往往成為他們學習的主要動力。初中物理知識相對枯燥和抽象,部分學生在課堂上難以專心投入,導致學習積極性降低。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這種情況尤為明顯,由于資源的相對匱乏,教師無法借助外部條件創建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課堂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半p減”背景下,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設計趣味化的作業,以拉近學生和物理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創意和靈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蘇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二節的“靜電現象”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趣味性作業。作業名稱:電荷狂歡節。作業任務一:創意造型展示。利用簡單的材料,設計和制作一個有趣的與靜電現象相關的裝置或模型,要求裝置或模型能夠展示出靜電的特點和效應。作業任務二:趣味科學實驗。利用家中的現有材料,設計一項有趣且安全的靜電實驗,做好觀察和記錄。如可以嘗試使用塑料薄片產生靜電,通過摩擦吸引紙屑等。實驗記錄要求包括實驗過程、所觀察到的現象及原理解釋。學生可以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完成這項作業,通過創意設計裝置、進行實驗和觀察,檢驗和鞏固所學的知識。這樣的趣味化作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索欲,促使他們在物理知識探索中發揮創造力。
三、結合思維導圖,設計大單元作業
在農村初中傳統的物理作業設計中,傳統、單一的作業形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和創新思維。“雙減”背景下,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設計大單元作業,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工具,能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還能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綜合理解和應用,同時降低學生的作業壓力。“單元教學”理念最早由教育家莫里森提出,他認為要想使學生熟練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必須通過單元教學的方式,在一段時間內學習一本教材中的知識或解決一個問題,最終獲得理想化的教學成果。大單元作業是“單元教學”的重要環節,可以涵蓋一個或多個相關的知識領域,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從整體上把握作業,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雙減”背景下,教師結合思維導圖設計大單元作業,可以減少學生的作業數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使學生的物理學習更具深度和廣度。
例如,在蘇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五節“物質的物理屬性”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設計大單元作業,涵蓋該章節的多個知識領域,并要求學生進行綜合性思考和應用。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整理該章中所學的各種物質的物理屬性,包括質量、密度、硬度等。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物質的物理屬性,從日常生活中選擇兩個具體場景或現象,解釋其出現的原因,并分析其中涉及的物質的物理屬性。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顧整個學習過程,總結自己的收獲和體會,提出自己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究或鞏固的知識點,并說明將如何解決。
在完成大單元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概念梳理、實驗探究、問題解析和學習反思等多方面的活動,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和創新能力,加深學生對物質的物理屬性的理解。
四、依托物理實驗,設計實踐類作業
物理學家費曼曾說:“無論你有多聰明,無論你的理論有多完美,如果不符合實際,那么它就是錯的?!蔽锢硎且婚T立足于實際、依賴于實踐的學科,在農村初中物理作業設計中,教師應當依托物理實驗來設計實踐類作業。實踐類作業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或觀察,在實際操作中驗證理論知識,加深對物理原理的理解和記憶。實踐類作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此外,實踐類作業可以替代傳統的書面作業,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半p減”背景下,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情設計易于開展的實驗項目作為實踐類作業,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并記錄實驗結果,分析和總結實驗現象。在完成實踐類作業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鞏固所學知識,還能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授蘇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級上冊第十三章第二節“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相關內容時,筆者設計了相關的合作實驗作業,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給每個小組布置一項簡單的電路設計實驗任務,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探究,合作設計一個符合要求的電路,并在實驗中驗證其效果。在此過程中,筆者給各小組提供了一些基本的電路元件和工具,如電池、導線、兩個電燈泡、開關,讓學生自主選擇并搭建電路。同時,筆者向學生說明了設計要求和限制條件,要求學生畫出對應的電路圖等。在實驗中,學生先將電池、開關和兩個燈泡用導線連接起來,再打開開關,發現燈泡亮了。隨后,學生將另外一根導線連接在其中一個燈泡的兩端,發現這個燈泡因短路熄滅了,而另一個燈泡還是亮的。最后,學生分別畫出了這兩種情況下的電路圖。
在這一實踐類作業中,學生共同討論電路的設計和搭建過程,并解決遇到的問題和困惑,順利完成了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還鍛煉了物理實驗能力。
五、立足核心素養,設計跨學科作業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素質與學習態度的總稱。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當圍繞核心素養落實教學工作,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物理情感,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半p減”背景下,農村初中物理作業設計要立足于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具體而言,教師可以設計跨學科作業,將物理知識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在現實生活和其他學科中的應用,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能力。如教師可以設計一項與數學或化學相關的作業,讓學生探討物理知識如何應用于其他學科,或者設計一項與環境保護相關的作業,讓學生思考物理對環境的影響及如何解決相關問題等。這類跨學科的作業不僅能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應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挑戰。
例如,在教授蘇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級下冊第十七章第一節“信息與信息傳播”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核心素養出發,設計跨學科作業,將歷史學科的內容融入作業中,設計一項探討早期信息傳播工具的作業,讓學生結合歷史材料,探究信息傳播歷史中物理技術的發展。通過完成這樣的跨學科作業,學生不僅能掌握物理知識,還能了解相關歷史背景,進而提高綜合素質和跨學科思維能力。同時,這種跨學科作業的展示環節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結語
“雙減”背景下的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多樣化的作業設計可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為了實現“減負增效”教育目標,教師的作業設計應更具創新性。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并及時進行評價和反饋,以幫助學生克服物理學習困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
江蘇省高郵市湯莊鎮沙堰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