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紅寧(昆山市精神衛生中心)

胃鏡檢查是臨床上常用的胃病診斷方式,不僅簡單易操作,而且診斷視野清晰,在疾病診斷中具有顯著優勢。傳統的胃鏡檢查是將胃鏡由食管直接插入患者胃部,插入胃鏡的過程中會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因此,傳統胃鏡檢查患者的依從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診斷準確性[1]。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無痛胃鏡逐漸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中,不但提升了胃病診斷的準確性,也減輕了患者診斷過程中的不適感。
無痛胃鏡檢查時,患者在采用麻醉藥物后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進入睡眠狀態,從而使患者在檢查與治療過程中處于無痛狀態,并在檢查治療結束后很快蘇醒過來。無痛胃鏡不但可以降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概率,還可以減少操作過程中對患者造成的機械損傷。由于患者對疼痛的敏感性存在差異,因而在采取無痛胃鏡檢查時,儀器對患者咽喉、消化道等造成刺激時,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感,進而誘發應激反應,增加無痛胃鏡的檢查及治療風險性[2]。目前,臨床上雖然有關于疼痛敏感度的測量方式,但并無后期疼痛的有效預測指標。為了保障無痛胃鏡檢查的效率,降低患者的疼痛敏感度,對無痛胃鏡患者疼痛敏感度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對無痛胃鏡檢查患者的疼痛敏感度進行準確評估,所有患者均進行無痛胃鏡檢查,麻醉前可對患者的疼痛閾值進行測量,并告知患者測試過程及目的。
具體操作方式為,患者可手持壓力測痛儀進行疼痛感覺量化測試,選擇受力面積為0.1 平方厘米的探頭,疼痛敏感度以牛頓/平方厘米為計量單位,選擇手腕內側及外側緣連線中點為測試點。
測試期間患者會出現如下反應:出現體觸感、無疼痛、輕微疼痛、疼痛、明顯疼痛、拒絕測試或難以忍受疼痛。以產生疼痛感時的壓力值作為疼痛閾值,如果檢查過程中患者疼痛壓力值大于該閾值,可視為疼痛敏感。反之,則視為疼痛耐受。
在使用胃鏡檢查的過程中,患者對胃鏡置入方式存在一定的心理壓力,而且在生理上也會出現不適。因此,在采用胃鏡檢查時,臨床上需要重視患者在檢查過程中的舒適度,要以降低患者胃鏡檢查疼痛程度為主,確保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麻醉藥物在胃鏡檢查的運用中,要保證患者處于淺層麻醉狀態,并在麻醉的過程中逐漸提升患者的麻醉耐受性,縮短診斷時間,減輕患者的診斷不適癥狀。胃鏡在臨床診斷中可以清晰觀察患者的腸胃視野,比如胃部、食管和十二指腸等,有助于臨床醫生分析患者病灶部位的病理狀態。同時,在檢查過程中采用胃鏡,還可以進行細胞學和病理學檢查,通過收集患者的病理組織,可以判斷患者是否存在腫瘤疾病。另外,利用胃鏡也可以開展一些手術,比如胃鏡腫瘤切除術和胃息肉切除術等。
無痛胃鏡在全麻的情況下,可以起到鎮靜、止痛的作用,能提高臨床檢查的安全性與有效率。同時,也能提升疾病診斷效能,預防不良事件發生[3]。但因為不同患者對鎮痛藥物耐受程度不同,疼痛敏感度也存在差異,因此,在進行無痛胃鏡檢查時,一些患者仍然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導致胃鏡檢查效果受到影響。在相關研究中發現,一些采用無痛胃鏡檢查的患者會出現明顯的疼痛癥狀。為了減輕患者的疼痛敏感性,保證無痛胃鏡檢查的效果,還要加強對患者疼痛敏感度的危險因素的探究,做好有效的應對策略。
對采取無痛胃鏡檢查的患者進行多因素Logistic(廣義線性)回歸分析發現,女性、低齡和SAS 評分高是導致無痛胃鏡檢查患者疼痛敏感的危險因素。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在于男、女對疼痛的敏感度不同:男性疼痛閾值、耐痛閾值都比女性高,這是因為男、女體內的性激素水平不同。有相關研究顯示,雌激素、孕激素能夠降低疼痛閾值,增加內外界因素造成的疼痛。因為男、女體內激素種類不同,導致女性受到侵入性刺激時對疼痛更敏感,耐痛性也會隨之降低。另外,雌激素可以抑制體內阿片肽表達,能夠促使內源性阿片肽釋放量減少,降低耐痛閾,提高機體疼痛敏感度。因此,女性進行無痛胃鏡檢查時的疼痛敏感性更強。
目前,經研究發現,影響無痛胃鏡檢查患者疼痛敏感度的危險因素除性別外,還包括患者的年齡與焦慮程度。
高齡是臨床上引發多種病理反應的高危因素,但在影響疼痛的因素中,高齡患者因中樞神經合并有退行性變化,感覺中樞會受到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對疼痛的敏感度。在進行侵入性操作時,高齡患者疼痛敏感度也較低。因此,低齡更容易引發疼痛,這也是患者采用無痛胃鏡檢查時,導致患者疼痛敏感的危險因素。
一些研究學者認為,無痛胃鏡檢查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強烈刺激反應,胃、食管與咽喉等部位可導致交感神經興奮,致使患者出現咽部痙攣、惡心嘔吐與焦慮煩躁等癥狀,一些患者甚至會出現血壓水平上升的情況。而手術、創傷等導致的應激反應,又會誘發疼痛。由于很多患者在進行無痛胃鏡檢查前存在焦慮情緒,不僅會增強機體應激源的能力,還會導致中樞神經敏感,從而使機體疼痛耐受度降低。焦慮(SAS)情緒是一種由緊張、恐懼、擔憂等多種復雜情緒交織在一起的負面情緒。現今已有研究證實,SAS 情緒對手術和創傷等引發的應激反應有影響,會加重患者的應激反應,且會誘發疼痛。因此,SAS評分越高,越容易導致無痛胃鏡檢查出現疼痛癥狀,是影響無痛胃鏡疼痛敏感的危險因素。

右美托咪定作為一種a2-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有鎮靜、鎮痛和抗焦慮作用,在無痛胃鏡檢查中右美托咪定與丙泊酚聯合使用,能夠明顯減少丙泊酚用量,降低不良反應發生風險,提高患者的檢查與治療舒適度。而且,右美托咪定作為臨床上比較常見的麻醉輔助藥物,將其用于麻醉誘導前,能夠刺激a2-腎上腺素能受體,有利于減緩患者的心率,控制患者的麻醉深度,維持術中血流動力學穩定,有效保障氣管插管的安全性。因此,在采用無痛胃鏡檢查時,可以先使用右美托咪定進行靜脈麻醉,再采用丙泊酚,促使患者快速進入麻醉狀態,然后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如果患者的血壓與血氧飽和度比較穩定,可以減少丙泊酚用量。
另外,利多卡因屬于酰胺類局麻常用藥物,有較好的神經阻滯效果,麻醉時可以增加非游離狀態的利多卡因含量,與磷脂蛋白結合具有較強能力,能有效作用于神經細胞,發揮藥效且延長藥效,從而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相關研究顯示,無痛胃鏡檢查會強烈刺激患者的身體,導致患者出現應激反應。比如會造成患者胃食管等部位交感神經亢奮,引發咽喉部痙攣和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而且,過度焦慮時,在遇到外源性刺激后會導致應激反應增強,各項生理指標發生變化,也會增加對麻醉藥物的需求量,導致患者的麻醉鎮痛效果受影響。
綜上所述,部分患者在采用無痛胃鏡檢查前對疼痛比較敏感,而造成其疼痛敏感的危險因素主要為低齡、女性、藥物及焦慮程度較高。因此,為了避免患者在無痛胃鏡檢查中出現明顯的疼痛反應,還可以采取針對性處理措施,減輕患者的疼痛敏感性。
[1] 劉文彬,吳福波,朱超.右美托咪定應用于無痛胃鏡中的麻醉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20,26(08)∶64-66.
[2]王慶偉.右美托咪定應用于無痛胃鏡中的麻醉治療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2,16(12)∶111-113.
[3] 陳向紅,史娟雙,黃 茜.無痛胃鏡檢查患者疼痛敏感度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循證護理,2022,8(23)∶3247-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