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靜脈血栓栓塞癥是指血液在靜脈內不正常地凝結,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屬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包括深靜脈血栓和肺血栓栓塞。深靜脈血栓可發生于全身各部位靜脈,以下肢靜脈為多,多見于骨科手術后。病情嚴重時可誘發肺血栓栓塞,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髖部骨折手術后需要對患者進行合理護理,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那么什么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它的分類及臨床表現是什么,又該如何有效護理呢?接下來針對上述問題進行詳細闡述,幫助大家了解更多的護理知識,做好預防工作,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下肢深靜脈血栓指的是下肢一條或多條深靜脈出現血凝塊,導致下肢疼痛腫脹。深靜脈血栓指的是深靜脈的管腔內靜脈血出現不正常的凝聚,形成一定阻礙,影響靜脈回流,進一步形成血栓。深靜脈血栓容易出現在骨折手術患者中,尤其是60 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病率比較高。
很多因素都會增加患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除了年齡外,長時間缺乏運動、長時間靜坐、臥床,都會增加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如果進行手術,會增加血凝塊風險。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不佳,會增加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風險。女性懷孕會增加骨盆和腿部靜脈的壓力,導致血凝塊風險會持續到分娩后的六周。過于肥胖也會增加骨盆壓力和腿部靜脈壓力,引發深靜脈血栓。髖部骨折的患者,手術后靜脈瘀滯、血管損傷、活動受限是促使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深靜脈血栓分為周圍型、中心型和混合型。
周圍型的癥狀大部分都比較輕,小腿會疼痛、腫脹,活動受到限制。
中心型多見于左側,臀部以下出現腫脹情況,深靜脈走向壓痛。血栓可向上→下腔靜脈,向下→整個下肢深靜脈。
混合型主要表現為由中心型向下擴展,或者由周圍型擴展而來,腫脹平面逐漸上升,直至全下肢水腫。
急性、亞急性期血栓:發病小于2—4 周的血栓,主要表現為腫脹疼痛。
慢性、后遺癥期血栓:小于1—6 個月以后的血栓,可出現靜脈曲張、腫脹、潰瘍等情況。
深靜脈血栓會引發肺栓塞、靜脈炎后綜合征等多種并發癥。當腿部或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栓脫落并卡在肺部血管中時,就會發生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主要癥狀表現為:咳嗽時胸部疼痛、頭暈、脈搏過快、突然氣短等。血凝塊會減少受影響區域的血流,主要表現為腿部腫脹、潰瘍、顏色改變。在治療過程中可使用抗凝藥物,但存在出血的副作用。
髖部骨折的患者在術后可能會引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因此在治療工作中應做好手術預防工作,進行恰當護理,減少該疾病的發生概率。首先,在手術前需要了解患者各方面的情況,評估患者的病情,了解引發血栓的各種因素,判斷血栓發生的概率。隨后,護理人員向患者詳細地介紹術前的各種注意事項以及配合要點,對患者進行安撫,調節他們的情緒,通過日常護理,做好手術準備工作。其次,在術后,護理人員要和家屬積極溝通,指導患者進行踝泵運動,促進下肢靜脈血液流暢,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概率。患者可以調整姿勢,在睡覺時下肢抬高30°—40°,有利于減輕腫脹,并且幫助血液回流;可以側臥或者是左右交替側臥,能夠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環。一段時間后,患者可以下床運動,增加運動的時間。護理人員還需要定期檢查了解患者下肢的實際情況,詢問患者是否存在下肢疼痛等情況,判斷是否有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髖部骨折后患者會產生焦慮、擔憂、抑郁等負面情緒,再加上對下肢深靜脈血栓不了解,可能影響醫患的配合度,這些會影響到術后護理工作。為此,需要護理人員做好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認識,了解一些術中高危因素,并進行有效預防。護理人員通過心理輔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在術中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在術后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康復鍛煉,在日常生活中謹遵醫囑。
物理預防指的是通過充氣或加壓原理擠壓下肢相關部位,促進血液的流通,防止血栓的形成。例如選擇梯度壓力彈力襪,此襪是按照循序減壓原理,在人體腳踝部建立了最高支撐壓力值,依次向上遞減,壓力的遞減變化可有效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到心臟,保護靜脈瓣膜,確保血液的良好循環,有效緩解或改善下肢靜脈和靜脈瓣膜所承受的壓力,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的目的。可以使用足底靜脈泵,選擇適合患者的充氣墊放在足底,然后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和疾病的嚴重程度,設置恰當的脈沖壓力和持續時間。這一操作可以模仿人正常走路時腳部的肌肉收縮狀態,有效消除患者水腫情況。也可進行功能恢復鍛煉,通過每天循序漸進的鍛煉,逐漸恢復下肢的關節功能。藥物預防指的是使用低分子肝素,抑制多種凝血因子和凝血酶的活性。該藥物作用于血管內膜,會增加出血概率,因此常用于預防血栓形成。進行骨科大手術的患者,可以口服利伐沙班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
通過物理預防和藥物預防聯合治療,可以提高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效果,有效減少該疾病的發生概率。
術后護理主要包括體位護理、疼痛護理、引流管護理等。在手術后要適當地提高患者的患肢,促進靜脈回流,緩解腫脹的情況。定期幫助患者翻身,減少長期靜臥的時間。護理人員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疼痛情況,如果患者出現患肢發硬、腫脹、脈搏減弱,需要提高重視程度,及時檢查,控制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引流管護理指的是護理人員需要確保引流管暢通,防止壓迫到周圍的血管,減緩血流。
手術后對患者進行飲食調節,通過合理的飲食,幫助患者早日恢復身體健康。患者需要增加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低膽固醇、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有效緩解血液的黏稠度。
若患者已經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護理人員需要制動患肢,同時避免對患肢按摩擠壓。每日定時對比雙下肢的膚色、溫度、腫脹程度、足動脈搏動情況,做好記錄工作。還要注意患者的并發癥情況,若患者出現胸悶、咳嗽、嘴唇發紫,需要提高重視,及時通知醫生進行檢查,避免出現肺栓塞等嚴重的并發癥。血栓形成1—2 周,患者需要臥床休息。保持床尾抬高體位,加速血流的流速。
了解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風險,提高重視程度,在術前做好準備工作,有效預防該疾病的發生,在術后也需要謹遵醫囑進行護理和治療。通過藥物預防、物理預防、術后護理等多種措施,減少深靜脈血栓的形成,保障身體健康。若患者已經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也需要謹遵醫囑,按時服藥,定期檢查,配合護理人員進行體位護理,早日恢復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