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維強,李雪平,帥 楊,劉天艷,付甫海,王佳平,楊定英,鄭 植
(1. 遵義市婦幼保健院a.檢驗科 b. 產科,貴州 遵義 563000 ;2. 正安縣婦幼保健院檢驗科,貴州 遵義563000 ;3. 湄潭縣婦幼保健院檢驗科,貴州 遵義 563000)
無乳鏈球菌也叫B 群鏈球菌(GBS),是一種兼性厭氧的β 溶血的革蘭陽性球菌。GBS 是健康人下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內的正常菌群,同時也是引起孕產婦泌尿生殖道感染及新生兒感染的重要條件致病菌。圍產期女性生殖道內微生態系統的平衡被打破后,GBS 可經產道上行而感染子宮及胎膜,導致孕婦早產、流產及新生兒腦膜炎、肺炎、敗血癥等,嚴重時甚至可導致新生兒死亡。母嬰傳播是新生兒GBS 感染的重要途徑,因此加強對孕產婦進行泌尿生殖道GBS 攜帶情況及耐藥性監測,對保障孕產婦和新生兒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1]。本研究分析了在遵義地區三家醫院就診的961 例孕晚期女性生殖道GBS 的攜帶情況,并對培養分離出的菌株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藥敏試驗),以期為臨床預防和治療孕期GBS 感染提供合理的用藥依據。
1.1.1 樣本來源 收集2021 年1 月至2022 年4 月就診于遵義市婦幼保健院、正安縣婦幼保健院和湄潭縣婦幼保健院產科門診的孕35 ~37 周孕婦的陰道及肛周分泌物961 份。孕婦年齡為16 ~42 歲,平均(27.30±4.50)歲,平均孕周(36.00±0.83)周。
1.1.2 儀器及試劑 VITEK 2 全自動細菌鑒定系統及配套的革蘭陽性鑒定卡(購自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B 群鏈球菌運送培養基(Ⅶ型,購自重慶龐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吡咯烷酮(PYR)釋放劑和過氧化氫試劑(購自杭州濱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藥敏紙片(購自英國Oxoid 公司)。
1.1.3 質控菌株 CAMP 試驗質控菌株為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藥敏試驗質控菌株為肺炎鏈球菌ATCC 49619。
1.2.1 標本采集 在孕婦知情同意后,由產科醫生負責采集標本。按照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圍產期B 群鏈球菌感染及預防指南》(2010 修訂版)推薦的采集方法對所有孕婦進行標本采集。長拭子用于采集陰道分泌物,短拭子用于采集肛周分泌物,采集完成后將拭子及時放入轉運培養基中,并立即送檢驗科培養。
1.2.2 細菌培養及鑒定 將送檢的含有陰道及肛周分泌物拭子的轉運培養基直接放入培養箱(37℃、5%CO2)中培養。若72h 內轉運培養基變色,則提示GBS 生長陽性,記錄變色部位,并接種于哥倫比亞血平板上,置于培養箱中培養18 ~24h。觀察菌落特點,挑取可疑菌落進行分離培養純化,于第2 天進行鑒定,觸酶及PYR 試驗應均為陰性,CAMP 試驗應為陽性,同時用VITEK 2 全自動細菌鑒定系統做最終鑒定。對于72 h 后培養基未變色的樣本,同樣將拭子轉至哥倫比亞血平板上,培養18 ~24h,觀察菌落形態,若有可疑菌落,則采用上述方法進行鑒定,若無可疑菌落,則報告未檢出GBS。
1.2.3 藥敏試驗 采用紙片擴散法(K-B 法)對檢出的GBS 進行藥敏試驗。藥敏試驗操作方法和結果判定參照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協會(CLSI)2022 年制定的相關標準。對紅霉素耐藥而對克林霉素敏感或中介的菌株補需行D- 試驗(即誘導克林霉素耐藥試驗),操作方法及結果判讀同樣參考上述標準。
1.2.4 數據分析 采用WHONET 5.6 軟件分析藥敏試驗結果。
三所醫院961 例孕晚期孕婦中共檢出58 例GBS攜帶者(共有GBS58 株),檢出率為6.0%。三所醫院收集標本數及GBS 檢出率見表1。從表1 中可以看出,不同醫院的GBS 檢出率不同。

表1 三所醫院孕婦陰道及肛周分泌物中GBS 的檢出情況
不同年齡段孕婦GBS 的攜帶率呈現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的趨勢,其中21 ~29 歲孕婦數量最多,30 歲以上孕婦GBS 的攜帶率最高。詳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段孕婦GBS 的攜帶情況
藥敏試驗結果顯示,58 株GBS 對青霉素、氨芐西林、頭孢曲松、利奈唑胺及萬古霉素100% 敏感,對四環素的耐藥率最高,達77.6%,其次是克林霉素,耐藥率為67.2% ;GBS 對紅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藥率分別為56.9%和58.6%。詳見表3。在58 株GBS 中,共檢出紅霉素耐藥而克林霉素敏感或中介的GBS33株,其中D-試驗陽性菌株13 株,陽性率為39.4%。

表3 58 株GBS 對抗菌藥物的敏感及耐藥情況[株(%)]
GBS 是導致孕婦圍產期感染的重要病原體。GBS可通過產道上行感染或母嬰垂直傳播導致胎兒早產、死產以及新生兒肺炎、敗血癥等。孕婦感染GBS 后,其妊娠不良結局和新生兒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會有所增加。據報道,因GBS 感染所導致的菌血癥,在美國所有菌血癥產婦中約占20%。北京兒童醫院的學者對200 例死亡新生兒的肺組織石蠟標本進行GBS 檢測,發現其檢出率為65%。近年來,GBS 引起的孕產婦及新生兒感染逐步引起圍產醫學界的重視[2]。美國CDC 建議妊娠35 ~37 周的孕婦進行GBS 常規篩查,我國發行的《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也推薦妊娠35 ~37 周的孕婦進行GBS 常規篩查[3]。
本研究對就診于遵義地區三所醫院產科門診的孕35 ~37 周孕婦的陰道和肛周分泌物開展GBS 篩查,發現檢出率為6.0%,這與福州地區孕產婦GBS的檢出率約5.6%[1]相近,而與研究報道的我國北京地區孕產婦GBS 感染率約為14.6% 及蘇州地區孕產婦GBS 感染率約為4.1% 差異較大。本研究中不同醫院(5.3% ~11.6%)以及不同年齡段孕婦(4.3% ~6.5%)GBS 的檢出率存在一定差異,提示GBS 的檢出率可能與地域及孕婦年齡具有一定的相關性[4]。本研究中的GBS 帶菌率有隨著孕婦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趨勢,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圍產期孕婦尤其是高齡孕婦開展GBS 常規篩查和有效治療,以降低其不良妊娠的發生率及新生兒感染率。
對感染GBS 的圍產期孕婦進行藥物干預是預防孕婦、胎兒及新生兒出現不良結局的重要手段。對于GBS 感染者,青霉素常作為治療的首選藥物,氨芐西林通常作為備選藥物,其中青霉素過敏者還可改用克林霉素或紅霉素。本研究結果顯示,所檢出的GBS 對青霉素、氨芐西林、頭孢曲松、利奈唑胺和萬古霉素均未見耐藥,表明青霉素仍可作為遵義地區治療和預防GBS 感染的首選藥物。盡管CLSI 推薦對高危青霉素過敏者使用克林霉素和紅霉素,但是,近年來對克林霉素和紅霉素耐藥的GBS 呈增多趨勢。本研究中GBS 對克林霉素和紅霉素的耐藥率均超過50%,D-試驗陽性率也高達39.4%。提示采用紅霉素和克林霉素治療GBS 感染時需要參考藥敏試驗結果[2]。本研究中GBS 對四環素的耐藥率最高,達77.6%,對左氧氟沙星的耐藥率為58.6%。同時,四環素和左氧氟沙星會對新生兒的骨骼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針對孕婦GBS 感染不推薦使用四環素和喹諾酮類藥物治療[5]。
綜上所述,遵義地區孕晚期女性GBS 的攜帶率較高,本地區應對圍產期女性開展GBS 常規篩查,對該菌攜帶者進行藥敏試驗,并有針對性地選擇敏感抗生素進行治療(青霉素可作為本地區治療孕晚期女性GBS 感染的首選藥物),從而改善母嬰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