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杏,李佩蘭,李美容,陳鳳琴
( 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廣東 江門 529100)
腫瘤對患者健康與生命的威脅較為嚴重,此病當前主要治療手段為靜脈化療。靜脈置管作為靜脈化療的重要環節,其本身是否安全對于能否幫助患者改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1-3]。PICC 英文全稱為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指經患者外周靜脈置入導管,目前此種方式廣泛應用于腫瘤患者的化療之中。近年來,腫瘤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針對腫瘤患者可采取的治療手段逐漸多樣化,其中對PICC 導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Power PICC 是耐高壓注射型PICC,此種管道具有多通道、高流速、耐高壓等優點,將其應用在腫瘤患者的治療中,可以解決腫瘤患者行MR、增強CT 檢查時穿刺靜脈的困難,有效避免高壓造影劑出現外滲等情況,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確?;颊叩纳踩玔4-6]。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隧道式Power PICC 置管應用于腫瘤患者治療中對于降低導管相關并發癥的效果,以2020 年6 月12 日至2022 年1 月23 日期間在我院行靜脈化療的腫瘤患者60 例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選取2020 年6 月12 日至2022 年1 月23 日我院腫瘤科收治的置入PICC 行靜脈化療的腫瘤患者60 例,將其平均分為兩組,行隧道式Power PICC 置管的患者為觀察G 組(30 例),行三向瓣膜PICC 常規方法置管的患者為對照C 組(30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等)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病例納入標準:1)超聲、CT 及病理診斷為惡性腫瘤患者;2)需要進行靜脈化療;3)遵醫囑行PICC 置管;4)年齡在18 歲及以上者;5)無靜脈血栓史、上腔靜脈壓迫、嚴重凝血功能障礙等PICC 置管禁忌證;6)本研究在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下進行,兩組患者及家屬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參與本項研究。病例排除標準:1)非導管因素導致化療時間不足4 個月;2)觀察期限內患者死亡;3)合并嚴重感染、嚴重凝血功能障礙等;4)合并嚴重精神障礙與認知障礙。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
對照C 組患者行常規三向瓣膜PICC 置管,方法是:醫護人員做好置管準備后,為患者扎上止血帶,在超聲下確定置管的血管,對穿刺長度進行測量?;颊呷∑脚P位,外展手術側手臂,外展角度為90 度,使得穿刺位置充分暴露。從PICC 穿刺包中取出無菌手套,在患者手臂下方鋪巾(無菌),對患者穿刺點行消毒,消毒后醫護人員脫手套,穿無菌隔離衣,之后戴無菌手套,鋪治療巾、孔巾等,將導針器上吸滿生理鹽水的無菌注射器接在涂抹無菌耦合劑的超聲探頭上。在患者局部麻醉穿刺點處行皮內注射,再次扎止血帶,然后使用專業穿刺針對患者血管進行穿刺,逐漸擴大穿刺部位,將微插管鞘置入患者穿刺點,然后將擴張器拔出并送入導管。導管送入成功后將微插管鞘拔出,抽回血后封管,并做好PICC 導管固定操作。
觀察G 組患者行隧道式Power PICC 置管,具體操作如下:準備好PICC(耐高壓注射型)、專用隧道引導針、10mL 注射器、1 ~2 支利多卡因等置管用物。按照置管標準流程,在B 超下對患者靜脈穿刺位置、出口位置(導管)進行選擇并標記。在超聲下引導穿刺成功后,將導絲置入。對患者導管出口、穿刺口行局麻,麻醉成功后擴皮。擴皮加大至3 ~4 mm,深度控制在2 ~3 mm,止血。待上述操作完畢后,經患者導管出口皮下注射生理鹽水10mL,以使得皮下組織、血管分離。將隧道針連接在PICC 導管末端,牽引導管穿過皮下,從穿刺口穿出,完成隧道建立。待將導管全部引出后,將導絲撤出,并根據預測導管長度,適當對導管導絲進行調整,然后剪管、送管。需要注意在處理導管后段時需要邊撕鞘邊送管,確保導管已經全部送入,然后將導管調整到目標位置。抽回血,沖管,封管。局部消毒,紗布覆蓋兩處擴皮口,貼膜。
隨訪觀察對照C 組患者、觀察G 組患者行MRI、CT 后的靜脈外滲發生率、導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時間、護理滿意評分。導管相關并發癥包括穿刺部位滲血、導管相關性感染(CRI)、導管脫出、深靜脈血栓等。護理滿意評分采用自制量表從護理專業評分、護理舒適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三方面進行評判,分數越高患者滿意度越高(>90 分表示非常滿意)。
本研究中所產生數據采用統計軟件SPSS 24.0 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G 組的靜脈外滲發生率、導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C 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導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與靜脈外滲發生率[例(%)]
觀察G 組的護理專業評分、護理舒適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護理時間分別為(96.52±1.14)分、(96.01±1.14)分、(96.52±1.12)分、(8.15±1.23)d,對照C 組的護理專業評分、護理舒適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護理時間分別為(90.12±1.36)分、(90.65±1.26)分、(90.12±1.33)分、(11.58±1.09)d。觀察G 組的護理專業評分、護理舒適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C 組,P<0.05 ;觀察G 組的護理時間短于對照C 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評分、護理時間(±s)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評分、護理時間(±s)
組別 護理專業評分(分) 護理舒適評分(分) 護理滿意度評分(分) 護理時間(d)觀察G組(n=30) 96.52±1.14 96.01±1.14 96.52±1.12 8.15±1.23對照C組(n=30) 90.12±1.36 90.65±1.26 90.12±1.33 11.58±1.09 t 值 19.753 17.278 20.160 11.431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PICC 靜脈置管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安全、留置時間長、可靠等優點,可以滿足腫瘤患者的化療需要,但傳統置管方法應用中存在一定不足[7-8]。傳統置管方法易導致患者出現堵管、血栓、靜脈炎等并發癥,同時由于傳統的三向瓣膜不能耐受高壓注射,因此在腫瘤患者行CT 等檢查從外周血管注入造影劑時會增加患者出現外滲的風險,對患者生命產生很大威脅,因此尋找一種更安全且有效的PICC 置管方式,對于降低并發癥、避免靜脈外滲等具有重大意義。本文以我院腫瘤科收治的置入PICC 行靜脈化療的腫瘤患者60 例為研究對象,行隧道式Power PICC 置管的觀察G 組與行三向瓣膜PICC 常規方法置管的對照C 組相比,前者靜脈外滲發生率3.33%、導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23.33%(并發癥發生具體情況:穿刺部位滲血3例、CRI1 例、導管脫出1 例、深靜脈血栓2 例),明顯低于后者的20.00% 與50.00%(并發癥發生具體情況:穿刺部位滲血5 例、CRI2 例、導管脫出5 例、深靜脈血栓3 例),前者護理時間〔(8.15±1.23)d〕短于后者,前者護理滿意評分高于后者。隧道式Power PICC 置管方式,屬于耐高壓注射型置管方式的一種,具有多通道、高流速、耐高壓、可監測等優點,可有效降低患者行增強CT、MRI 時的靜脈穿刺困難,有效預防造影劑(高壓)外滲等問題,確保腫瘤患者可以享受更為優質的護理,降低導管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9-10]。隧道式PICC 置管通??梢栽谒淼拦ぞ哌\用下刺入患者皮下,然后將導管引出,在導管于患者皮下爬行的過程中,尋找便利與適宜的導管出口,使得預穿刺血管的內徑得以增加,擴大選擇血管的范圍,有效規避感染、血栓等發生。范彬等[11]的研究中,選取76 例PICC 靜脈置管患者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表法均分為觀察組(采用超聲引導下隧道式PICC 靜脈置管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超聲引導下PICC 靜脈置管方法),結果顯示:觀察組穿刺點滲血的發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這與本文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將隧道式Power PICC 置管方式應用于腫瘤患者的治療中可有效預防患者導管相關并發癥與靜脈外滲的發生,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還可以使得患者對護理服務更滿意,具有較高的應用與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