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尤
水鳥——濕地里的小生靈
水鳥是指棲息或經常棲息于濕地的鳥類,包括游禽和涉禽。它們與濕地生態系統有著密切關系,棲居和繁衍高度依賴濕地生態環境。尤其是越冬水鳥,因為具有相對集中、種類多、數量大等特點,所以更能反映河流、湖泊和沼澤等濕地的健康狀況。因此,對水鳥展開調查研究,除了對研究和保護鳥類本身有意義,對濕地生態環境的研究和保護也有重要的意義。

既“廣”又“精”的調查點
四川成都平原的一些河湖濕地是越冬水鳥的聚集區,我們一般會選在1~2月隆冬時節的某一天,進行成都平原越冬水鳥的同步調查。調查當天,來自成都、德陽、綿陽、眉山、自貢、樂山和雅安7個市州的調查隊員,同赴岷江(長江上游的重要支流)、沱江(長江上游支流)、涪江(長江支流嘉陵江的右岸最大支流)、青衣江(長江支流岷江支流大渡河的支流)等河流所覆蓋的成都平原數十個調查點,按照既定的技術規范進行水鳥調查。

每一次調查我基本都選擇西線的2~3個調查點位,一個是流經四川成都崇州市區的西河(長江支流岷江的支流),一個是流經四川成都邛(qióng)崍(lái)市區的南河(戰國時期水利工程專家李冰修都江堰時,從岷江干流分流出的一條支流),還有一個是邛崍羊安工業區附近的泉水湖以及文君萬畝荷塘一帶。這些調查點位的選擇,一是基于歷史觀察記錄,這些地方有比較多的水鳥;二是這些區域有河流、有湖泊,既有與人類活動空間高度重疊的水域,也有相對遠離人類活動影響的湖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水鳥調查有方法
在對水鳥開展調查的過程中,我們會采用樣線法(在調查點位選擇多條樣帶線,用肉眼或借助雙筒及單筒望遠鏡在開闊濕地生態環境中觀察,記錄鳥類的種類及數量分布),沿河逆流而上,在水鳥密集的區域展開調查。在采集調察點位的經緯度和海拔高度等地理信息的同時,對其生態環境進行記錄。此外,還要記錄調查當天的天氣、使用工具、起止時間和記錄人等信息。在工具方面,除了人手一臺雙筒望遠鏡之外,原則上每支隊伍至少要有一臺高倍率的單筒望遠鏡。
在每一個調查點位上,我們要用望遠鏡對水鳥進行直接的觀察、辨識和記錄。水鳥數量相對較少時,基本上數一遍就可以了。水鳥數量多的時候會數2~3遍,而且還需要用到專門的計數器進行計數。記錄水鳥時為了避免重復計數,原則上只記一個朝向的數。多次計數后,一般以數量最大的那一次作為結果記錄。
觀察過程中,通常會對調察點位的生態環境和水鳥進行拍攝記錄,遇到珍稀、罕見的水鳥,則需要更加詳細地觀察、記錄和拍攝影像資料。
截至2023年1月初,我們已經連續開展了7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共記錄到8目16科89種水鳥,占到成都平原水鳥記錄的52.66%左右。每次調查結束,我們都會對調查數據進行匯總、整理和分析,并進行歷史記錄對比,分析成都平原濕地水鳥的種類、數量和變化趨勢等,以此判斷成都平原濕地生態環境的變化和健康情況,為成都平原濕地建設和保護提供重要的參考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