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東 楊立
云端的桌狀山
桌狀山,顧名思義就是“頂平身陡,狀如桌子”的山,也叫“桌山”“方山”或“平頂山”,是一種由斷塊構造形成的山。山頂多為接近水平的堅硬巖層,四周多為陡崖。

峨眉山及其周邊的瓦屋山、大瓦山是呈品字形排列的3座桌狀山,它們的山頂平緩,山體突兀,四周都有近千米的絕壁或陡坡。峨眉山的山頂是一個微微向西傾斜的平臺,在金頂(位于峨眉山主峰上)、萬佛頂(峨眉山最高峰)一帶,連續的山頂緩坡平臺面積達4.8平方千米。
從地質角度看峨眉山
“懸浮”在云端的峨眉山是由2.5億年前沉積的石灰巖及其上部的玄武巖構成的。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導致整個區域地形落差懸殊,斷裂、裂隙發育。強烈的流水侵蝕作用像尖刀,沿著斷裂、裂隙又準又狠地“切”出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切口,把隆起的高原切割成棋盤狀的巨型巖塊和密集的峽谷群,進而形成了桌狀山。
峨眉山所在區域主要受北西和北東方向兩組斷裂圍限,形成了不同級次的斷塊,而且這兩組斷裂的斷面近于直立。位于峨眉山金頂處壯觀的舍身崖,正是沿這個斷層抬升,并在其前緣形成的斷層崖。
巨厚的玄武巖是形成桌狀山的關鍵,它像是給山體戴上安全帽,使之下的陡崖免遭風雨侵蝕,從而讓桌狀山的形態得以保持。
峨眉山地質、地貌景觀奇特秀麗,是地質學家研究地殼演進的“搖籃”。如果你有機會走進峨眉山,一定不要忘記體會它神奇的地質構造,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知識鏈接
世界著名的桌狀山——羅賴馬山
巴西、委內瑞拉和圭亞那三國交界處的羅賴馬山是世界最著名的桌狀山之一。
羅賴馬山上部的山體是由距今20億年至17億年間淺海和三角洲環境中沉積的石英砂巖構成,后經歷多期地殼作用抬升成為高原。由于這個區域一直處于穩定的抬升狀態,所以羅賴馬山的地層保存完好,又經歷強烈的侵蝕作用后形成現在的桌狀山。
1912年,《福爾摩斯》的作者阿瑟·柯南道爾以此山為背景,創作了科幻小說《失去的世界》,讓這座山名聲大噪。

知識拓展? 峨眉山玄武巖
1929年6月,中國地質學家趙亞曾先生來到峨眉山,他用了5天時間,完成了峨眉山地區的第一幅地質圖和第一幅地層剖面圖測繪。此外,他發現并命名了一種火山巖——峨眉山玄武巖。
峨眉山玄武巖是地下巖漿從火山中噴出或從地表裂隙中溢出后,凝結形成的火成巖,是一種細粒致密的黑色巖石。
大約2.6億年前,發生了一次超大規?;鹕絿姲l,覆蓋面積達5萬~30萬平方千米,主要位于現今四川、云南、貴州三省境內,體積達3060萬立方千米。這還僅僅是經過2億多年剝蝕風化后的殘留規模,其噴溢之初的覆蓋面積更加驚人。有科學家認為,超大規模全球性火山噴發很可能是造成二疊紀末全球生物大滅絕的始作俑者,而峨眉山玄武巖就是這次火山大噴發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