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奇名
“真正”的勻速直線運動
以大家耳熟能詳的牛頓第一定律為例,牛頓通過這個定律向我們表明,一切物體都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者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這個狀態為止。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創造出不受外力影響的理想環境,也就不會出現像牛頓第一定律中所描述的那種勻速直線運動。因此,很多青少年朋友們一直都對此十分疑惑,包括我自己在上學的時候也是如此。

我們可以做一個實驗,用一根拉直的細線作為導軌,把吸管套在細線上,并把吸管固定在冰墩墩上,將它用力推出,盡管它能夠沿著細線做直線運動,但是要想勻速卻不可能。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冰墩墩會受到細線與吸管之間摩擦力、空氣阻力等各種外力的影響。
但在太空做這個實驗,奇跡發生了!
在天宮課堂上,只見航天員隨手拋出一個冰墩墩,它就能沿著一條直線做勻速運動。這是因為身處太空的空間站中沒有重力,我們不需要拉起一根細線為它創造出做直線運動的導軌,因而摩擦力消失,冰墩墩看起來是在自由地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天宮課堂上,我們真正對牛頓第一定律做到了眼見為實!
注意:此處的理想環境并不是絕對理想的,空間站里依然有空氣阻力,但相對地面來說十分微小。
這就是太空實驗的神奇之處,它能帶你見所未見!
輕而易舉“吸到”水
當我們用吸管喝水時,嘴巴對于吸管內部空氣的吸力使得吸管內部空氣減少,氣壓降低,外部大氣壓高于吸管內的氣壓,內外壓力差為水提供了克服重力和沿程阻力的動力,我們也就喝到了水。

但是,如果我們用2米長的吸管去喝距離我們垂直距離有2米的水,這個過程所需要克服的水的重力和沿程阻力就大大增加了,所需要的壓力差也隨之而增加。具體的感受如何?你可以自己去嘗試一下。
這個挑戰的主要困難在于人的肺活量有限,一般的成年人肺活量在2500~3000毫升,所能制造的壓力差是有限的,無法一口氣喝到杯中水。如果換一口氣接著喝,在換氣的一瞬間吸管內的水會在重力的作用下回落,再喝還是只能將水吸到相同的高度,如此往復。
在地面上要想喝到杯中水,也不是沒有辦法。只要你在換氣的時候,用手指捏緊吸管,以維持內外壓差不變,保證吸管內的水不會回落,再接著吸,很快就能喝到了。
這個看似很簡單的挑戰,但若未掌握其中的科學奧秘,就很難獲得成功。
如果實驗要在太空來做,就會輕松很多。由于在太空處于失重狀態,物體的重力為0,當航天員用吸管喝水的時候,一點微小壓差就能像一只無形的大手,把水壓進吸管,因此很容易就能喝到。
這個實驗非常有趣,老少皆宜,實驗的成本也很低,可參與程度高,因此特別受廣大青少年的歡迎。
為了能讓這個實驗在太空順利進行,并且具有教育意義,我提前做了上千次實驗,要把所有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都預料到,并且做好充分的預案,以保證航天員在太空做實驗的時候能萬無一失。

在太空中有趣的實驗還有很多,例如,一滴水在地表附近呈水滴形,在太空則會呈現圓球形。我們通過所學的知識,在地面上做好充分準備,讓預設的實驗和操作在太空按部就班地實現,這就是我們利用科學征服自然和太空的典型案例。希望同學們從小學科學、愛科學,未來用科學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責任編輯 / 張麗靜? ? 美術編輯 / 韋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