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光
(福州廣播電視臺,福建 福州 350001)
廣播電視新聞記者是傳統媒體在實際運營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媒體是在傳統媒體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從現階段新技術的發展情況來看,媒體融合將成為一個必然趨勢。在這一大環境下,媒介生存環境發生了改變,給電視新聞報道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和挑戰。電視新聞記者需要面對一系列的變化,如工作環境由單一變為多元,工作的對象不再是純粹的新聞受眾,工作能力要求提高等。同時,在瞬息萬變的新媒體環境中,新聞記者工作素養的提升需求也十分迫切,而如何創新報道內容和形式,便是現階段電視新聞媒體需要研究的課題。
從電視新聞的本質含義來說,就是應用電子技術,在電視屏幕的作用下,使觀眾能夠對新聞的內容有充分的了解,是一種新聞傳遞方式。清晰的思想和明確的主題是新聞報道的主要構成部分。其中,重大主題報道內容往往會與黨和政府的相關政策有關聯。基于此,在進行報道時,一定要秉持嚴謹性的原則。從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本質目的來看,就是使黨和國家的政策能夠更好地推行和實施,為國家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
如今隨著融媒體時代的不斷發展,隨之出現了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一些不足,最為顯著的就是嚴重的模式化問題和傳播的劣勢性問題。
1.模式化較為嚴重
從電視新聞方面來說,主題報道是其必不可少的關鍵內容,同時也是新聞節目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然而從如今的新聞形式來看,成熟性是這一報道方式的主要特征,在其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固定風格特點,因此導致主題新聞報道內容缺乏創新性和靈活性,同時在傳播模式層面的變通性也較低。鑒于此,不能夠與如今媒體融合時代下的新聞需求相一致。除此之外,具備一定新聞價值的事件才可以叫作新聞,然而如今還有一些主題報道會出現流水賬式的情況,單純地積累材料,沒有充分地探索其實際背景,同時也沒有對事件的本質進行研究,因此,導致報道存在套話較多、內容空洞的弊端,使人們感覺到假、大、空。同時,這種單一的視角并不能夠使受眾們的實際需求得到滿足,也不能夠將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作用和意義全面呈現出來,時間一長,就會進一步降低受眾的關注度。
2.傳播劣勢突出
如果想要促進媒體影響力的提高,那么最為有效的一個途徑就是采用主題報道的形式,同時它也是促進新聞嚴肅性增強的必要條件。與其他新聞模式相對比來看,主題報道具備一定的優勢,比如較長的篇幅和清晰的主題等。然而在媒體融合時代下,這些優點可能會逐漸變成缺點。從其主要因素來看,因為在這一時代環境下,人們在新聞獲取方式上逐漸傾向于“碎片化”的模式,同時在新聞內容的選擇上也會將短篇幅、高輕松度作為主要原則,在閱讀一些篇幅較長或較為嚴肅的內容時的耐性較低,因此就沒有興趣研究新聞的深刻含義了。基于此,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一些優勢就可能會變成劣勢。
如今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逐漸增強了媒體的互動性。在媒體融合時代,人們對于新聞報道內容有著多元化的看法,同時表達的途徑也更加豐富,互動性得到了明顯提升,這使新聞媒體的發展獲得更多的契機。大部分媒體會選擇開通討論區,從而提高對受眾的吸引力,并將其自身的觀點全面表達出來,最終促進互動性的大幅增強。同時,這種互動性不但可以使受眾獲得溝通的平臺,而且新聞媒體能夠將受眾的評論內容作為依據,對互動狀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最終對新聞報道的實際成效進行全面的掌握,促進媒體傳播力的增強。在這一過程中,新聞媒體還能夠獲取價值較高的線索,并開展跟蹤報道工作。
1.重視新聞內容以及資源的整合
與傳統媒體對比來看,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模式傳播方式都得到了有效的完善和創新,任何個體都能夠參與到這一過程中,不但能夠成為信息的接收者,而且還能夠變成新聞的生產者,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全民記者”。在眾多商業化的傳播平臺進入市場后,新聞的真實性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些影響。電視臺作為黨的輿論宣傳主陣地,如何能夠更好地發揮傳統媒體的傳播力和公信力,也對電視新聞采編的各個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筆者所在的時政新聞欄目,記者外出采訪時除了要進行電視端新聞的采寫外,還要將采訪現場所了解到的權威信息等在新媒體端進行編輯,制作公眾號推文或者短視頻,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兩端發力,做到媒體融合宣傳,讓新聞發布的真實性得到充分的保障,提升自身的新聞內容價值。
2.增強新聞報道的先導性和前瞻性
在進行新聞撰寫的過程中,需要把握住事件未來的發展動向與趨勢,挖掘隱藏于事件背后的深層內容,并得出一些新結論與新體會。前瞻性特征表現為,在對消息進行報道時,應預先考慮一切可能出現的有利或不利因素,力爭囊括事件的全部可能性。如果新聞媒體要把握與分析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的動態,那么如何讓其報道的消息有前瞻性與先導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今的新聞報道方式通常都是與網絡相互依賴,借助網絡這一方式能夠讓新聞報道更全面、更宏觀,而網絡的出現也讓受眾能夠更便捷地表達對于新聞的認識和觀點,更利于人們集思廣益地生成更具有前瞻性的態度與立場。比如,借助網絡能夠使得記者的新聞內容更加豐富多采,使記者的報道更具前瞻性,借助互聯網上的數據調查,記者隨時都能收到受眾在觀看新聞時的第一反饋,從而使記者能及時地進行動態調整與創新,以適應不同受眾的不同需求。
以“內容為王”為核心的新聞報道,不論是在傳統媒體時代還是新媒體時代,都將新聞內容的質量作為確保新聞媒體平穩發展的要素。在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下,盡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地革新了新聞傳播形式,增強了受眾的主動性,但是一些新聞媒體為了獲得流量而編造新聞事實,甚至對新聞事件進行惡意解讀,這對社會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從這一問題來說,所有媒體都必須要防微杜漸,新聞工作者要堅持真實性原則,明確媒體人的使命和職業道德。為了確保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真實可靠性,有關工作人員可采取體驗和調研等多種手段深入到基層來獲得一線信息,掌握鮮活的資料素材,從而打造真實且貼近生活的新聞內容。
從現如今一些電視新聞主題報道來看,往往會對報道形式更加關注,但是對新聞的實用性層面卻缺乏一定的重視。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報道新聞事件上較為膚淺,不能夠發掘新聞內容的深刻含義。其次,在報道的過程中,空話套話較多,內容過于籠統。第三,存在較濃厚的說教意味,新聞受眾的地位不平等,因此導致受眾的接受程度進一步降低。電視新聞工作者一定要注重這些情況,在主題報道的過程中,要不斷提高對新聞實用性的關注程度,并以受眾的心理感受為基礎,使新聞內容的翔實性得到充分的保證,使其能夠與受眾的生活相貼合。除此之外,如果要報道一些具有較強專業性的內容,要注重語言的通俗性,在表達的過程中要與人們的語言習慣相貼合,最終促進受眾能夠深刻理解我國相關政策的內容。
如今隨著媒體融合時代的發展,逐漸改變了受眾的信息接收形式。因此,電視媒體在對主題報道進行制作的過程中,要將這一趨勢作為主要依據,對受眾的實際需求進行深刻的研究與分析。想要全面增強電視新聞節目的影響力,那么就需要對高質量的節目品牌進行構建,同時這也是促進新聞公信力提升的主要途徑,能夠使自身的權威性得到全面的保障。首先,新聞工作者需要不斷完善與優化新聞的策劃工作,在此基礎上,促進主題報道質量的大幅提高。其次,需要將真實性和客觀性作為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主要原則。第三,傳統媒體一定要有效地結合新媒體,并對新媒體的作用和價值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從而進一步提升新聞主題報道的有效性,使新聞傳播的形式不斷豐富,在互聯網平臺的作用下,使受眾范圍更加廣泛。例如,浙江廣播電視臺的民生新聞節目《1818 黃金眼》,就是通過打造電視節目的IP,從而被受眾接受并在網絡爆火,取得了網絡傳播與傳統媒體相輔相成的宣傳效果。
與其他電視新聞一樣,人和事件是電視新聞主題報道中最為重要的核心部分。然而,目前一些電視新聞主題報道更多地注重對觀念的詮釋與思想的闡發,而對人們真情實感挖掘的關注程度并不高。因此,在電視新聞的呈現方面也具有公式性強的特征,并沒有真正凸顯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在此背景下,疏遠了電視新聞主題報道與新聞受眾的關系,報道出來的新聞內容也很難引起受眾的關注。基于此,在融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主題報道一定要以人性化視角為立足點,深挖人本內容,以百姓生活為切入點,發掘人性的能量,傳遞人們的真情實感,同時確保新聞的真實性。這對提高節目溫度、增強節目的生動性和體現人文關懷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在迎合受眾新聞需求的前提下,滿足受眾的情感需求,最終提高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廣度和深度。
對新聞媒體而言,注重新聞傳播形式的創新也是確保其發展和增強競爭力的核心因素。在融媒體環境下,眾多媒體紛紛出現,其傳播方式、傳播形態都處在不斷地發展和變革之中,傳統電視新聞如果仍然維持以往的新聞傳播方式,將會失去大量的受眾,同時很難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立足。在此背景下,新聞工作者有必要根據新媒體時代的特征,主動創新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表達形式,洞察受眾需求,將新聞事件用喜聞樂見的方式表達出來,增強其吸引力。在融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開展應進一步強化與新媒體的結合,可以綜合運用音頻、動畫、視頻和圖表等多種表現形式,增強新聞報道的可視性和互動性以及新聞受眾的參與感。同時,還可以通過微博和微信公眾號這樣的手機應用程序來強化與受眾的溝通,進一步了解受眾的需求,提升受眾的黏性。
隨著電視新聞編寫的難度越來越大,在新聞寫作時,要改變傳統的思維模式,打破傳統語言表達方式的瓶頸,大膽地刻畫事件就是所有新聞記者要做的工作。立足新聞事件的實際,并運用創新的寫作方法采寫新聞稿件。當前我國網民人數逐漸增多,網絡語言更受人們的歡迎。因此,作為一名電視新聞記者,應該時刻注意提高對新型詞匯的敏感程度,并且在寫作新聞時適量、恰當地使用網絡詞匯。另外,運用圖文相結合的方法寫新聞比單純使用文字寫新聞具有更大的優勢。在融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每天都會有大量的信息傳播給受眾,而且真假難辨,因此給記者的新聞撰寫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若不辨別消息的真偽,而以虛假消息為依據進行寫作,則很大程度上會出現虛假的新聞內容。所以在新聞選題立意過程中,記者具有甄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電視新聞記者在采寫新聞時,運用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不但可以使新聞想要呈現的內容一目了然,而且也為受眾提供了較好的視覺感受和更舒適的閱讀節奏,將高質量的觀看體驗展現在受眾面前。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新媒體隨之出現,在此基礎上,大量的新聞資訊也應運而生,公民新聞和記者也就逐漸成為了這個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電視新聞記者需要對媒體融合時代的本質含義和主要特點有一個全面的掌握,感知其運行模式。除此之外,也要不斷增強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自身逐漸向著復合型人才轉變,從而為新聞信息報道采集途徑的多元性和豐富性提供良好的保障條件,將媒體融合的作用和優勢有效地發揮出來,對新型的新聞內容和報道模式進行全面的探索,最終為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