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劍峰
(安徽廣播電視臺,安徽 合肥 230071)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新媒體逐漸成為時代發展的標志,而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人員也會在全新的發展背景下,將新媒體作為特殊的新聞傳播媒介,既可以利用其使新聞工作始終保持求真,也可以使新聞工作持續保持求新,通過打破常規和積極尋找發展機會,使得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和相關傳播工作直面新媒體時代帶來的新挑戰和機遇,最終達到逐步提高新聞報道質量的目的。同時,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講,還可以積極推動我國新聞行業實現多元化發展。
新媒體主要是信息技術和互聯網融合而形成的新型的媒體形式。其中,新媒體的主要特點體現于“新”這個字上,眾多行業工作者若能把握新媒體時代,以及新媒體應用的關鍵點,那么便可以利用其多元化和個性化的特點,讓行業緊隨時代發展的潮流,更好地服務社會廣大群眾的生活和工作以及學習等方方面面,發揮其無可比擬的優勢。在我國廣播電視行業中,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可以在新媒體時代把握新媒體多元化和個性化的特點,將信息通過計算機大數據精細處理,轉化為更為直觀的圖像或者音頻等內容,相比于傳統廣播電視新聞信息傳播更易于理解,更有實效性,促使新媒體占據媒體的主要市場,并成為社會廣大受眾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
在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具有信息資源海量化和采編主體趨于大眾化以及觀眾需求趨于多樣化的特征。其中,以信息資源海量化為例,由于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工作模式在新媒體時代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轉變。所以其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會局限于傳統工作模式,對不同新聞事件進行報道,而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力量,從多路徑搜索與新聞事件的相關信息,既可以獲得海量的信息資源,還可以通過對信息資源的整合和精準運用,為優質廣播新聞節目的制作提供支持。
另外,以采編主體趨向大眾化為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在新媒體技術的助力下,會使任何社會個體和集體都有可能成為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者和傳播者,可以通過豐富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主體,使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主體逐漸趨于大眾化,利用該形式代替傳統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和相關傳播形式,從而使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的信息更為豐富,傳播路徑更為廣泛。
以觀眾需求趨于多樣化為例,由于我國社會發展水平在不斷提高,所以社會中不同群體對廣播電視節目改編內容和傳播內容也產生了不同的需求。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為了能落實廣播電視新聞采集內容與傳播內容,在新媒體時代下獲得有效的發展,會基于社會廣大受眾多樣化的信息需求,采用不同的工作對策,確保廣播電視新聞采集內容和傳播內容展現較高的品質,或者借助新媒體技術,在原有新聞信息傳播形式的基礎上,融入微閱讀和微視頻的閱讀形式,既滿足觀眾多樣化的信息需求,又能使現階段廣播電視新聞采集和傳播工作更加系統和全面地傳播新聞信息。
在新媒體背景下,雖然部分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會借助新媒體技術的力量優化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形式,豐富采編內容和新聞信息的傳播路徑,但是由于不分工作人員業務能力不強,且發展觀念較為落后,導致廣播電視新聞傳播的渠道比較單一,或者廣播電視新聞傳播中的受眾局限比較突出。其中,以廣播電視新聞傳播的渠道比較單一為例。受傳統工作觀念的影響,部分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認為廣播電視新聞內容主要傳播平臺為廣播和電視,認為新聞內容的播放時間應固定,這樣才能使受眾定期了解到相應的新聞信息。該采編和傳播形式雖然可以使部分群體接收到相應的信息內容,但是由于新聞節目制作的過程比較復雜,并且許多受眾并不能通過收音機或者電視及時了解新聞信息,從而體現了廣播電視新聞傳播渠道的單一,一些傳統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和傳播工作受到眾多的局限。相關工作人員要想解決該問題,讓廣播電視新聞傳播更為高效,需要在新媒體背景下,開拓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這樣才能通過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即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個性化推送算法拓寬新聞傳播渠道等,讓廣播電視新聞采集和傳播工作在新媒體背景下擁有良好的技術支持,確保受眾群體可以隨時隨地地及時了解重點新聞內容,提升新聞信息的影響力。
以廣播電視新聞傳播中的受眾局限性比較突出為例,部分工作者在新媒體背景下并沒有了解廣播電視新聞傳播的信息受眾群體正在發生改變,依然將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作為受眾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所以廣播電視新聞傳播中的受眾局限較為突出,既影響新聞信息的影響力,又影響新聞信息的采集和傳播價值。例如,在新時代社會發展環境下,大部分年輕的受眾會將互聯網作為獲得新聞信息的主要路徑,而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和傳播人員利用傳統媒體對新聞信息進行推送,導致大部分年輕受眾群體接受不到此類服務,而接受此類服務的大部分是老年群體,或者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以及其他互移動互聯網平臺的群體。工作人員若想在新聞信息傳播工作的過程中突破上述的局限性,需要在新媒體背景下,借助新媒體技術的支持,拓寬新聞信息采集和傳播路徑,這樣才能使及時性的信息在群眾生活方方面面都有所體現,切實地解決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存在的問題。
以廣播電視新聞傳播速度比較慢的問題為例,在傳統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和新聞信息傳播工作中,采編人員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實地考察,并且會在信息收集和信息整理以及信息優化過程中浪費過多的時間。而社會廣大受眾了解廣播電視新聞信息的主要路徑是電視以及相關廣播形式,雖然電視兼具視頻功能,與傳統報紙新聞信息傳播形式相比更能凸顯優勢,但是也會由于采集人員對新聞信息采集的形式過于傳統,導致受眾了解到的信息缺乏實效性,體現出廣播電視新聞采集和傳播速度較慢的問題。因此,相關采集和電視新聞傳播工作人員可以在全新的社會發展時代,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對突發性的事件隔空搜集信息,如借助人為操作的智能相機,或者衛星定位,對相關視頻素材和圖片素材進行搜集,再借助相關智能軟件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力量,使搜集的信息智能整合,這樣不僅可以使信息采集的速度得到加快,而且還能使新聞后續傳播的速度得到提升,如讓處理好的新聞信息在互聯網平臺快速傳播,解決廣播電視新聞傳播速度慢的問題,讓新媒體環境下的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和新聞信息傳播工作得到整體上的提升。
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可以在全新的社會發展背景下,通過深入拓展信息數據采集渠道,或者轉變采編模式,以及做好信息篩選等相關工作,實現創新目標,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采編工作的效率,而且還可以確保整合和合理優化后的新聞信息高效率傳播,讓我國電視廣播行業在新媒體背景下獲得可持續發展。
在我國廣播電視行業新聞采編工作中,獲取信息數據是提高核心競爭優勢的主要途徑之一。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需要在明確首要任務后,即全面解決信息渠道過于單一的問題,探究如何正確對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模式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利用高速發展的新媒體和自媒體,讓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進行采編渠道的全面拓寬,不僅可以使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獲得更豐富的信息資源,而且還可以推進媒體深層次合作,確保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在新媒體背景下,基于優勢互補有效拓寬信息數據采編渠道。例如,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可以在新媒體時代,將社交媒體作為信息數據采集渠道之一,因為社交媒體本身覆蓋的范圍是非常廣闊的,媒體環境中蘊藏海量的信息資源,若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可以在社交媒體中深入挖掘并詳細了解新聞信息,那么不僅可以從社交媒體和新媒體以及自媒體環境中獲取充分的信息資源,而且還可以通過對本身良莠不齊信息的精細化處理,或者科學合理篩選,對有價值的信息內容進行提煉和傳播。既體現現代信息技術對社交媒體中信息數據的動態分析能力,還可以通過深入拓寬信息數據采編渠道,讓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得到良好的創新。
傳統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模式不能真正做到即采、即編、即發,導致新聞采集和傳播工作在實際進行的過程中缺乏相應的生機與活力。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在新媒體背景下,探究如何對廣播電視新聞采播路徑進行創新時,可以使新聞采編與報道緊跟時代步伐,在實現融合傳播的過程中,確保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既有傳統媒體的專業特點,又有新興媒體的及時性特點,真正做到通過加大新媒體建設力度,轉變固有采編模式的目標。例如,相關工作人員對采編模式進行優化和升級時,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利用新媒體技術,使新聞不再局限于時間和地點,不再局限于相應的空間限制。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借助多渠道對新聞信息進行搜集和整合以及精細化處理后,可以通過運用微信公眾平臺或者微博認證后進行新聞信息編輯,讓眾多受眾者可以在媒體的微信公眾平臺以及微博認證號上,以及簡單的掃一掃、搖一搖,便可以參與新聞信息的了解和探討活動,既可以真正做到即采、即編、即發,達成轉變采編模式的目的,還可以借此實現新聞信息與受眾的及時交流與溝通,讓新媒體平臺在編輯重要新聞信息,以及保障新聞信息傳播時時效性的過程中,讓我國廣播電視新聞行業更好地服務于群眾,使更多群眾成為受眾群體。
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在開展新聞采編工作的過程中,若想使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在新媒體背景下得到創新發展,要確保自身具備較強的信息挖掘和篩選以及組合和運用能力,這樣才能通過將信息精準組合和整理,讓新聞事件完整且準確地呈現出來。例如,工作人員開展新聞采編工作的過程中,要對新聞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內容以及相關地點等眾多因素有精準的把握,在此基礎上,科學深入地剖析新聞事件的社會影響,這樣不僅可以在新媒體背景下對相關的新聞事件進行立體且有深度的編輯,還可以通過展示新聞事件的完整架構讓其在真正呈現的過程中,受眾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聞語言即報道方式,以便于受眾者對新聞信息內涵的提煉,挖掘表層信息背后的價值。除此之外,采編人員在開展新聞采編工作的過程中,也需要注重新聞的深度,即有目標、有方向、有針對性地選擇與應用新聞信息,或果斷舍棄采編工作中涉及到的一些無價值信息,這樣便可以在科學組織和合理運用語言的基礎上,在保障語言質量的前提下添加一些輔助性的敘述,讓受眾更好地接收與理解新聞信息,使得現階段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相比傳統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形式更有應用性,增強受眾群體的參與感。
總而言之,我國新聞傳播行業的廣播電視新聞信息采編工作在新媒體時代面臨巨大的發展挑戰。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若想在新媒體背景下獲得可持續發展,并讓采編和傳播的信息更有價值和意義,需要將創新作為主要任務,拓展信息數據的采編渠道。讓廣播電視新聞信息以多形式或者多路徑向社會廣大受眾進行傳達,不僅可以體現新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已然借鑒了新媒體的運營經驗,而且還可以確保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在主動了解新媒體運營模式的過程中,讓采編和優化后的新聞信息具有可視化處理和互動功能,從而在整體上增強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競爭力,提高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的綜合發展實力。當然,在新媒體語境下,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的新聞采編工作得到創新,還可以推動我國在全新的發展時期加強傳播力的研究,有力地促進電視廣播行業的發展,加強新聞文化建設,借此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