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強
(婁煩縣融媒體中心,山西 太原 030300)
在全媒體時代下,傳播內容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展現在了人們的面前。面對越來越多樣的信息傳播渠道,我國新聞編輯人員的思想意識與工作定位也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在智能手機與新媒體技術不斷普及的背景下,傳統媒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更多雜志、報紙等逐漸走向了數字化的道路,而在創新與轉型期間,最為關鍵也是最難的一個環節就是工作人員與工作隊伍的轉型。因此,要求新聞編輯必須充分把握住全媒體時代下的機遇和挑戰,在工作過程中貫徹落實創新理念,不斷提高個人綜合素養,尋求新聞在全媒體時代下的全新發展方向與契機,促使自身向復合型的人才方向轉型發展。
在全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面臨著全新的機遇。首先,在傳統新聞媒體專業水平相對較高的基礎上,通過利用新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優勢,傳統新聞媒體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信息分析與信息處理能力,讓新聞編輯規范化水平有了進一步提升。在對全媒體時代下的網絡空間加以利用的同時,還能夠全方位延伸新聞的價值和新聞傳播空間。其次,在對傳統新聞編輯內容以及傳播渠道進行豐富時,新聞編輯人員在搜集、整合與利用新聞信息的過程中有著較高的效率,同時信息資源也有著更為豐富的獲取渠道,能夠有效提升新聞編輯內容的現實價值、編輯形式的多樣化以及編輯流程的靈活性。最后,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加快了新聞編輯行業的整體創新,除了傳播途徑與傳播主體的創新之外,還能夠強化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更有助于新聞編輯的發展和轉型。
在人工智能、VR、AR、大數據、信息化、媒體等技術的融合發展過程中,新聞編輯具有更加突出的局限性。在面向快速發展變化的自媒體用戶的過程中,傳統媒體逐漸呈現出了更為突出的單一內容和時效滯后的特點,無法滿足受眾的全新需求。與新媒體編輯的工作模式不同,傳統新聞編輯的高效性、即時性等優勢都消失殆盡,工作也受到了各種因素的限制,新聞由最初加工至審核過后的發布,需要消耗較長時間,且無法滿足新時代背景下的受眾多樣化信息需求。在當前的全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流程也得到了創新,主導地位由新聞編輯轉向了受眾。新聞編輯也不只是發布新聞內容的人員,更需要參與互動,充分發揮出核心導向作用。在全媒體時代下,數字化技術的運用使信息類型更加豐富、更加多元化,這些資源使受眾有了更多的信息獲取渠道與選擇權利,以往的紙媒和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更是遭受到了挑戰,無法吸引更多的受眾。
在全媒體時代下,我國的新聞編輯人員肩負著導航引領與知識集成的關鍵性作用,編輯人員應當結合不同的受眾心理與傳播平臺為新聞嚴格把關,從而控制好信息流向。在當前這個全媒體時代中,信息的來源更加廣泛,所以受眾也十分容易受到各種不良信息的干擾,致使價值觀出現轉變。結合相關統計來看,偏離主流以及虛假的信息在當前廣為流傳,所以新聞編輯需要嚴格把控新聞流向,嚴禁讓各種暴力、色情、污穢的信息傳播。還需要結合全媒體時代的傳播特征,對傳播形式進行創新[1]。
全媒體時代的重點就在于清晰了解不同用戶的基礎需求。傳統與新型媒體有著不同的傳播方式,針對同一個條新聞信息來說,傳播載體也存在明顯差異。在全媒體時代下,需要做好傳媒形式的重組工作,將豐富的新聞信息完整交由網絡媒體傳播,將部分權威性與專業性較強的新聞信息,完整交由傳統媒體傳播。不論是哪種形式上的重組,新聞編輯人員的工作本質依舊是做好新聞信息的加工與處理,在此基礎上,創新傳播形式,實施多渠道發布。從現如今的實際情況來看,記者為傳統媒體以及全媒體提供的新聞內容沒有本質上的差異,因為全媒體有著十分豐富的信息資源來源,再加上信息資源的無序性以及網絡傳播的互動性特點,所以促使全媒體時代下的新聞編輯也呈現出了新特點,并且新聞編輯在綜合性、技術性等方面也越來越突出[2]。
在傳統理念當中,新聞編輯屬于簡單的新聞內容編制工作,業務也更多局限在稿件組織、校對、加工與出版等方面。也就是說,以往的新聞編輯人員只是圍繞新聞稿件進行相關工作。在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信息來源越來越廣泛,并且一些信息缺少客觀性與權威性,所以十分容易導致信息泛濫,受眾無法在短時間內快速適應。受眾幾乎每天都需要瀏覽大量信息,但是卻得不到真正有價值的網絡信息,一些受眾盡管大腦受到了各種思想填充,但卻無法從中找到實用性較強的信息。傳統媒體主要的功能就是為受眾提供具有實用性的新聞信息,并通過有效且廣泛的傳播途徑對信息加以傳播。因此,新聞編輯人員的工作定位需要基于信息收集向信息處理的方向轉變,即由審讀向加工的方向轉變[3]。
在新聞媒體行業不斷發展變革的背景下,編輯人員也逐步從書屋當中走了出來,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社會市場競爭環境,新聞編輯也開始從文字編輯向著策劃方向轉型發展。具體來說,現代化新聞編輯就是新時期新聞機構當中開展新聞媒介相關產品生產工作期間的決策、選擇、設計、制作、組織等專業工作的一個總稱。在當前這個全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人員肩負著統一化生產與加工信息資源的任務,編輯也不僅僅局限于單一的媒體供應稿件,而是開始向多個終端進行信息發布,比如紙質媒體、電子移動報刊等[4]。所以新聞編輯人員一方面需要考慮好自身對于新聞價值的判斷能力,另一方面還需要考慮怎樣在當前的新媒體傳播介質當中發布針對不同受眾群體的信息內容。同時,針對不同的新聞報道角度和傳播方式,選擇不同的新聞傳播技術,從而逐步由策劃編輯向設計編輯轉變。
現如今,新聞傳播在方式、路徑、內容等多個方面都在發生變化,但是一個重要的原則與方向一直未變,就是“內容為王”[5]。在豐富的信息當中選擇價值更高的新聞信息,并做好加工整合,從而生產出更有內涵、深度與溫度的新聞,屬于編輯人員必須具備的技能,同時也是體現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因此,新聞編輯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獲取優質信息的能力,善于借助于大數據技術等,在豐富的數據當中精準獲取高價值信息;還應當不斷提升自身對信息進行整合能力與素養,善于在碎片化信息當中篩選重點信息內容,幫助人們節省觀看時間;還要不斷提升信息挖掘的能力,針對存在的表象化信息內容,要求編輯人員深入挖掘并提煉新聞內容當中潛在的價值與含義,為受眾提供質量更高的新聞信息產品。
傳統與新興兩大媒體之間的融合發展,屬于全媒體時代下的一種必然要求?,F如今,類似于“中央廚房”的集中式采編工作體系,借助于多媒體信息采集功能,打造出了多媒體技術下的融合產品,有效促進了優勢互補。同時,針對同一個新聞信息來說,傳統與新興媒體在傳播形式、平臺、載體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在全媒體時代下,必須做好傳媒形式的重組,將豐富的新聞信息交由網絡媒體,將部分權威性與專業性新聞交由傳統媒體,這也是前面提到的一種有效措施[6]。新聞編輯則應當重點提高自身對全媒體的駕馭能力,熟練掌握多種傳播形態的差異,從而產出更加具有特色、形態更加豐富的產品,以適應不同受眾的需求。
對于新聞編輯來說,需要樹立良好的創新意識,善于擺脫固化思維的束縛,勇于探索職業發展過程中的創新道路。對于編輯工作本身而言,需要對內容加以豐富,對形式加以創新,從而拉近與受眾的距離。針對自身發展而言,則需要主動探索個性風格,生成編輯專屬的個性化形象。比如,編輯可以開設一個個人專欄,持續上傳優質新聞內容,建立起固定的受眾群體,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受眾,不斷提升新聞內容的真實性與針對性,全方位增強新時代新聞編輯的服務能力與社會公信力[7]。
對于全媒體時代下的新聞編輯來說,需要順應時代發展,主動擁抱與利用好網絡?,F如今,抖音、快手、微博等優質視頻與信息傳播平臺的出現,為廣大受眾獲取信息提供了更多的場所。新聞編輯需要不斷探索并靈活利用各種平臺,借助于不同平臺,探索不同受眾的信息獲取渠道、獲取習慣、閱讀規律等,根據大數據技術分析以及個案調查,對全媒體時代下的采編工作內容進行合理規劃與調整,從而充分滿足受眾的新需求,促進傳統新聞媒體和新興媒體之間的整合發展。還需要在適應當前全媒體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促進新聞編輯專業素養的提升[8]。
新聞編輯需要明確自身的專業定位,把握全媒體時代下的受眾需求與時代發展形勢。在提升自身綜合素養的基礎上,還需要具有良好的全媒體新視野,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劣勢和不足之處,同時補齊自身存在的短板,勇于面對全媒體時代帶來的挑戰。在自我素養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努力成為復合型人才,促進新聞媒體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新聞編輯在追求事業與個人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堅守新聞媒體工作人員的理想信念和職業道德。在推進編輯工作期間,嚴格遵守我國法律法規,堅持“講事實”“說真話”的基本原則,同時對自己的言行舉止加以規范,樹立一個真正嚴謹負責且正直的新聞編輯形象,確保自身不會受到外部利益的誘惑,還要著重強化對政治知識內容的學習,武裝好自己的頭腦,提升自身政治站位,弘揚新時代的新精神[9]。
新聞編輯在全媒體時代下需要不斷創新新聞內容。首先,需要對信息資源進行充分挖掘,體現出其豐富性與多元化特點,并加強篩選和整合,落實“內容為王”這一基本原則,搭建起基于全媒體時代新平臺的高質量新聞內容傳播基地。其次,還需要熟練使用加工新聞信息的多樣化工具,在傳統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基礎上,融入語音、直播、視頻等多種加工方式,全方位增強新聞內容的吸引力,吸引平臺當中的所有受眾,促進線上線下之間的關聯,實現對受眾的引流。最后,還需要繼承發揚傳統媒體的優勢,特別是廣播、電視、紙質媒體等,這些媒體能夠有效采集與處理權威信息,確保新聞內容的規范性與嚴謹性,借助于提升新聞質量以及對新聞深度進行挖掘,保障新聞編輯的專業性,提升新聞媒體在全媒體時代下的社會公信力與影響力[10]。
首先,需要基于網絡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全方位了解不同年齡層次與不同平臺的受眾需求,借助于深入挖掘信息資源,用多樣性的編排方式來提升新聞內容的特色性與豐富性,借助于互動式閱讀、屏幕反轉以及語音同步等,進一步豐富智能移動端閱讀新聞的方式,讓受眾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與分享,從而滿足用戶個性化的信息需求與閱讀需求。其次,還需要著重提升全媒體時代下的新聞編輯采編能力,掌握好音樂剪輯、后期處理、文字信息排版、直播互動等應用過程中的技術要點[11]。
綜上所述,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我國新聞編輯人員需要不斷創新自身的工作業務,明晰新時期下的工作要求,從而為受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新聞服務,推動新聞事業的長期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