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西時政頭條”和“湘伴”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萬仁輝
當前,以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為主要特征的“四全”媒體深入發展,媒體融合發展進入深水區。[1]從“相加”到“相融”再到“深融”,近年來各地媒體不斷發力,通過發展網站、微博、微信等各類新媒體,加強內容建設,建強自有平臺,強化媒體與受眾的連接,以開放平臺吸引更多受眾參與其中,進一步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微信公眾號作為時下運用較廣泛的新媒體平臺,已成為黨報、黨刊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各地主流媒體建立融合傳播矩陣、打造融合產品的有力“武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為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一些地方黨報在開通當地日報微信公眾號的基礎上,還專門開通了時政類微信公眾號,旨在尋求傳播形式的平臺突破和時政報道的創新表達,讓時政新聞更可讀、更親民,讓發展主旋律和大眾生活有機相連。
例如,近年來,江西日報、湖南日報、貴州日報、深圳特區報等地方黨報就分別開通了“江西時政頭條”“湘伴”“政前方”“深政觀察”等時政類微信公眾號,并在傳播特色上作出了各自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習近平文化思想關于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做好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地方黨委機關報,各地黨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牢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堅持黨報姓黨、堅持政治家辦報,當好主力軍,守好主陣地,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輿論保障。
時政新聞是黨報的立報之本,是傳遞黨的聲音、解讀黨的政策、引領輿論導向、充分發揮“喉舌”作用的重要渠道。近年來,面對新媒體浪潮,各地黨報順應融合發展趨勢,從受眾需求出發,紛紛進入移動賽道,在微博、微信公眾號、客戶端等平臺發力,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時政新聞報道。在此大背景下,“江西時政頭條”“湘伴”“政前方”“深政觀察”等時政類微信公眾號應運而生,時政報道因此有了更多維度的注腳。
其中,“江西時政頭條”微信公眾號創辦于2014年10月,以打造江西省最權威、最快捷、最具影響力的新媒體時政報道平臺為己任。該公眾號“爆款”頻出,被國內其他全國性時政微信平臺重點關注。尤其是自2017年8月江西日報社九龍湖時政新聞中心成立以來,“江西時政頭條”迎風起航、踏實耕耘,成為江西省內時政微信的權威和龍頭,以及江西對外時政傳播的窗口和風向標。
“江西時政頭條”誕生4個月后,2015年2月,湖南日報創辦“湘伴”微信公眾號,其簡介中注明了“青年時政記者和青年公務員組成的圈子,為您帶來第一手的、湘味濃郁的湖南時事政情”。創辦以來,“湘伴”以權威的解讀和獨特的視角,展現了地方黨報新媒體平臺的可塑性,成為時政報道領域的一支“輕騎兵”。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宣傳思想工作的基本職責,也是黨報微信公眾號的主責主業。作為主流媒體,要在堅持正確導向的基礎上,遵循傳播規律,加強內容運營,把導向和流量更好結合,真正讓“正能量”成為“大流量”。
“江西時政頭條”和“湘伴”兩大微信公眾號充分發揮了地方黨報在輿論上的導向、引領作用,均用鮮活的報道充分反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當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生動局面,同時全力服務全省中心大局,不斷激揚向上向善、砥礪奮進的強大正能量。
做好重大主題報道,對于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社會輿論、推動各項事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江西時政頭條”和“湘伴”微信公眾號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推出一系列主題報道、重點報道、深度報道、融合報道,與報紙端一起雙向發力,打出了奮進鼓點,形成了媒體大合唱,奏響了時代強音。
眼下,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信息傳播主渠道。隨著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發展,移動媒體將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2]在這樣的新媒體語境下,“又快又準”是受眾對新聞報道的基本要求。對于承擔著推動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重任的地方黨報而言,堅持全面移動優先策略,借助時政類微信公眾號等移動傳播平臺,以最快速度發布信息,既是剛性需求,也是發力重點。
本著移動優先的原則,“江西時政頭條”“湘伴”“政前方”“深政觀察”等一大批時政類微信公眾號相繼出現,結合受眾的需求改變時政新聞呈現方式,大幅提升了融合傳播實力,形成了主流聲音矩陣式傳播的品牌效應。與傳統時政報道相比,這些時政類微信公眾號的特色在于,傳播速度更快、互動性更強、內容更精細、傳播范圍更廣。
以“江西時政頭條”為例。2019年5月20日至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5月23日凌晨5時,“江西時政頭條”第一時間推送《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紀實,更多暖心細節看這里……》,迅速被各大媒體轉發并引發強烈反響。
以“湘伴”為例。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長沙逝世,不到半小時,“湘伴”推送《慟!袁隆平院士走了》,深情回顧袁院士偉大的一生,內容翔實、情感充沛,點擊量迅速突破10萬+,網友留言上千條。[3]2023年10月26日上午,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48歲的湖南湘潭籍航天員湯洪波時隔兩年再度領命出征。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后,“湘伴”第一時間推送《重返“天宮”第一人!湘潭伢子湯洪波了不起!》,引發廣泛關注。
堅持移動優先策略,“江西時政頭條”和“湘伴”結合地方實際,緊盯時政熱點,搶抓報道實效,搶占移動傳播先機,形成了各自的傳播特色。在保持“個性”的同時,兩個時政類公眾號還兼具共性,即讓主流媒體借助移動傳播,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后,“江西時政頭條”和“湘伴”團隊均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做好抗疫報道。從首發消息來看,無論是“江西時政頭條”推送的《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書記省長作出部署》,還是“湘伴”推送的《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兩個時政類微信公眾號均在第一時間發聲。此后,在疫情防控戰的每個重要節點,兩個微信公眾號均推出了系列新媒體稿件,及時傳遞黨和政府權威聲音和部署要求,匯聚起同心戰“疫”的強大正能量。
融合發展給新聞媒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和挑戰,但無論生產模式、產品樣式、傳播手段如何變化,優質內容始終是最重要的競爭力,“內容為王”永不過時。不論是文字、圖片、視頻,還是海報、動圖、H5,所有形式均為內容服務。
作為地方黨報核心競爭力所在,時政新聞報道鮮明體現著黨報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做好時政報道是黨報的立報之本、發展之需。[4]對于地方黨報時政類微信公眾號而言,內容優勢是最根本的優勢。只有及時提供更多真實客觀、觀點鮮明的信息內容,才能掌握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
主打原創,從拼海量向拼質量轉變。“江西時政頭條”自創辦以來,每日更新條數不多,有時每日僅有一條。這樣的安排,基于摒棄數量取勝、追求質量優先,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的理念。該公眾號著力在品質上追求專業權威、在傳播上注重快捷精簡、在服務上注重分眾化互動化,創設了“時政六點報”“贛潮”“贛言”“書記去哪兒”“我們都愛大江西”等原創欄目,其中涵蓋時政消息、深度解讀、評論等,極大滿足了不同受眾的閱讀需求。
一篇篇原創稿件的背后,既有內容的“有料”、編輯的“有心”,更有傳播的“有效”。2018年12月12日,“江西時政頭條”微信作品《沖刺全國文明城市,江西這5個城市在發力,快來為你家鄉打call》,介紹了當年新一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背景以及景德鎮、九江、萍鄉、新余、宜春等5個設區市創建準備情況。這篇新媒體稿件圖文并茂,文末附加了互動投票,引發網友廣泛參與,最終閱讀量達120萬+,創下當年江西新媒體點擊量之最。
講好故事,從聚流量向聚人心跨越。“湘伴”作為時政類微信公眾號,讀者定位為公務員和青年群體,功能定位為主打原創時政新聞的資訊平臺以及思想和觀點的聚合平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該公眾號語言生動,富有親和力,講故事能力較強。例如,《如果文曲星“下凡”到北斗峰會》《魯迅和王躍文的“聚會”,爆了一個猛料》《大學生創業,需要三雙“隱形的翅膀”》等原創稿件,不僅有較高的選題立意,標題和內容也十分鮮活生動,可讀性強。
有了好故事的加持,“內容為王”內涵更加豐富、動能更加充沛。“湘伴”原創作品《從“時代楷模”萬步炎身上,我們學到了什么?》講述了湖南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萬步炎帶領團隊扎根海洋資源勘探技術研究,全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研發“海牛”系列深海鉆機,為國家填補空白、刷新世界紀錄的故事。通過這篇文章,更多人了解了什么是“海牛”,也了解了萬步炎的海洋夢如何一步步照進現實。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創新要素運用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媒體的最終宣傳效果。近年來,地方黨報搶抓機遇、順勢而為,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在媒體內容生產機制創新、媒體運營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創新等方面下功夫,以體制機制創新帶動媒體實踐創新,實現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從“相融”到“深融”的跨越。[5]
相較于傳統時政報道,時政類微信公眾號敢于“破圈”,在守正的同時,厚積創新之力,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嘗試全媒體多樣化的傳播形式,讓時政報道動起來、活起來,讓受眾喜聞樂見,因此催生了許多接地氣、有創意、動人心的新媒體產品。
創新呈現方式,豐富產品表達。多年來,“江西時政頭條”運用短視頻、H5、音頻、快閃等形式,創新傳播報道方式,讓時政報道出新出彩。例如,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該公眾號推出《180秒全景回顧:江西省代表團的北京時光!》短視頻,邀請十多名江西省全國人大代表談體會、聊民生、說寄語,刷爆微信朋友圈;推出的《閃亮新時代,江西新作為!》H5作品,受到中宣部的表揚。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江西時政頭條”H5《手繪長卷!從瑞金到北京!》,回顧了贛鄱兒女感恩奮進、盡銳出戰、真抓實干,取得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的動人故事,獲得中宣部表揚。
增添視聽感受,滿足更多受眾。近年來,“湘伴”注重在吸引年輕網友上發力,充分利用短文字、長圖、手繪、視頻等新媒體元素,打造優質新媒體產品。例如,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湘伴”推出視頻音樂作品《聽了就“上頭”!來自湖南的代表委員新唱〈瀏陽河〉》,邀請代表委員“發聲”,用歌曲抒發情感,引發熱議。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春風里,跟著總理報告看“湘”景》以SVG(可縮放矢量圖形)海報的形式,將報告原文與詩歌、圖片等元素結合起來,展現政府工作報告亮點與湖南發展實踐特色,頗具視覺沖擊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如果說新元素可以給地方黨報時政類微信公眾號帶來“加法效應”,那么主動設置議題的重磅策劃則能產生“乘數效應”。2020年,江西日報推出“決戰四季度、奪取雙勝利”系列報道,除在報紙端連續10天以10個版大規模刊發圖文報道,同時在“江西時政頭條”巧妙運用漫畫、視頻、圖片等對每日刊發的版面、文章進行二次創作,予以集納式、多維度呈現,從而拓寬了傳播面、擴大了影響力,實現了傳播效果的倍增效應。
媒體融合發展是一篇大文章,既要集中攻堅,也要久久為功。地方黨報在運營時政類微信公眾號過程中的守正與創新,體現了在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道路上的用心與用情。要繼續寫好媒體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需要各媒體更加主動作為、積極作為,堅持內容為王和渠道制勝相結合,著力用先進技術提升內容品質、創新產品形態、改善受眾體驗,真正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成為有利于推動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