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碩鼠到“鼠鼠”的轉變"/>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趙霄蒙
(河南理工大學文法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3)
近兩年,“鼠鼠”這個詞越來越火,“90后”“00后”紛紛在網絡上發“鼠鼠”表情包:“鼠鼠”被粘鼠板、老鼠夾困住,配上“爬不起來咯”“要死啦”等文字,十分詼諧可愛。2023年1月初,隨著《中國奇譚》的播出,小豬妖打工的遭遇引起了無數生活重壓下年輕人的共鳴,使得“鼠鼠文學”再度發酵,也使得社交平臺上自稱“鼠鼠”的現象更加廣泛。如:
(1)鼠鼠我啊,專科,醫學,單身,喜歡的永遠得不到,以后會遇到什么樣的人呢?(微博)
(2)鼠鼠我啊,拼命想掙脫束縛在身上的枷鎖,可這枷鎖也成就了今天的我啊。(微博)
稱謂詞“鼠鼠”用法生動形象,快速滲透進了“90后”“00后”的社交生活。這也引發了一些思考:一是年輕人借助“鼠鼠”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色彩;二是語言使用者通過什么用法將人與老鼠聯系起來,其選取對象為何是老鼠;三是語言使用者與傳播者廣泛使用“鼠鼠”自稱的原因何在。本文循著人類對老鼠的感情色彩演變進程,從認知語言學的視角聚焦考察“鼠”和“人”之間的關系,對“鼠鼠”該詞進行解讀,以期為網絡流行語的理解和運用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本文語料多來自微博、貼吧。
從古至今,中國人對老鼠的態度幾乎是厭惡的態度,而今,年輕人紛紛在社交平臺上自稱“鼠鼠”,感情色彩已經發生了變化。
在先秦兩漢的典籍中,出現了人與老鼠有關的詞,頻率較高的包括“鼠”“相鼠”“碩鼠”“腐鼠”“社鼠”等。
(3)碩鼠碩鼠,無食我苗。(《詩經·碩鼠》)
(4)陰生麇鹿,鼠舞鬼哭。(《焦氏易林·坎之》)
(5)豕生魚魷,鼠舞庭堂。(《焦氏易林·咸之》)
(6)怒非其怨,貪垢腐鼠。(《焦氏易林·復之》)
對于《碩鼠》這首詩的主旨,古今看法分歧不大。古人認為此詩為諷刺統治者“重斂厚賦”之作,后世學人多遵此說。鼠在當時被界定為“竊蟲”,其天性就是不勞而獲、貪婪成性,這正好是那些掠取民脂民膏鼠輩們的寫照。《詩經》首創“碩鼠”一詞后,被后人認同、接受、傳播,成為一個“重斂盤剝”的代名詞,也是一個源遠流長的經典“喻象”[1]。例(4)-(6)皆選自《焦氏易林》,句中“鼠”的用法和“碩鼠”如出一轍,多用來諷刺當時朝堂上掌控朝堂、魚肉百姓的貪官污吏[2]。
除了諷刺貪官污吏,也能夠用老鼠的某些特征或者生活習性來諷刺人。如:
(7)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詩經·相鼠》)
《相鼠》與《碩鼠》二詩,是《詩經》中以“鼠”為喻的著名篇章。《碩鼠》采用借喻的手法,將統治者比作田間的大老鼠,揭露統治者對勞動人民沉重的壓迫剝削[3]。《相鼠》并未詳細說明“鼠”對人民造成了何種侵害,而直接以尖銳的口吻對統治者“不知禮”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貶低,認為統治者不及“鼠”,甚至讓統治者“不如去死”[4]。朱熹《詩集傳》:“為衛大夫刺宣公、惠公、懿公諸君的‘無禮’之作。”[5]《相鼠》將統治者比喻為“禽獸”,認為至少有“皮”、有“齒”、有“體”,能夠茍活,人君既然“無儀”“無止”“無禮”,不如即刻去死罷了。
(8)梁上鼠飽聞長者論。(《太平御覽》)
(9)是以單于孤特,鼠竄遠藏。(《西域傳》)
(10)于是權門惶怖,莫不雀目鼠步,京師肅然。(《陽球》)
句(8)因為人與鼠經常出現的地點和某些行為具有相似性,根據老鼠經常從梁上偷主人家的東西隱喻小偷為“梁上鼠”;句(9)因為人與鼠逃跑時行為的相似性,用老鼠被追捕時來描述戰敗的一方逃跑的情狀;句(10)中“鼠步”是描述老鼠走路時的情狀,形容畏懼且小心謹慎,用來形容朝堂上下在強權下的情狀。
還有直接用老鼠表達侮辱的感情色彩,一般用“腐鼠”來表達。
(11)于是鴟得腐鼠,鵷鶻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莊子·秋水》)
腐鼠典出《莊子·秋水》,意為腐爛的老鼠,后遂用為賤物之稱以示侮辱,表達強烈的厭惡。[6]所以后世有“鼠子”“鼠輩”等詈詞,意為卑微不足稱道的人。
在“鼠鼠文學”發展的最初,“老鼠”“老鼠人”也是作為詈詞使用的,是帶有身份優越性的人對另一類身份低微的人的稱謂,帶有濃濃的不屑、鄙視與厭惡。如:
(12)來評價一下我的穿搭,你們這些農村老鼠人。(貼吧)
(13)不知道是哪個老鼠,反正是個網混子,天天24小時泡貼吧,什么時候水帖就立刻轉發。(貼吧)
從句(3)至(11)來看,在先秦兩漢出現關于鼠的高頻詞,無論是通過老鼠的生活習性或形體泛指的一類人或是通指人類,做詈詞為第二人稱,其他基本都是第三人稱,無論是咒罵貪官污吏,還是諷刺與老鼠具有相似性的普通人,或是用腐鼠示侮辱,程度或高或低,其主要表達的感情色彩皆為厭惡[7]。句(12)至(13)的用法是先秦中厭惡感情色彩的延續。
自稱“鼠鼠”的“鼠鼠文學”以“鼠鼠我啊”為開頭,用最萌的語氣,講生活里最慘的事。
從先秦的“鼠”到如今的“鼠鼠”,中間還有一段“鼠人”的過渡階段。
(14)真的會討厭一些老鼠人。(微博)
(15)我好失敗、好失敗,老鼠人就是我吧,我怎么能做到什么都沒有的?(微博)
在這一階段,人稱上他稱與自稱并行,感情色彩上厭惡與自憐并存。雖然兩種感情色彩并存,無論是用“鼠人”“老鼠人”自稱或他稱,厭惡的感情色彩還是占主流。如句(14)用“老鼠人”自稱,表達的是對自己生存現狀的不滿與厭惡,句(15)用“老鼠人”稱呼他人,表達的是對鉆法律空子的人的不滿與厭惡。貼吧網友認為“鼠人”是人下人,是網絡里的病毒,可以是荒廢大學四年宿舍里的垃圾制造者,也可以是網吧包夜的油膩男,可以是找不到工作的失敗者,也可以是幻想在網絡世界里跟妹妹談戀愛的“舔狗”。在“鼠人”階段,無論是自稱或他稱,使用者的感情都是厭惡色彩占主流。
“鼠鼠”是鼠人的可愛版本,用“鼠鼠”稱呼自己是一種黑色幽默。王爾德有句名言:“我們都活在陰溝里,但總有人在仰望星空。”一位網友從此得到感悟,創造出了“我是下水道的老鼠,也想抬頭看看天”這一句頗為心酸的期許,讓無數網友共鳴,也紛紛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鼠鼠我啊,曾經……”。
“沖浪”達人們現在都在以“鼠鼠”自稱,用“第一鼠稱”的方式講述生活中的不快和煩惱。隨著網絡的傳播,“鼠鼠”由貼吧出圈,使用范圍和使用人群無限擴大,人人都可以自稱“鼠鼠”,講述自己的故事、表達自己的情緒。詞義上,老鼠的理性色彩與概念并無變化,其變化主要體現在感情色彩上:從厭惡“老鼠”到憐愛“鼠鼠”。
語言使用者通過什么用法將人與老鼠聯系起來,其選取對象為何是老鼠呢?答案需要從隱喻入手。1980年,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概念隱喻,系統地分析總結了概念隱喻的體系。他們認為隱喻是人類思維、行為和表達思想的一種系統的方式,即概念隱喻。構成隱喻的三個基礎是始源域和目標域,以及二者之間的映射關系[8]。
假如人與鼠之間沒有相似性,隱喻也就無法構建,要想分析人與鼠二者之間的隱喻關系,必須先探究兩者的相似性[9]。隱喻相似性包括兩大類,其一是物理相似性,其二是心理相似性,前者是指始源域與目標域之間存在客觀上的共有特征[10],而后者則是指這兩個域之間存在主觀上的共有特性[10]。《碩鼠》《相鼠》都是通過隱喻,將統治者比喻為禽獸的一種,前者“禽獸”應符合貪婪的特點,后者“禽獸”應符合有體、有皮、有齒的特點,選項有很多,獨獨選了老鼠隱喻貪官,而今年輕人也同樣選取了老鼠來隱喻自己,從古至今,無論他喻或者自喻,為何都以老鼠自比呢?其感情色彩發生轉變是基于人與鼠之間的哪些相似性呢?
從先秦開始,人們對老鼠的印象多基于《詩經·碩鼠》,用老鼠諷刺貪官污吏,這是從人與鼠的物理與心理相似性出發的,主要是以下兩方面。
2.1.1 源于生活習性的物理相似性
老鼠是先秦人民能感知到體積很小的生物,且在農耕社會出現頻率高。農耕文明之下,房子多為木質,方便老鼠活動,老鼠弱小卻無處不在,現在許多有年代感的房子中仍然有老鼠活動的蹤跡。農耕社會,民以食為天,糧食是先民最關注的,而老鼠又是借盜取先民收成、毀壞莊稼得以生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人與鼠的關系是敵對的。百姓與貪官的關系也是如此,百姓只想通過辛勤勞作換取安居樂業,但是一些官員為一己私欲而魚肉百姓,或地方政府實行苛政,使得百姓叫苦不迭,從這個角度出發,百姓與貪官的關系是等同于人與鼠的關系的,于是《詩經》中諸多貪官是大老鼠的隱喻頻出。
如句(8)因為老鼠經常從梁上偷主人家的東西隱喻小偷為“梁上鼠”,是將偷盜他人、不能自食其力的行為作為始源域與目標域之間存在客觀上的共有特征,將小偷與老鼠關聯起來。又如《詩經》中的“誰謂鼠無牙”,古人遂以“鼠無牙”指憑強力侵凌別人;《詩經》中的“碩鼠碩鼠,無食我苗”,是用“鼠苗”謂鼠食禾苗,比喻政治黑暗混亂。因《詩經》的文學地位,后世鼠文化影響深遠,自此老鼠毀稼食苗、賊物傷農的害獸災獸丑惡形象深入人心,成為官方正統文學的主流表述。
2.1.2 源于性格特征的心理相似性
人們常說的“人心如鼠”,主要指的是人類和老鼠一樣,都具有相似的心理特點。如老鼠生性膽小,多在夜間活動,分別是在天剛黑后及黎明前,這時人類與其他動物都處于休息狀態,老鼠才出來活動覓食。所以老鼠不常在白天人類活動區域活動,其在白天活動腳步謹慎、兩只耳朵總是豎起來保持警惕,尾巴向后撐著保持身體平衡,這就有了句(10)中用來形容強權之下的朝堂上下的“鼠步”,是將行動時畏懼且小心謹慎的情狀作為始源域與目標域之間存在客觀上的共有特征,將百官與老鼠關聯在一起。
同時,老鼠視覺差,聽力好,加上其性格膽小,這就導致其一旦聽到風吹草動,也不判斷對方是敵是友,不判斷逃跑方向是否正確,只顧四散逃跑,“鼠竄”就是將逃跑時沒有方向、四散而逃的情狀作為始源域與目標域之間存在客觀上的共有特征,將敗方逃跑時的情狀與老鼠關聯起來。
基于生活習性、性格特征等物理相似性與心理相似性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從《詩經》的《碩鼠》等文學作品出發,人類對于人與老鼠的隱喻主要目的是諷刺貪官污吏,基本選取的物理及心理相似性都是消極的,因此其感情色彩多是厭惡、不滿等負面情緒。
2.2.1 基于生存環境的物理相似性
“人”與“鼠”的物理相似性里,除了基因外,還有一部分是基于生存環境的相似性。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鋼筋混凝土等代替了木質材料,成為城市的主要建筑材料,老鼠不能在人類房子中隨意打洞安家;各種老鼠藥、粘鼠板隨處可見,老鼠也不敢輕易到人類家中盜取食物。基于種種原因,現代社會中老鼠的活動區域多為野外、下水道、垃圾堆等環境惡劣、黑暗無光的地方,其活動時間主要為夜晚或無人的時間,這和稱謂詞“鼠鼠”最初產生的環境相似。
如句(13)中最初用“鼠鼠”自稱的泡吧網癮患者,網吧最初環境不好,且多吸煙者聚集,燈光一般昏暗,且“鼠鼠”多作息不規律、連續熬夜,天黑后及黎明前是其最清醒的時刻,和老鼠的活動區域及喜愛陰暗的生存環境相似,因此泡吧人愿意以“鼠鼠”自稱。
(16)那些911、285貓人還自稱鼠人,真是不給我們這些帶專鼠人留活路了,我還鉆回下水道吧,見不得光我。(貼吧)
在例(16)中,始源域為鼠,目標域為人,老鼠只有在黑暗無光的下水道才能生存,大專學生遇到學歷更高的優秀學生會產生自卑感,施喻者在這兩者中尋找到了相似性,構建了“學歷差的學生是下水道的老鼠”這一隱喻[11]。
年輕人紛紛自稱“鼠鼠”,是因為觀察到老鼠在多么惡劣的環境下都能生存,是對其強大生存能力的仰慕,也表達了自己在這高壓的社會中雖然掙扎但也想好好生存的期望。
2.2.2 基于性格特征的心理相似性
隨著社會進程的發展,人類對自己及周遭世界的觀察更加仔細、認真、全面。如發現老鼠除了膽小之外,還有好奇心強、有獨特的生存智慧、有強大的團結協作能力、遇難事能夠靈活變通等心理特征。如農夫觀察到鼠有貯糧儲物的習性,湘南地區民諺有“老鼠會藏半年糧”“老鼠能存三年糧,粗布衣衫穿得長”等說法。
老鼠為了自己的生存,總是能夠儲存大量的備用食物,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強敵需要立刻逃跑,遇到面積大的食物能夠通過團隊合作將其分散運輸回到洞里。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對各種可能成為食物的物體,老鼠都會通過嗅、咬等方式來判斷其是否可以食用等。這和自稱“鼠鼠”的年輕人面對一個新的困難想放棄、想逃避的心理活動,剛到一個新環境去努力了解適應的心態,與同伴一起協同解決的向心力等人類行為是相似的。由此可見,自稱“鼠鼠”的年輕人并未沉湎于一味指斥鼠,也在積極學習老鼠的強大生存能力。
先秦選取“鼠”來隱喻貪官,當下網友選擇“鼠鼠”隱喻自己,都是基于人與鼠之間的物理與心理的相似性基礎。不同的隱喻角度表達的感情色彩不同,先秦多選用老鼠與人類相對立的特征來諷刺貪官,表達厭惡,當下多選取老鼠與人類相似的特征隱喻自己,通過自稱“鼠鼠”表達對自己現狀的不滿,也傳達了自己在學習老鼠的一些生活智慧,以期能夠在節奏快、壓力大的今天有一個能夠安身立命的小小“老鼠洞”,這其實傳達了語言使用者對自己生存環境清楚認知后的努力,所以稱謂詞“鼠鼠”多了一種自憐的感情色彩。
本文以在線調查問卷的形式,主要在“90”“00”后中做了調查,發現“鼠鼠”廣泛使用的主要原因有含蓄委婉、新穎有趣、集體認同感、發音方便等。這些原因可以歸入語言學、心理學、語用學基礎等。
2020年之前,“我是下水道的老鼠,也想抬頭看看天”,“下水道的老鼠”將社會底層的群體比喻成老鼠人,從“鼠”到“老鼠人”,其感情色彩增變為厭惡與自嘲。2021年,“叔叔我啊”的流傳助力了稱謂詞“鼠鼠”的詞形固定。由于長相相似,電視劇《悶絕少年》中一角色被影射為被侄子奪權的叔叔,衍生出了“叔叔我啊,真的……”的用法,來表示用戶對該網站改革的不滿。“叔叔”與“鼠鼠”發音相近,是修辭手法諧音的運用,“鼠鼠”能夠借助與“叔叔”發音相近的語言特點表達豐富的感情色彩,提高了語言的表達效率,稱謂詞“老鼠人”的構形就演變為“鼠鼠”。
2022年,隨著“鼠鼠文學”和相關表情包的流傳,“鼠鼠”該稱謂詞確定了該形態,并由于“鼠鼠”該構詞形態為重疊式,詞的重疊使詞義發生變化,附加一定的意義[12]。鴨鴨、貓貓、寶寶等重疊式稱謂詞都帶有可愛、可憐的意味,進而稱謂詞“鼠鼠”也帶有可憐、可愛的感情色彩。從“鼠”到“鼠人”再到“鼠鼠”,該稱謂詞的感情色彩除厭惡或不滿外,重疊的“鼠鼠”還增加了自憐的色彩意義。2023年初,《中國奇譚》中的小豬妖形象引起廣泛共鳴,也讓稱謂詞“鼠鼠”的使用更加廣泛。
中華民族是一個含蓄而內斂的民族,表達方式的委婉含蓄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特征[13]。含蓄委婉也是“鼠鼠”被更多語言使用者接受的一大原因。
“鼠鼠”作為一個新興稱謂語,很快被廣大網民接受,因為該詞能很好地反映出當今社會很多人的生存困境,仿佛無論如何努力,都像下水道的老鼠一樣,無緣于光明。
最初,“鼠鼠”的使用帶有強烈的譴責、厭惡、不滿等感情色彩,但經過網絡的不斷傳播,通過編碼和解碼,其使用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據本次調查顯示,原本表示對他人或自己強烈不滿的“鼠鼠”,代替了“小廢物”“小辣雞”“小菜鳥”“菜狗”“菜菜”等詞。“小廢物”或“小菜鳥”等詞其構詞結構中有表示可愛可憐的“小”字,“菜菜”因其構詞重疊自帶有可愛意味,“菜狗”也因其一系列可愛表情包的網上廣泛傳播帶有可愛意味,這也給使用“鼠鼠”一詞自稱時增添了可愛可憐的感情色彩,因此在感情色彩上,“鼠鼠”一詞經歷了由先秦時期表示強烈譴責,到“叔叔我啊”的不滿,再到替代了“小廢物”等詞的自嘲及自憐自愛的演變。雖然感情色彩增加了,但“鼠鼠”表達的不滿和自嘲色彩并沒有消退,這些感情色彩目前是語言使用者在使用“鼠鼠”時能同時感受到的,其中感情最強烈的是自嘲與自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抖音、微博等社交平臺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生活的一部分,網絡社交也是人類社交關系的重要構成,網絡語言作為網絡社交的重要工具,已經成為許多人必備的語言。“鼠鼠”作為最新的網絡流行稱謂語,打破常規、表達新穎,展示了語言使用者追求時尚前衛與展現個性的心理需求。
有位網友說:“當我自稱是鼠鼠的時候,會有一種和其他的鼠鼠是同一陣營的踏實感。”在互聯網的當下,不少人依靠諸如此類的網絡熱“梗”,尋找“群體認同”,“鼠鼠”一詞也是如此,大多數年輕人基本都生活在社會的重壓下,以“鼠鼠”自稱,能夠在社交平臺上表達生活的無力。通過獲得集體認同感,在網絡平臺上營造了一股年輕人抱團取暖的氛圍,“鼠鼠”一時成為了各大社交平臺關注的焦點。
循著人類對老鼠的感情色彩與構詞形式的演變進程,本文聚焦考察了“鼠”和“人”二者之間的隱喻關系,并從諧音加重疊的語言學基礎、追求委婉含蓄的語用學及求新求異的心理學基礎三個方面,分析了新興稱謂詞“鼠鼠”的演變理據及流行原因。通過稱謂詞“鼠鼠”的使用,我們很高興地發現“90后”“00后”在生活的重壓下,不再一味抱怨,能夠擺正心態,積極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