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霞
游戲是幼兒的一種活動方式,也是幼兒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當前,幼兒園游戲的內容和形式不斷豐富、發展,但同時,當下的游戲活動也存在模式化、表面化、單一化的弊病。對此,教師要引起重視,緊密聯系幼兒的生活,讓游戲具有生活味、兒童味。為了讓幼兒的游戲活動更加豐富、多樣,教師要積極打造幼兒游戲活動的生活場,為幼兒提供豐富、開放的游戲資源,讓幼兒的游戲活動充滿生活味。教師還要將幼兒的生活狀態、豐富的生活元素融入游戲活動中,從幼兒的立場出發,讓游戲活動真正成為幼兒自由自主的活動,使其符合幼兒的認知方式、行為方式,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一、打造幼兒游戲活動的生活場
在引導幼兒開展生活化的游戲活動時,教師要積極打造幼兒游戲活動的生活場。生活場不僅是一個物理性的時空概念,更是一個心理性的情境概念。生活場能調動幼兒的生活和游戲經驗,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和積極性。教師要拓展、延伸幼兒的游戲活動,精心打造生活場,將相關的課程資源、素材等整合起來,不斷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讓幼兒的游戲活動具有趣味性、吸引力。
在打造幼兒游戲活動的生活場時,教師不僅要提供充足的游戲活動的物質載體,還要揣摩幼兒的活動心理,引導幼兒與生活場中的人、事、物積極地互動。同時,教師要積極挖掘并利用幼兒生活中的資源、素材,打造一個區域性、結構化的活動空間,以支持幼兒的大膽想象與創造,使幼兒的游戲活動豐富多彩。
例如,在“美術泥塑”活動中,筆者鼓勵幼兒準備相關的生活素材。在筆者的鼓勵與提示下,幼兒不僅準備了橡皮泥,還準備了生活中常見的樹葉、貝殼、木頭片等,將其作為泥塑創作的輔助性材料。對幼兒來說,相比橡皮泥這類人工材料,自然材料更具親和力。在創作中,幼兒用橡皮泥捏制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植物、器物造型,并用輔助性材料裝飾自己的作品,使手工作品更具創意,也使得活動更生動、精彩。
在打造幼兒游戲活動的生活場時,教師要使其充滿情感性、探究性、審美性和創造性,并為幼兒提供相關的支架和課程資源、素材等,適時啟發、引導、點撥幼兒,讓幼兒的游戲活動充滿更多可能,使生活場成為幼兒的精神樂園。
二、凸顯幼兒游戲活動的生活味
幼兒的游戲活動應當是一種生活化的游戲活動,教師應投放低結構的游戲材料,為幼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教師要不斷提高幼兒游戲活動的質量,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讓幼兒在生活化的游戲活動中獲得沉浸式體驗,以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
例如,春天到了,筆者班上的幼兒對廣場上的風箏產生了興趣,紛紛表示想放風箏?;诖?,筆者根據幼兒的興趣,開展了相關的游戲活動,先引導幼兒思考“風箏由哪幾個部分組成?”“哪些材料可以用來制作風箏?”“放風箏時,線可能會打結、纏繞,如何解決?”“如果風箏飛不起來怎么辦?”等問題。接著,筆者投放了紙、絲絹、竹子等材料,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與創造,制作屬于自己的風箏。最后,筆者引導幼兒比賽放風箏,并開展對比實驗,讓幼兒觀察在順著風跑和逆著風跑時風箏會發生什么變化。
在上述游戲過程中,幼兒通過不斷的嘗試,逐漸掌握了放風箏的一些技巧,體驗到了探究的樂趣,同時學會了合作與交流。為了拓展、延伸幼兒的實踐活動,筆者還引導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與風箏的故事。在做風箏、放風箏、畫風箏故事等活動中,幼兒的學習充滿了生活
氣息。
游戲活動是幼兒學習的載體和媒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全部的課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積極打造生活化平臺,開展生活化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與成長。
三、重視幼兒游戲活動的生活性
幼兒的游戲活動應當基于幼兒的生活,并服務于幼兒的生活。教師應及時跟進、適度介入幼兒的游戲活動,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指導和干預,以提高幼兒游戲活動的質量,讓幼兒學到更多知識與技能。
在開展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主動地構建學習資源、學習活動和自我糾錯的支架,適時引導、點撥幼兒,促使幼兒不斷進步與成長。例如,晨練是幼兒每天的一項生活化活動,如果教師讓幼兒隨意玩耍,他們很快就會失去興趣;相反,如果教師對幼兒進行積極的引導、啟發,幼兒就會保持長久的興趣。
因此,筆者在引導幼兒開展晨練活動時,設計了整體性、系統性、結構性的活動內容,同時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幼兒準備相關的活動素材,自主制定游戲規則。這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幼兒紛紛主動地投入其中,成為晨練活動的主體。
此外,在游戲結束后,筆者讓幼兒回顧自己的游戲過程,交流自己的游戲收獲。在此環節中,筆者引導幼兒梳理自己的游戲過程,促使幼兒將自己的游戲體驗與生活聯系起來。這既讓幼兒體會到游戲離不開生活,又讓幼兒將游戲中的收獲遷移到生活中,為幼兒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總之,教師要引導、啟發幼兒大膽想象,讓幼兒積極、主動、專注地投入游戲活動中,讓游戲活動成為幼兒生活的真實寫照。
四、樹立幼兒游戲活動的生活化意識
教師是幼兒游戲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要樹立幼兒游戲活動生活化意識,總結游戲活動生活化的策略,落實游戲活動生活化的各項措施。在開展幼兒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思考在幼兒教育中引入游戲活動的目的。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教師的答案與實際做法之間往往存在偏差。如教師都知道在幼兒教育中引入游戲活動的目的是促進幼兒的發展,但在具體實施時,部分教師會將游戲當作打發幼兒時間的一種手段,照搬他人的經驗,讓幼兒根據要求做游戲,這不利于幼兒的成長與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首先要明確,凡是無法促進幼兒成長的游戲都不能納入實踐的范疇。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將目光投向幼兒的生活,觀察幼兒生活中有哪些元素可以提取并運用到幼兒園的游戲設計中。
有了這樣的意識之后,幼兒的生活與生活化游戲就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教師要主動了解幼兒在生活中喜歡的事物,據此開發游戲資源、設計游戲活動。如在發現幼兒喜歡某部動畫片后,教師可以開展相應的角色扮演游戲,或者根據動畫片中的故事情節設計游戲,這樣不僅能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促使幼兒積極參與其中,還能豐富幼兒的認知經驗和情感體驗,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
同時,教師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堅持“游戲來源于生活”這一原則。在教育實踐中,筆者發現幼兒有時會自己玩游戲,這些游戲看起來沒有筆者設計的游戲那樣科學,但他們玩起來卻樂此不疲。這說明,幼兒不僅應是游戲的主角,還應是游戲設計的主角。教師要與幼兒、家長進行充分的交流,了解幼兒在生活中喜歡什么、喜歡做哪些游戲,以開拓自身的游戲設計思路,使開發出來的游戲活動更符合幼兒的需要。
事實證明,當幼兒的游戲思路能夠在幼兒園內得到體現時,他們會非常興奮,不僅會主動參與游戲,還會邀請更多的幼兒參與游戲。這種以幼兒為主體的游戲設計思路,是游戲活動生活化的充分表現,也是基于生活設計游戲活動的具體體現。
大量實踐表明,來源于生活的游戲活動更能獲得幼兒的喜愛。因此,教師要將目光投向幼兒的生活,設計符合幼兒生活實際、貼合幼兒認知水平的游戲活動,讓幼兒的游戲活動成為幼兒的“生活史”,記錄幼兒生活的點點滴滴。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追隨幼兒的腳步,始終以促進幼兒的成長為目標,求真務實,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在游戲活動中茁壯成長。同時,教師要采取多元化的干預策略,提升幼兒的學習品質,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結語
游戲是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而生活是幼兒游戲的靈感源泉。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積極探索幼兒游戲活動生活化的策略,著力打造幼兒游戲活動的生活場,凸顯幼兒游戲活動的生活味,重視幼兒游戲活動的生活性,并樹立游戲活動的生活化意識,將生活元素融入、滲透幼兒的游戲活動中,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石莊鎮石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