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喻蘋
區域活動不僅內容豐富、組織靈活,還能提供多元化的活動材料和豐富的實踐機會,是開展幼兒園高質量游戲的重要方式,也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途徑。通過參與區域游戲,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幼兒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成長與發展。因此,在實際的幼兒教育中,教師既要關注區域游戲的設計和開展,又要滿足幼兒在游戲中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區域游戲的質量,激發幼兒持續參與的熱情,切實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基于此,筆者立足自身的幼兒教育經驗,探討如何開展高質量的幼兒園區域游戲,以期推動幼兒教學方式的改革。
一、幼兒園區域游戲的分類
區域游戲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自選、集體、自由、主題、分組合作等形式。自選形式的區域游戲要求幼兒熟悉各個區域的游戲材料,適合對游戲流程比較熟悉的幼兒。集體性的區域游戲可以讓幼兒接受集體教育,在集體性的區域游戲中,幼兒可以運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按照指定的主題進行游戲,并整理相關區域的材料。在這個過程中,全體幼兒通過發揮自身能力感知游戲的意義,從而獲得生活經驗。自由形式的區域游戲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主要通過調動幼兒現有的經驗激發其內在動機,讓幼兒自主進行游戲。主題性的區域游戲是指教師選定一個主題,幼兒則根據主題內容選擇適合的區域進行游戲。分組合作的游戲形式不僅能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還能促使幼兒利用已掌握的知識技能與同伴合作完成游戲,有助于鍛煉幼兒的合作和溝通能力。
二、幼兒園開展區域游戲的意義
(一)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
區域游戲有開放、自由、良好的游戲氛圍,幼兒可以按照個人的興趣、喜好等選擇相應的游戲區域并開展活動,大膽探索、交往和合作。在區域游戲中,幼兒能夠感受到歡樂、滿足,可以積極表達個人情感。在自由、寬松的游戲氛圍中,幼兒會積極與他人交往,主動進行自我調節。隨著游戲的深入開展,幼兒的積極性會更高,最終效果也會更加顯著。
(二)激發幼兒的潛能
在幼兒園教育中,開展區域游戲能夠充分激發幼兒的潛能,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在開展區域游戲時,教師會將抽象的教學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活動中,并充分利用材料激發幼兒的潛能,引領幼兒成長與發展。
例如,在“便利店”游戲中,筆者將現實生活中收集和整理的廢舊物品投放到“便利店”游戲中,重現日常生活中的購物場景,讓幼兒在情境中了解更多的物品,并開展分類、識數和排序活動,這不僅能幫助幼兒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還能激發幼兒的潛能,鍛煉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
(三)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區域游戲是一種目的性較強的自主活動,幼兒園開展區域游戲旨在給幼兒搭建更加廣闊的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平臺。在區域游戲中,“如何玩”取決于幼兒,教師則負責設計主題、創設環境,推動區域游戲穩步開展,幫助幼兒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可以獲得滿足感,樹立自信,鍛煉能力,從而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四)幫助幼兒積累知識
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積極組織幼兒開展區域游戲,讓幼兒在參與區域游戲的過程中直接感知、學習、體驗,幫助幼兒積累知識,提升各方面的素養。通過探索區域游戲中的材料和工具,幼兒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材料和工具的性質、操作方法,從而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
同時,在參與區域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可以積累豐富的知識。例如,在積木游戲中,有些幼兒會根據積木的顏色擺放積木,隨著時間的流逝,幼兒對顏色的認知會更強,這對其日后學習相關知識大有助益。
(五)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幫助幼兒形成創新意識。通過開展區域游戲,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能激發他們探索欲的材料,并創設適合探索的環境,這有助于幼兒形成創新思維。同時,在實際參與區域游戲的過程中,幼兒能夠實現手腦并用,開啟智慧的大門,獲得無限遐想和創新探索的空間,從而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三、幼兒園開展區域游戲的策略
(一)關注幼兒興趣,引入多元內容
在開展區域游戲時,教師不僅要選擇趣味性較強的游戲內容和材料,還要考慮到幼兒可能對單一的游戲不感興趣的情況,切合實際地引入更加多元化的區域游戲內容,讓幼兒在游戲中有更多選擇,以更好地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助力幼兒園區域游戲的順利開展,切實保障游戲開展的質量。
幼兒喜歡在“過家家”類游
戲中扮演各種角色,演繹各種場景。對此,教師可以在游戲區域中開展“角色扮演一條街”活動,構建生活中的各種場景。除了場景的構建,教師還可以為幼兒準備相關的服裝與道具,創設真實的情境,以激發幼兒興趣,促使幼兒積極參與區域游戲。
此外,相比具體的玩具,低結構材料更能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因此,幼兒園可以考慮在操場的角落為幼兒搭建一個戶外區域游戲場所——沙水游戲區,挖一個足夠大的坑,在內部填滿沙子,為幼兒準備防水鞋和連體衣,每周為各班幼兒安排至少一次戶外沙水游戲,讓幼兒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盡情地參與游戲,充分感受游戲帶來的快樂。
(二)關注幼兒需求,投放適宜材料
每個年齡段的幼兒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基礎能力,他們在參與區域游戲時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教師不僅要了解幼兒的差異化需求,還要從幼兒的需求入手,設計差異化的區域游戲內容,選擇并投放適宜的游戲材料,在踐行因材施教理念的同時,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與想象中收獲更豐富的游戲體驗。
例如,小班幼兒的年齡較小,他們在面對陌生的幼兒園環境時可能會缺乏安全感,教師應盡量選擇顏色豐富、材質柔軟的區域游戲材料,營造溫馨的氛圍。比如:教師可以在閱讀區放置一些柔軟的抱枕和靠墊,讓幼兒能夠以舒服的姿勢閱讀;在“娃娃家”投放一個比較大的帳篷,為幼兒劃定獨立的游戲空間,并允許幼兒帶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到“娃娃家”,以逐步減弱幼兒的陌生感與不安全感。而中大班幼兒的能力較強,更喜歡動手創造,教師在材料投放方面要注意創新,如選擇一些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引導幼兒進行廢舊物品大改造,切實滿足幼兒的創造需要。
教師還可以根據季節選擇并投放區域游戲材料,豐富區域游戲的主題和內容。例如,在秋天,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走出教室,撿拾落葉、枯枝,方便后續進行豐富多彩的樹葉畫制作,還可以收集各種植物的種子,帶領幼兒利用各種種子進行創意制作,豐富美術區。在冬天,教師可以投放毛線、麻繩、各種模具、冰糕棍等,帶領幼兒制作形狀各異的“冰娃娃”,切實豐富幼兒的季節體驗,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實現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與創造力的協同發展。
(三)關注幼兒反應,提供適時指導
在區域游戲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并細致觀察,了解幼兒已有的游戲經驗,了解幼兒的興趣,然后給幼兒提供適宜的幫助和指導。在幼兒開展區域游戲的過程中,教師不能用成人的規則約束幼兒,而應學會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并轉換自身角色,成為幼兒游戲過程的支持者、引導者,成為幼兒的好朋友,與幼兒平等相處,盡可能讓幼兒在區域游戲中自主操作,成為游戲的主導者。
在指導區域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能力進行適宜指導。如小班幼兒的語言能力較弱,教師指導的語言不僅要直觀、簡單,還要富有趣味性。中班幼兒的邏輯思維已經初步形成,語言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發展,教師需要運用具有啟發性的語言指導幼兒。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教師要采用引導性的語言,讓幼兒從游戲中獲取更多知識與經驗。
總之,在區域游戲中,教師有效的指導非常重要。教師應先了解幼兒想做什么、如何做,然后給予恰當的指導,幫助幼兒在區域游戲中實現內心的構想,以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同時,教師要根據自己對整個游戲過程的觀察,適當調整游戲的內容和材料,以增強區域游戲的效果,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
(四)關注幼兒反饋,設計層次化的游戲內容
在開展區域游戲時,教師需要為幼兒提供自由的環境和自主實踐、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注意觀察,根據幼兒的游戲反饋,及時了解幼兒的喜好,并根據幼兒的能力設計層次化的區域游戲內容,讓幼兒在體驗游戲樂趣的同時發展各方面的能力。
對于小班幼兒,在開展“益智區”游戲的過程中,教師不宜開展比較復雜的棋類游戲,而應從簡單的數字啟蒙入手。例如,教師可以投放一些數字積木。小班幼兒剛看到這些數字積木可能不知道該怎么玩,教師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如讓幼兒兩兩一組,輪流用眼罩蒙上眼睛,通過觸摸感知數字積木的形狀,并說出數字,看誰猜得既正確又多。
隨著游戲的開展,幼兒會更加了解數字的形狀,此時,教師可以增加游戲難度,為幼兒投放配套的數字卡槽,指導幼兒在觀察數字的同時,調整好數字的方向,使之能順利嵌入卡槽中,以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幼兒的能力與認知情況,再次增加游戲難度,為幼兒投放不同顏色的磁性圓片,要求幼兒根據數字擺出對應數量的圓片。
教師依據幼兒的能力與認知水平逐漸增加游戲難度,能夠幫助幼兒始終保持參與區域游戲的熱情,使其在一次次的游戲挑戰中增加數字認知,鍛煉觀察能力,自然而然地積累知識、提高能力。
結語
區域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開展區域游戲可以提高幼兒的各項能力,滿足幼兒個性發展的需要。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立足幼兒的興趣需要,不斷優化區域游戲環境,投放多樣化的游戲材料,為幼兒打造良好的學習與成長平臺,助力幼兒的長遠發展。
(作者單位:樂山市機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