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
教師在幼兒園美術區域活動中運用鄉土資源,能夠豐富幼兒美術區域活動的內容,幫助幼兒更好地學習美術知識,激發幼兒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審美能力。因此,在開展幼兒園美術區域活動時,教師可以充分運用鄉土資源,讓幼兒感受美術與生活的聯系,接受優秀鄉土文化的熏陶,從而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念。同時,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取材于鄉土資源的美術活動材料,以充分激發幼兒參與美術區域活動的興趣,增強美術區域活動的效果。
一、在美術區域活動中運用鄉土資源的意義
(一)豐富美術區域活動形式
為了滿足不同年齡段幼兒的需要,在實際開展美術區域活動時,教師需要以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為切入點,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區域活動。而教師在美術區域活動中引入鄉土資源,能夠豐富美術區域活動形式,讓美術區域活動富有生機與活力。
(二)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教師在美術區域活動中運用鄉土資源,讓幼兒切實感受鄉土資源的美,能夠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激發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欲望,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觀察能力及審美能力等。在活動中,教師充分利用周邊特有的鄉土資源,豐富幼兒美術區域活動的內容,使幼兒在鄉土文化的熏陶下進行美術創作,能夠很好地培養幼兒發現美的能力,讓幼兒主動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三)培養幼兒的美術創作興趣
教師在美術區域活動中運用鄉土資源,引導幼兒利用不同的美術創作手法,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表現出來,能夠激發幼兒對鄉土資源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藝術鑒賞能力和美術創作興趣,讓幼兒在豐富的美術區域活動中掌握各種美術創作技巧。
(四)發展幼兒的創新思維
在以往開展美術區域活動的過程中,部分教師認為幼兒美術區域活動就是畫畫,忽略了多元文化資源的作用,將幼兒的思維禁錮在條條框框中,這種教育觀念過于陳舊,不利于幼兒創新思維和創造力的發展。在此背景下,教師在美術區域活動中運用鄉土資源,在實際的美術創作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與創作,能夠極大地彰顯幼兒的個性,促進幼兒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二、美術區域活動中鄉土資源的分類
筆者認為,鄉土資源可以分為天然資源與生活資源兩類。天然資源是指能夠在自然環境中直接獲得的材料,如花朵、小草、石頭、樹葉、樹枝、泥土等。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在草地上、樹林里、田野中收集屬于天然資源的材料,將它們集中存放在手工區,在開展美術區域活動時加以運用,引導幼兒利用這些材料制作出能夠體現當地特色文化的玩具、手工藝品等。通過收集天然資源,教師會發現幼兒能夠更仔細地觀察環境,不起眼的材料在他們的手中也能變成精美的作品。
生活資源是指無法在自然環境中直接獲得但在生活中很常見的材料。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作美術手工材料的物品非常多,只要幼兒仔細觀察,身邊的每一樣物品都可以是開展美術區域活動的材料。這些生活資源不僅能豐富幼兒美術區域活動內容,還可以幫助幼兒從小養成廢物利用、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三、在美術區域活動中運用鄉土資源的策略
(一)開展戶外觀察活動,豐富幼兒的美術經驗
教師應具備發現、選擇、利用當地鄉土資源開展美術區域活動的能力,適當調整美術區域活動的內容,拓展幼兒的學習與生活空間。幼兒園周邊就有十分豐富的環境資源,如清澈的小河、青青的草地、綠油油的小樹林等。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周邊的環境資源,在午后帶領幼兒到這些地方開展觀察活動,為后續的美術區域活動收集素材、積累感性經驗。接著,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美術活動,讓幼兒將自己在觀察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融入其中,創作出富有鄉土氣息的作品,從而豐富幼兒的美術創作經驗。
例如,初春時節,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在草地里、樹林中玩耍,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動植物。當幼兒發現河水緩緩流淌,地上長出青青的小草,枝頭冒出綠綠的嫩芽,小鳥開始嘰嘰喳喳地鳴叫時,他們可能會聯想到兒歌《春天在哪里》,還會不自覺地唱起來。此時,教師可以對幼兒進行引導性的提問:“小朋友們,春天在哪里啊?誰能告訴我呢?”這時,幼兒會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的答案,如有的幼兒說:“在新長出小草的地上?!庇械挠變赫f:“在小魚暢游的河水里?!边€有的幼兒說:“在綠綠的枝頭上?!边@時,教師可以對幼兒說:“你們說的都對,那我們回到教室后用自己的畫筆將今天看到的景色畫下來好不好呀?”此時幼兒大多會回答“好”,并表示要馬上回到幼兒園,畫下自己觀察到的春天。
(二)豐富美術材料,解決材料單一性問題
目前,部分幼兒園的美術材料較為單一,每個班級的材料相差不大,這使得幼兒創作出來的美術作品相似度較高,不利于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而鄉土資源非常豐富,教師將其引入美術區域活動,可以豐富美術區域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升幼兒的藝術素養。
同時,鄉土資源隨處可見,容易收集,制作出來的美術作品豐富、多樣,不僅能夠豐富幼兒美術區域活動的內容,解決材料單一性問題,還可以解決部分幼兒園資金不足的問題。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收集周邊環境中的鄉土材料,將其作為幼兒園美術區域主要的活動材料。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收集形態各異的樹葉,引導幼兒利用這些樹葉制作小船、小狗、小鳥等形象的葉貼畫,從而讓幼兒體會到利用鄉土材料創作的樂趣,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促使幼兒創作出更具創意的美術作品。
(三)豐富美術區域活動形式,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
幼兒園周邊有著豐富的鄉土資源,教師可以充分挖掘、利用這些鄉土資源,開展多元化的幼兒美術區域活動,為幼兒美術區域活動賦予活力,讓幼兒通過這些活動在熟悉的環境中發現美,利用一些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鄉土資源創造美,并在創造美的過程中欣賞美,從而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第一,開展繪畫活動。教師可以開展各類主題的繪畫活動,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與創作,畫出自己見過的美麗景色,表達自己對所見事物的情感。例如,在“季節的顏色”繪畫活動中,筆者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大膽創作。在繪畫結束后,筆者發現有的幼兒畫了紅色的太陽,表示炎炎夏日時的太陽;有的幼兒畫了黃色的太陽,表示凜凜寒冬時的太陽。有的幼兒畫了綠油油的小山,表示初春時的小山;有的幼兒畫了金黃色的小山,表示深秋時的小山??梢?,在繪畫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進行藝術創作,可以提高幼兒對美術區域活動的興趣,促使幼兒創作出富有創意的美術作品。
第二,開展拼貼活動。鄉土資源中有許多造型獨特、色彩艷麗的材料,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拼貼活動,先與幼兒共同分析這些鄉土材料的特點,然后鼓勵幼兒利用鄉土材料制作多種多樣的拼貼畫,使幼兒對鄉土資源和美術創作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使用樹葉、瓜果、蔬菜、石頭等鄉土資源,拼貼出展現當地自然風景的畫作,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從而提高幼兒的美術創作能力。
(四)豐富美術區域活動內容,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在美工區開展活動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主選擇和搭配材料,創作出自己喜歡的美工作品。那些充滿鄉土氣息的資源可以為幼兒提供種類豐富的材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接觸鄉土資源,豐富美術區域活動的內容,激發幼兒創造美、表現美的欲望,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
在美術區域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幼兒審美的多元化,為幼兒營造寬松、愉悅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嘗試利用不同的方法與材料,創作出各具特色的美術作品,以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藝術創作能力。鄉土資源可以使幼兒美術區域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利用具有鄉土特色的素材創作出極具創意的美術作品,以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審美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用小石頭拼出奇特的石頭畫,展現鄉土風情;引導幼兒用花朵、樹葉、枝條等制作成美麗的手工藝品,體現鄉村人們的生活面貌;引導幼兒用稻草、麥稈等編制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手工藝品,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幼兒用泥土捏出精致的泥塑,培養幼兒的鄉土情懷;引導幼兒用毛線編織出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培養幼兒的實踐能力和熱愛小動物的情感;等等。
結語
鄉土資源是幼兒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在開展幼兒園美術區域活動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園周邊的鄉土資源,引導幼兒利用豐富多彩、形態各異的鄉土材料進行藝術創作,以豐富幼兒美術區域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教師還要引導幼兒收集各種鄉土材料,并讓幼兒利用自己收集的材料創作美術作品,使幼兒用心地感受生活,獲得美的體驗,從而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提高幼兒的美術欣賞和感知能力,為幼兒后續進行藝術學習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吳江區橫扇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