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濤
“雙減”政策的推進不僅給學校教育帶來了很大的改變,還改變了大部分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觀念,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效果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更為關鍵的作用。只有實現家校共育,才能夠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在開展家校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多個角度探索落實“雙減”政策的方法,為學生構筑美好的未來。
對于“雙減”政策,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毫無疑問的是,“雙減”是我國當前的社會背景下,既能夠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又能夠培養出國家未來發展所需人才的重要措施,對社會的良性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雙減”的核心在于減負增效,這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和家長需要攜起手來,一起思考當下應該怎樣教育學生,怎樣用科學的方式為學生打造高質量的學習環境,從而實現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
一、“雙減”背景下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雙減”以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這意味著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要擺脫傳統的教育觀念,密切合作,關注學生能力、素養及知識等多個層面的協調發展,構建符合學生自然成長規律的教育模式。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對學生的成長起到關鍵影響的兩種教育,家庭教育更是有著終身性、穩定性的影響力。相關調查顯示,近七成的家長愿意參與課后服務,但筆者發現部分家長對“雙減”存在認識不足甚至誤解的情況,這給學校落實“雙減”政策帶來了一定的阻力。
基于此,教師有必要探索家校合作的新路徑,幫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給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加融洽的環境,以提高教育的綜合效益,使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中小學家校合作中的觀念沖突
隨著“雙減”的持續推進,一線教師在思想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受限于自身的教育觀念,部分家長的教育理念更新速度較為緩慢。在當前的中小學家校合作中,教師和家長在許多方面出現了觀念上的沖突。
首先是對學生學習認識的沖突。部分家長認為,知識學習情況是判定教育質量的唯一標準,是教師應當努力的方向。但教師明白教育不只是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那么簡單,更要關注學生在道德、心理等多個層面的發展,也就是要真正實現學生的“成人”教育。因此,家長和教師之間出現了沖突。
其次是關于學生品德教育的沖突。新課標強調立德樹人,“雙減”的推進也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讓學生成長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的綜合型人才。家庭教育是教育活動的重要環節,對教育改革和政策實施有著重要影響。但部分家長未將品德教育作為家庭教育的首要目標,這導致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在理念上不能夠完全統一,容易使學生在品德方面出現“兩張皮”的現象。
再次是對課后服務的認知存在沖突。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大部分學校嘗試對學生進行以藝術教育為主的課后服務,減少了學生的作業量。對此,部分家長擔心在作業量減少、校外學科類培訓又被取締的情況下,學生難以掌握相關知識,因而對學校實施的課后服務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與學校教育理念產生沖突。
最后是教育責任劃分上的沖突。在學校,教師是對學生實施教育的主體,在家里,家長是實施教育的主體,雙方都有責任教育學生。但出于各種原因,部分家長和教師在合作的過程中沒有明確對方和自己的具體責任,導致在孩子的教育上出現問題時,容易互相埋怨。
三、“雙減”背景下家校合作的實施路徑
(一)直面問題,允許沖突公開
隨著“雙減”政策的推行,教師遇到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部分家長的不理解,這些家長認為“雙減”不利于孩子的學習。如果教師不正視這一點,繼續忽視家長的真實想法,不及時更新教育方式,只會導致矛盾越來越尖銳。
實際上,有矛盾并不可怕,矛盾能夠暴露出切實存在的問題,引導人們反思自己的一些行為。教師和家長要正確認識問題與沖突,并尋找解決問題與沖突的方法。教師要主動與家長進行溝通,在矛盾沒有擴大之前,和家長一起理性地分析問題,在溝通過程中達成共識。
在“雙減”政策的推進過程中,教師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給孩子布置作業的問題,這也是部分家長不認同“雙減”的原因。在部分家長看來,孩子只有做較多作業才能記住相關知識,況且在過去許多年的認知經驗中,這種方法對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確有一定的作用。但過去的很多教育案例表明,這樣機械式的學習對學生的思維習慣的形成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對此,教師要想辦法,通過講事實、擺證據等方式,讓家長理解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意義,了解為了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教師會做出哪些努力,以真正和家長之間建立起和諧共生的關系,共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努力。
(二)確保溝通渠道暢通,相互理解
家校合作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溝通的過程,只有充分溝通,才能讓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暴露出來,促使教師和家長團結在一起,共同探索增強教育效果的方法。在現階段的中小學家校合作中,教師向家長表達意見比較頻繁,但家長很少主動提出想法,這導致家校合作的氛圍看似比較溫馨,實際上家長發現的問題被擱置,給家校合作的推進埋下了隱患。對此,教師要主動構建開放的家校溝通渠道,讓家長有更多的機會提出建議,以增強家長對學校教育的信任。
第一,教師要主動轉變思想觀念,樹立為家長和學生服務的理念。教師在家校合作中往往承擔著引導者的角色,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在和家長溝通時只需要單方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師一味地保持權威思想,不允許家長提出意見,那么家校合作就無從談起。家長作為陪伴學生時間最長的人,也有很多值得教師借鑒的經驗。教師要形成正確的溝通觀念,謙虛地對待家長所提出的意見,讓家長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從而使其樂于配合學校開展的各方面的教育工作。
第二,家長要不斷提升教育素養,主動學習各種科學的教育方法。部分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因而將教育孩子的工作全盤托付給教師,這顯然是錯誤的。在教育改革逐漸深入的當下,家長應主動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并將自己的想法及時傳達給教師,與教師一起教育孩子,為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而努力。
(三)制訂培訓計劃,深入推進合作
“雙減”政策不僅影響著學校和教師,還對家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何讓家長更好地適應教育環境的改變,更好地發揮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的協助作用,是學校應當思考的問題。對此,學校可以根據自身在家校合作中存在的不足,制訂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通過培訓提高自身能力,從而提高家校合作的質量。
首先,培訓計劃要密切結合教師在家校合作中面臨的問題,包括如何向家長介紹“雙減”的意義、怎樣讓家長理解延時服務的好處、如何化解家校溝通中產生的矛盾、如何優化課后服務質量、怎樣減輕教師自身工作的壓力、如何分層次減輕作業負擔等,確保教師形成減負共識,實現計劃與實踐密切結合。
其次,培訓計劃要充分考慮到學校教師的實際接受能力,探索適合教師特長的延時服務模式,盡量不要占用教師的休息時間,確保教師有充分的時間探索提高課后服務質量的方法,切實保障家校合作的高效進行。
最后,學校可利用專家講座、家長會等方式開展家長培訓工作,但要考慮大部分家長的需求,且不能影響家長的正常生活,同時要利用視頻、圖片等資源,引導家長及時了解學校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以提高家校合作的質量。
(四)借助網絡平臺,深化家校合作
“雙減”背景下,為了更加深入地開展家校合作,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要利用網絡平臺促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工作相互銜接,并開展豐富多彩的家校合作教育活動。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當下的教育環境,家長要把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通過網絡平臺及時反饋給教師,以進一步深化家校合作。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定期發布適合孩子學齡段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更好地發揮家校共育的作用,讓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態度,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結語
“雙減”政策在教育活動中的落實對于學生的終身發展來講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應當引起教師和家長的足夠重視。教師要承擔起監督和引導的作用,在充分理解“雙減”的意義和思路的基礎上,幫助家長找到適合的教育方向,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開展家校合作,從而推動“雙減”政策的落實,鞏固教育改革的成效。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五里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