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穎博 陸軍特色醫學中心骨科(大坪醫院)副主任醫師
膝關節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走路、跑步、爬山等活動都離不開膝關節,它可能會更早的出現退行性的改變,所以民間一直有“人老先老腿”的說法。如果一走上坡路或者上下樓梯的時候感到膝關節疼痛,這就有可能得了膝關節骨關節炎,疾病后期可能引起明顯疼痛、關節變形甚至殘疾,給患者、家庭和社會都帶來的極大的身體和經濟負擔。
什么是膝關節骨關節炎呢?
膝關節骨關節炎是一種因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化引起的以骨質增生為主的關節病變,臨床上以中老年人群發病最為常見,女性多于男性。骨性關節炎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與年齡增長、骨質疏松、體重過大、關節損傷、關節面受力不均衡等多種因素有關。
膝關節骨關節的有哪些臨床表現呢?
由于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的關節軟骨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各種原因導致的退變和磨損程度逐漸加重,當失去軟骨的保護時,走路時上下關節的骨頭直接接觸和碰撞,刺激骨膜及周圍的滑膜上的豐富神經末梢,就會感到膝關節疼痛。初期疼痛為陣發性,后為持續性,在負重、長距離行走時加重,上下樓梯和下蹲疼痛明顯。繼續發展出現膝關節活動受限,甚至走路一瘸一拐。部分患者可見關節腫脹,嚴重者可發展為關節畸形。
得了膝關節骨關節炎,日常生活應該注意什么?
1.管住嘴:超重或肥胖的人更容易發生膝蓋疼痛,因為額外的體重使得關節過度負荷。減肥和控制體重有助于長期緩解膝關節疼痛。
2.選對鞋:應該穿舒適的運動鞋,不要穿高跟鞋,舒適的運動鞋的緩沖功能能夠對膝關節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3.多保暖:雖然目前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潮濕和寒冷是骨關節炎的直接病因,但是膝關節如果遇到濕寒,會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使得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癥狀加重,很多患者在冬季的癥狀要重于夏季。所以遠離濕寒的環境對于保護膝蓋來說非常重要。要保持衣褲的干燥,注意保暖,必要時可以帶護膝保護。
4.避免損傷關節的活動:上下樓梯、爬坡上坎、提重物、長時間下蹲、跪等均會增加膝關節的負擔,造成膝關節損傷的加重。

5.合理運動:得了骨關節炎并不是完全不能運動,相反,適當合理的運動有助于骨關節炎癥狀的緩解。當然了,選擇正確的運動就會事半功倍,選擇錯誤的運動則會南轅北轍。損傷膝關節的運動包括爬山、深蹲、跑馬拉松等??梢赃x擇游泳、散步、慢跑、太極拳等運動。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藥物治療:非甾體類抗炎藥是治療骨關節炎的一線藥物,其他的包括軟骨保護類藥物、局部外用藥以及關節腔藥物注射等藥物。
2.物理治療:物理療法多種多樣,包括電療、紅外線、水療、超聲治療等。
3.運動治療:循證醫學證據表明,運動治療能夠有效緩解關節疼痛、改善功能,并延緩終末期手術干預的時間,是一項安全且有效的保守治療方法。包括力量運動、耐力運動、平衡運動、協調運動等。運動治療的目的是減重、增強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緩解骨關節炎癥狀。
4.手術治療:當骨關節炎進入了中晚期,如果上述的所有治療方法都無法取得效果,同時病人的癥狀還在持續性的加重,甚至嚴重影響生活時,則需要考慮手術治療。膝關節關節鏡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通過很小的切口放入關節鏡后可以直觀的觀察膝關節內的病變,對關節進行灌洗,修整關節面、半月板以及滑膜病變,關節鏡手術后患者的癥狀往往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但當關節間隙明顯狹窄、嚴重增生甚至出現畸形時,各種治療方法均已不能有效緩解癥狀,則需要采取“終極手術”的方式,就是人工膝關節置換術。隨著關節外科的發展,手術技巧和人工材料的不斷提高使得關節置換術變得更加安全、可靠。人工關節一般可以使用25年以上,但仍會存在置換后的假體磨損,術后應按照醫囑正確使用和保護人工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