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邵鳴 肖玉珍 王新安(山西省永濟市肝膽胃病專科醫院)

世界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醫生有“三大法寶”,分別是語言、藥物和手術刀。
作為臨床醫生,每天要面對大量的就診患者,因患者就診時間有限,醫生要面對大量的就診人群,溝通交流,面面俱到,精力是有限的。眾多的醫生可能有這樣的體會,每個門診日工作下來,也是累的夠嗆,有時連上個衛生間的時間都緊張,面對一位又一位的患者,他們期望的眼神,有的外地患者提前預約,有的凌晨4、5點就從家里出發,甚至有的提前1、2天就開始動身,我深知患者就診的不容易。筆者也曾住院兩次,體驗了患者的角色,體會是:患者不是好當的。作為肝病科醫生,經常有患者會問:什么是大三陽?什么是小三陽?什么原因導致的肝硬化?肝硬化的注意事項是什么?乙肝抗病毒口服的藥物需要服用多長時間?是終身服藥嗎?注意事項有哪些?脾臟腫大害怕嗎?丙型肝炎能治好嗎?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怎么回事?
今天先談一下最常見的慢性乙型肝炎,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這一話題:1.要在肝病專科醫院醫生指導下評估病情,以決定是否啟動抗病毒治療。2.醫生安排的一旦起動抗病毒治療,要遵醫囑堅持用藥,不要隨意停用藥物。3.有的患者是上網查詢,自行啟動抗病毒治療,這是不對的做法。4.有的患者因經濟原因,自己服用抗病毒藥物,如阿德福韋酯,這個藥物抑制病毒復制起效較慢,而且不是目前最新乙肝防治指南中推薦的抗病毒首選的藥物,目前首選的藥物為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應選擇快速、強效、高耐藥屏障的藥物。5.有的患者一直服抗病毒藥而不做復查。6.部分患者服用抗病毒藥物依從性差,認為乙肝病毒定量結果陰性了,自認為病情穩定,隔日服用抗病毒藥物,或者間斷服用藥物,這都是不對的。有一位肝友就是慢性中度乙型肝炎,長期服用恩替卡韋治療,近一年來依從性差,自行間斷服用藥物,因無不適感覺,也不去醫院復查,兩個月來醫院就診,乙肝病毒定量為10的6次方,調整為丙酚替諾福韋酯服用1個月后復查乙肝病毒定量結果為陰性,繼續隨訪中。
曾經有一位患者說,每次來您這里看病,回去的一段時間心情都特別好。醫生與患者多溝通交流,及時的鼓勵患者,給患者傳遞戰勝疾病的信心,這就是語言的力量。
張阿姨,女,60歲,診斷為:肝硬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因兄弟姐妹都有慢性乙肝、肝硬化,她的一位弟弟最后因肝癌、肝硬化去世,有一次來就診時她給我說,這次我來看病,我把家里收拾的整整齊齊,走時再看家里一眼,我怕我回不到這個家了。這就是慢性肝病,不僅對身體是折磨,對患者的心理也是創傷,這也是為什么現在的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不僅要看見疾病,還要看到患疾病的人,環境、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和患者多溝通交流很重要。張阿姨現在心情、心態好了,病情也穩定。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糖尿病的病人越來越多了。如糖尿病的五駕馬車:飲食、運動、藥物、血糖監測、健康教育,缺一不可,充分說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這里就要用到語言,讓患者認識到疾病的危害,更好地做好配合。糖尿病對全身都有影響,如:心腦血管、腎臟、神經、眼等多臟器的影響,血糖控制好,對全身都好;血糖控制不好,對全身都不好,也影響其他疾病的康復。慢性肝病如合并2型糖尿病或者肝源性糖尿病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經常給患者發放糖尿病健康處方、慢性肝病健康處方等,避免患者及家屬短時間內記不住醫生說的很多內容。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脂肪肝的人群越來越多了,除了健康宣教,并發放脂肪肝健康處方,慢性肝病(如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臨床上也不少見。
在醫院就診的過程中,因時間有限,醫生也不可能將眾多的科普知識傳授給就診人員,我們會整理成文字,以健康處方的形式發給就診人員,讓他們回家后再詳細的看,從而利于執行,利于疾病的康復。包括現在有微信了,我們可以把這些健康處方發在就診人員的微信上,讓他們隨時可以看到。有時候我經常對就診的朋友說,您把這詳細的看一看,您落實到位了沒有,執行的怎么樣? 健康處方就是醫生的語言,從而時刻提醒他,這就是語言的價值。
漫漫人生路,誰都會得病,只是病不同,估計每個人都有生病的體會,那一刻覺得健康是多么的重要!我們可以關注專科醫院的公眾號,其中有很多的科普知識,慢慢的學習領會,落實到行動中,對疾病多一些認識,才能正確面對疾病并配合,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在肝病領域要多關注肝博士雜志,其中有許多科普文章等,讓廣大患者朋友受益。在就診過程中可以添加臨床醫生的微信號,這樣以后可以及時咨詢醫生,臨床醫生會耐心解答疑問,合理的建議為您的肝病康復保駕護航。把語言轉化為科普文章,把語言轉化為科普視頻,把語言轉化為健康處方,這樣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落實到行動中,從而改掉一些不良習慣,有許多疾病就是不良習慣導致的。
延伸至其他學科,道理是一樣的,作為臨床醫生,請不要吝嗇您的語言,能幫助更多的就診朋友,能讓更多的就診朋友受益,是我們的初衷,注重語言的力量,能用語言解決的不用藥物,能用藥物解決的,不用手術刀。惠及更多的民眾,每位臨床醫生都是科普的宣傳者,為我們的職業驕傲!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