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 敏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主動來一場“學習革命”的號召,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提出的建設“技能型社會”的理念和戰略,我們聚焦教案的革命。“學歷案”概念一經華東師范大學崔允漷教授提出,就受到了眾多學者的支持和推廣。崔允漷教授充分論證了大單元教學對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必要性。大單元教學在中職語文課標中描述為15 個專題教學。專題在語文教學情境中,可以是師生共同探討的感興趣的語文話題,可以是從學習內容中提煉概括的具有語文學科特征的主題,也可以是具有語文學科研究價值的問題。根據中職語文課程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選擇“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作為學歷案使用的突破口,圍繞真實的語言運用情景,設置大項目組織專題教學內容,撰寫專題學歷案供師生使用。讓學生依據學歷案,運用語文知識、語文技能和語文學習方法,演習學習資源,在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語文能力,發展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課前,將整個專題的學歷案發給學生,建立專題的整體印象。學生初步瀏覽整個專題的內容,明白本專題的學習目標和任務,知道要做成什么、何時做什么。
課中,教師按照專題學歷案設計的思路實施教學,指導學生用好學歷案。
學生面對職業生活中的“大挑戰”——訪談職業榜樣產生興趣,主動獲取知識并思考:為何學、學什么、怎樣學,開啟專題學習。接下來,每課分三個層次:了解文體特點→ 聚焦文本特質→在實踐活動情境中運用,實施進階教學。
教師引導學生用好“資源與建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運用實用文閱讀策略,掌握文本內容,了解服務對象、運用實用文參與當代生活和企業文化建設,完成子項目1,到達臺階一。如在學習《科學是美麗的》時,以《飯店服務禮儀》中普遍穿高跟鞋接近人體黃金比例為例,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理解科學美的源泉:簡單、深刻、普遍,突破難點,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南州六月荔枝丹》通過企業VR 全景技術創設職業生活情境,將文中的詩意遷移到木子菜、木子景、木子特產的命名中,形成《詩意木子》,參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師用專題學歷案幫助學生搭建通向目標達成的腳手架。凡是學生通過專題學歷案能學會的教師可以不教,當學生有問題或想法時,教師通過講解、啟發、追問、演示等途徑介入。如《飛向太空的航程》一課,學生在回顧我國航天發展歷程中的重大事件,提出神舟五號發射并非是中國航天的終點。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師生在課堂上共同梳理2012 年至2023 年中國航天的重大事件,達成深度有效互動。使用專題學歷案使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課堂是“學”堂,是與大家交流想法與觀點的場所,從而讓質疑、爭論、分享成為課堂的常態。如在《中秋月》品讀古詩中的科學現象時,各小組代表提出本組感興趣的詩句,其他小組解釋其中的科學道理,全班同學成為一個共生共長的學習共同體。
教師通過講解,啟發學生認識介紹工藝流程這種口語交際方式,積極參與介紹地方金牌小吃饃饃的制作工藝流程,完成了子項目2,到達臺階二。
教師通過創設職業情境,讓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練習,掌握啟事的內容和格式,完成了子項目3,到達臺階三。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參與活動“訪談職業榜樣”,感受職業生活,完成了大項目,到達教學終點,達成專題教學目標。
課后,教師提醒學生養成整理專題學歷案的習慣,使它成為自己的學習檔案。通過課后翻閱專題學歷案,不斷溫故知新,建立新舊知識的關聯,做好自己的知識管理。
在整個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轉變了角色,把自己當成“導游”,把學生當成“游客”,借助專題學歷案,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習機會的分配者、學習信息的收集者,學習迷津的指點者,學習經驗的創造者。學生基于專題學歷案,展開專題學習的全過程,積極完成專題學歷案預設的各種學習任務,主動建構多樣化的學習經驗,通過做中學、說中學、悟中學、教中學,實現預期的學習目標。
專題學歷案的使用幫助學生轉變了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學習。主要表現在:課堂參與度大大提高,學生變得更想學了;能自主、自信地調控學習經歷,學生變得更會學了;對學習目標、路徑、掌握標準的了解變得清晰,學生的學習變得更有效率了,基本解決了學習中的困難,有效達到教學目標。
數據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整體教學效果良好。問卷調查學生使用專題學歷案后學習的變化情況,該指標下共有8 個題項,對于每個題項,學生的回答分為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 級,對應分值從1—5 分。學生完成項目活動后,了解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體特點的有28 人,占93.33%;體悟到科學是美麗的“靚點”和中國科學家的“特質”的有26 人,占86.67%;有了學習、追趕和立志超越的目標的有28 人,占93.33%;對專業、職業、就業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對職業規劃有了新的期待,對就業前景充滿信心和期望的有29 人,占96.67%。學生自我評價平均分為80.77,同伴評價投票評選出最佳對話錄。整體教學效果良好。
課堂觀察結果顯示學生更新了對專業、職業、就業的認識。課堂觀察顯示: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熱烈討論問題,積極查找資料,認真閱讀文本,開心參與游戲。學生和職業榜樣面對面訪談時,熱情高漲,熱點話題關注到時事新聞。學生對專業、職業、就業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對職業規劃有了新的期待,對就業前景充滿信心和期望,積極完成學后反思,指向核心素養,達成教學目標。
學生根據自身差異自主選擇不同層次的作業,完成度高,質量好。學生作業《詩意木子》在尋訪職業榜樣時作為禮物送給企業總經理,得到高度評價。
整個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到人文素養的重要性,達到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要求——具有較好的人文素養和良好的表達溝通能力。在言語實踐中,結合專題學習內容感受勞動之美、職業生活之美。能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現美和創造美。
為了強調學生立場,對實用文學習活動采用專題設計,以學習二十大“技能成才 強國有我”之“尋訪職業榜樣”為項目活動載體,采用項目教學對所選教材內容進行內容重構,選擇專題學歷案為教學改革的新嘗試,打破學科內外的界限,創設與行業、企業相近的教學情境,挖掘專業學習中的語文元素,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助力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運用專題學歷案教學,師生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在此期間,發現了一些新問題,亟待解決。踏上教案革命之路,希望新的教學既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又能推進教學專業化,促進教師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