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主要圍繞新時代下原創紅色歌曲在演唱技巧、演唱形式、創作技法、編曲方式、體裁內容等方面呈現出來的“新”現象進行研究,以第十六屆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獎”獲獎歌曲(下文簡稱“獲獎歌曲”)為例來進行論證。全文簡單論述了新時代原創紅色歌曲的定義、歷史背景與演變過程。通過不同類型的獲獎歌曲重點分析新時代中國原創紅色歌曲在演唱技巧、形式、表現力與創作形式等方面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原創;創新;紅色歌曲;演唱創作;新表現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2—100—03
一、新時代原創紅色歌曲的定義及歷史演變過程
紅色歌曲是順應時代、順應革命而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實踐的產物。在本文中提及的新時代原創紅色歌曲主要是指立足于新時代的政治文化背景,由當代詞曲作家新創作出來的能引領時代發展趨勢、反應人民社會生活的、宣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新的創作歌曲。
紅色歌曲發展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它從一開始以工人運動為創作源泉,以歌唱嚴酷斗爭、偉大領袖、工人運動為主要內容,以民歌、小調的舊調重彈注入新詞的創作模式,到利用群眾喜愛的山歌、小調和接地氣的歌詞來進行獨立創作,再到借用西方和聲、曲調的創作模式,融入地方民歌、山歌、小調的精華部分,創造出具有鮮明民族性、藝術性、時代性的中國紅色歌曲,其創作與演唱形式已獨具特色。直至今日,新時代原創紅色歌曲不再延續革命與建設時期的內容,而是以其獨有的樣子呈現出來。在體裁內容方面,甚少有直抒胸臆、“喊口號”“說空話”的作品了,通常是以一個主題思想為中心并圍繞其藝術性地展開,隱晦地在意蘊中去表達,通俗來說就是“紅而不紅”。在曲調創作和編曲方式上,音樂的形式更加多元,流行、戲曲、民歌、搖滾、說唱、國風、民謠等元素都運用其中。在演唱方式、技巧和表現力上也呈現出多元化發展和新的趨勢。無論是經典紅色革命歌曲還是新時代創作的紅色歌曲都是對“紅色”精神與文化的傳承,體現著紅色文化深厚的根基,并與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文化融為一體,成為新時代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與中國精神的文化底色。
二、新時代中國原創紅色歌曲的演唱、創作新表現
第十六屆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獎”獲獎歌曲有11首,分別是《領航》《一起向未來》《春風十萬里》《面朝東方》《少年(建黨百年版)》《你笑起來真好看》《好兒好女好家園》《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前》《我的答案》《珞巴少年》。縱觀以上這幾首歌曲,我們可以看出它們在題材內容上選擇的都是充滿正能量的、積極向上的、鼓舞人心的、抒發老百姓純真情緒情思的作品,都屬于新時代原創紅色歌曲的概念范疇。而它們表現出來的新特點為:演唱方式上以合唱曲目居多,從唱法和作曲、編配上來講卻是以流行唱法、流行音樂元素為主,獲獎的作品較之以前也更加傾向于傳唱度高的作品了。故,新時代中國原創紅色歌曲在演唱和創作上的新表現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演唱形式豐富、唱法多樣
按照演唱形式不同我們可以將以上歌曲分為合唱、獨唱、對唱、重唱四種類型,按照唱法不同以上獲獎歌曲可分為五大類,即美聲唱法(《領航》《春風十萬里》)、美通唱法(《面朝東方》)、民通唱法(《好兒好女好家園》《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流行唱法(《一起向未來》《少年》《你笑起來真好看》《前》《我的答案》)和童聲唱法(《珞巴少年》)。不同唱法的作品體現出了新時代下中國聲樂對演唱者提出的新要求:那就是“聲音必須服務于作品”,在科學的發聲方法下選擇不同的音色演唱出符合作品情感情趣的聲音。故而,無論是哪種聲音都應先立足于科學性,培養聲樂基本功。
聲樂基本功培養的總體原則是立足于“多樣性聲樂教學”的理念和方法,以“科學性”為根基,將科學性、民族性、時尚性、藝術性結合起來,不斷進行探索與創新。努力追求在“科學性”下體現不同作品的“風格性”的美學思維。歌曲《領航》和《春風十萬里》就很好的體現出了“科學性”,是典型的美聲唱法的歌曲。那么何謂“科學性”?根據本人多年研究與教學所得,總結有三:
(1)流暢的呼吸運用: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是關鍵。采用胸腹聯合呼吸法,開喉吸氣,感覺有涼風吸入喉嚨眼,感覺喉部四周的肌肉有明顯地往四周擴開的狀態,并順著喉嚨管往下走,形成一個人字形的氣流走向。肺部氣壓增到最強,橫膈膜往下放,小腹以及腰背同時往外擴張,完成歌唱的吸氣動作。接著保持住橫膈膜往下,腰背擴張的狀態讓氣流順暢的通過聲帶產生振動,唱完一句話,完成呼氣動作。依此反復,形成流暢通順的、有足夠氣息支撐的呼吸。
(2)穩定的支點和高位置:首先,要講一講圓規心這個概念。提出這個觀點的是著名聲樂教育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馬秋華教授。是說以胸前第二顆扣子為圓規心,圓規心必須非常堅硬,模擬圓規運行動態,圍繞著圓規心畫圓,中低聲區劃小圓,高聲區劃大圓。將這個支點貫穿整個歌唱的過程,我們聲帶的閉合、聲線的集中、漂亮的音色全靠它。其次,保持住高位置也至關重要,但高位置絕對不能去找更不能去往上夠,只需要歌者在演唱時口腔一直保持“打哈欠”“涼風”“聞花香”“驚訝”的感覺,保持上口蓋抬起,軟腭抬起的動作,便已經達到高位置的狀態了。最后把上下貫通,便形成了統一的通道,配合上氣息產生正常的泛音與共鳴,在共鳴腔內去演唱,不因音量的大或小去擠壓聲帶,做到以上幾點,此時聲音呈現的是一種“通、松、透、亮、潤”的色彩。這一觀點應用在藝術實踐與教學中得到了有效的反饋,能夠快而準地解決鼻音、高音困難、嘆不下去、往后倒等問題。
(3)水平線與垂直線相統一:即,通道與音色的關系。水平線是指音色、聲線;垂直線是指通道,二者缺一不可。為了通道而忽略音色便會造成聲音“假大空”的現象,反之,一味追求不適合自己的不自然的音色則會令聲音“擠、卡、捏”。故而,尋找到二者之間的平衡中心點十分關鍵。

“科學性”的要求是整個演唱體系中最基礎但也是最根本的存在,在“科學性”的支撐下,我們才有可能去實現不同的風格。而“風格性”在以上獲獎歌曲的美通、民通、流行、童聲唱法中也可一目了然。例如阿魯阿卓演唱的《好兒好女好家園》,這是一首用民通唱法演唱的歌曲。阿魯阿卓的聲音自然流暢、音色干凈明亮,主歌部分采用敘說方式和流行唱法中的弱混表達細膩的情感和聲音的松弛、穿透力,“男兒”“女兒”的“兒”字采用真假聲迅速轉換并用潤腔過度的處理方式,體現了歌者獨特的嗓音特點和發聲技巧,也體現了民族和流行兩種發聲方式的融合。副歌部分延續了主歌部分的演唱特色,適當地使用倚音和滑音等潤腔,能夠極大地彰顯民族特色和中國語言的韻味美。既有原生態唱法,展現聲音的高亢明亮,也有流行唱法的強混技巧,更有氣聲的運用。例如“天這邊,地這邊”這句的“這”字在g2上,最后結束句中“家園”的“園”字停留在了f2上(見譜例1),這兩個音對于女聲流行唱法來說都屬于極高的音區,是純真聲比較難達到的音域,阿魯阿卓非常熟練的運用頭腔、鼻咽腔、胸腔共鳴相結合的技巧鏗鏘有力地表達出了一幅美麗家園的畫面,充分表達了每個中國人心中蕩漾著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她的演唱首先離不開科學性,也就是扎實的聲樂基本功的根基力量,其次,體現了民族性、時尚性。這樣的演唱既不是純粹的流行,也不是通俗意義上的“民通”或“美通”,而是真假聲混合比例運用得當、氣息支撐扎實、支點平衡絲滑的中國聲樂的體現,是中國聲樂民族性的彰顯。這樣的演唱方式盡顯“中西結合”,即根據作品的風格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唱法,即使是同一首作品也可以采用幾種不同的唱法,爭取模糊掉唱法的邊界,實現傳統與時尚的融合、民族與流行的碰撞,探索出一條更適合中國人的、更受中國老百姓喜歡的中國聲樂作品演唱的新方式。
(二)詞曲創作、編曲風格的流行性傾向與音樂元素多樣化趨勢
首先,在歌詞創作上的共性為點面結合、虛實互建;情理共融、走心動情。例如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整首歌歌詞沒有一個“愛”字,卻把愛體現得淋漓盡致,傷感和遺憾貫穿其中。又如由湯非演唱的《面朝東方》,它的故事背景圍繞戰爭時期新四軍奮勇抗戰的“東進序曲”展開,采取以點及面、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贊頌了中國共產黨有信念、有擔當的意志和“鐵軍精神”。但縱觀全詞,雖沒有一個字在述說革命的艱難與戰爭的殘酷,卻好似句句話都在表達硝煙彌漫的壯烈與如今幸福生活得來的不易;雖沒有一句話是直接點題,卻又在字里行間吐露著老一輩革命人的勇氣、擔當和堅定的信念。雖然不是直抒胸臆“喊口號”“表決心”,卻從中感受到了熱淚盈眶與初心使命。
其次,在作曲技法上體現時代性與創新性。縱觀新時代原創紅色歌曲的歷史演變背景,力爭創造出“雅俗共賞”的、體現“時代聲音”的當代聲樂作品成為了創作者們爭先達到的目標。由于現代社會物質生活的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生活、對“美”的需求越來越高,對音樂藝術的審美能力也不斷提高。在百花齊放的當代聲樂藝術作品中,能夠獲得老百姓喜歡并具有流傳性的一定是繼承與創新合二為一的作品,一定是能夠滿足時代性與創新性的直達人心的作品。因此不論是哪種形式的聲樂作品在進行創作時都不能脫離社會和人民,不能脫離當下的社會生活,一定要立足傳統,反應人民群眾心聲,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這樣才能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作品。無論是《好兒好女好家園》還是《面朝東方》亦或是以上獲獎歌曲中的其他作品,無不是擯棄傳統的、過于古舊的、純民族調式或借鑒民歌山歌小調的作曲手法,而是融入現代的、流行的創作手段。除了使用純粹的自然音階、和聲曲式結構來進行旋律創作以外,還會利用各種特殊音階來進行創作,融合民族調式和西洋調式。在編曲上也會使用更多地流行音樂元素,把大氣磅礴的交響樂與流行電聲樂隊融合在一起,會更多地選擇Atmosphere的風格,編入流行搖滾的動感節奏,賦予作品更多時尚與新潮的元素。
(三)適應市場化需求,藝術性與傳唱度統籌兼顧
紅色經典歌曲的成果證明每個時代都有符合當時時代背景、文化的歌曲風格,而在新時代的中國,紅色歌曲的創作與演唱一定要在緊扣“紅”的主題思想下,融合現代的、流行的元素,創作出更加接地氣的,具有藝術高度與市場流行度的作品。總之就是要“好聽、耐聽”!《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之所以能達到上億的播放量,長時間蟬聯各音樂榜單第一的成績,一方面是由于它共通共情、喜聞樂見的主題思想,朗朗上口的旋律,即使是非音樂專業人士也能在聽幾遍后就唱出一二。另一方面是它的受眾群體非常廣泛,無論何種性別、年齡、貧富、文化皆可唱,如此這般使得它的傳唱度和影響力迅速上升,最終在“五個一工程獎”中占得一席地位。諸如此類的歌曲還有《少年》《你笑起來真好看》等。《你笑起來真好看》這首歌曲在各大音樂平臺被分類為流行、兒歌,可能它的獲獎會讓大多數人感到詫異,但仔細分析研究后會發現這首輕松愉快的小曲立意深遠、中心思想深刻、藝術性極強,且充滿記憶點,幾乎能達到“過耳不忘”“聽后即會”的程度。歌詞短小精悍,總共四句話,創作的初衷是將該歌曲獻給自己的女兒,表達對孩子無限的喜愛之情與愿其快樂成長的期望。在藝術性的語言與旋律的加持下,這首歌曲不再僅僅是對某一種單一具象個體情緒情感的表達,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根據每一個人的經歷和當下感受的不同就能產生完全不同的情感刺激。它所延伸出來的積極向上、溫暖和煦卻又堅定的力量撫平著每一個正陷困境中的人們的心靈,激發斗志,笑對人生,堅持不懈,永不言敗。
三、結語
紅色歌曲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的進程中占據過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響力的,它是時代的產物,是歷史的見證者。它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偉大的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創造并積累起來的,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不屈的民族精神,體現了人民和時代的要求,是時代精神的展現。對紅色歌曲、紅色文化的研究也遠不止于此,新時代中國原創紅色歌曲的創新與發展也勢在必行。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將紅色原創歌曲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還需要每一位創作者共同努力與不斷向前推進。
基金項目:本文系武漢音樂學院2022年校級科研項目資助成果(項目編號:2022xjkt08)。
作者簡介:尹一羽 (1990—),女,漢族,湖南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民族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