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寶華,劉 悅,王 越,羅永梅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 100191
非計劃性拔管(UEX)指不經醫護人員同意,病人將管路拔除,亦包括醫療操作所致的意外拔除[1]。非計劃性拔管是重癥監護病房(ICU)有創機械通氣病人及普通住院病人的主要并發癥之一[2]。據報道,住院病人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率為1%~43%[3?5]。預防非計劃性拔管是提升護理質量、保障病人安全的重要工作內容。因此,探討國內非計劃性拔管護理研究的熱點,了解非計劃性拔管護理研究的發展趨勢,明確該領域內存在的問題,可為護士的臨床工作提供參考,并提示非計劃性拔管研究領域的研究方向。本研究以文獻計量學為基礎,基于共詞聚類及可視化分析功能,檢索我國近10 年非計劃性拔管相關文獻,分析該領域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為護理臨床工作及后續研究提供依據。
1.1 數據來源及篩選 檢索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檢索時限為2010 年1 月1 日—2021 年12 月31 日。采用精準匹配,檢索主題詞為“非計劃性拔管”以及關鍵詞為“導管滑脫”“意外拔管”“導管脫出”“管道滑脫”的相關文獻。
1.2 文獻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與非計劃性拔管主題相關的文獻,不限制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排除標準:①會議文獻;②征文等通知類文章。
1.3 研究方法 由兩名研究者分別閱讀文獻題錄信息,嚴格按照納入、排除標準篩選文獻。將篩選出的題錄 以Refworks 格 式 導 入CiteSpace(5.8.R3 版 本),Timespan 為2010—2021,時間區分為1 年,每個時間切片選擇TOP50,連線強度選擇Cosine,網絡裁剪選擇Minimum Spanning Tree,MST 生成關鍵詞共現情況,對關鍵詞中的高頻詞進行聚類分析,并對關鍵詞的突現度進行突現分析。
2.1 基本情況 共檢索到文獻3 401 篇;經過篩查,排除不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文獻446 篇,最終對2 955 篇文獻進行數據分析。
2.2 作 者 分 析 在CiteSpace 中,Node Type 選 擇“Author”,閾值c、cc、ccv 分別設置為(2,2,20),得到文獻作者研究圖譜節點共428 個、連線175 條,密度為0.001 9。以第一作者發文3 篇及以上者有33 人。發文作者共現關系如圖1。

圖1 我國非計劃性拔管文獻作者共現知識圖譜
2.3 主題詞共現知識圖譜分析 利用 CiteSpace 軟件繪制主題詞共現譜圖,其中時間區間選擇2010 年—2021 年,Years Per Slice 選 擇1,Node Type 選 擇“Keyword”,頻次閾值設置為Top 50,即每年頻次前50的關鍵詞繪制共現知識圖譜。分析可得,圖譜中共有241 個節點、691 條連線,密度為0.023 9。每個節點代表1 個主題詞,節點越大,說明該主題詞出現的頻次越多。節點間連線次數越多,距離越近反映節點間研究關系越緊密。見圖2。

圖2 我國非計劃性拔管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
2.4 關鍵詞共現分類 經CiteSpace 共現分析后,將共現頻次大于30 次的關鍵詞進行分類,分為3 個領域,即管路類型、研究人群、研究內容;其中研究內容分為4 個方面,包括非計劃性拔管管理、非計劃性拔管措施、非計劃性拔管原因、非計劃性拔管并發癥,其頻次及分類情況見表1。非計劃性拔管的研究管路多聚焦于氣管插管、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胃管等,此類管路非計劃拔除后對病人危害較大,研究人群多集中于ICU。神經外科病人因術后引流管較多,也成為非計劃性拔管研究的熱點。此外,由于新生兒及老年病人較為特殊,更易發生病情惡化,因此也成為非計劃性拔管研究的重點關注對象。可見,研究管路類型與研究人群緊密聯系,互為交織。在研究內容方面,研究者分析非計劃性拔管的原因,通過品管圈、循證護理、風險管理等手段,對非計劃性拔管實施護理干預措施,以減少不良事件及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病人滿意度。

表1 我國近10 年非計劃性拔管研究領域≥30 次頻次的關鍵詞統計表
2.5 高頻關鍵詞聚類分析 采用CiteSpace 軟件的聚類功能對非計劃性拔管護理研究的高頻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即將關系緊密的關鍵詞以板塊形式呈現,其聚類結果如圖3 所示。各關鍵詞之間聯系密切,形成10個聚類圖塊大致重疊。10 個聚類圖塊的聚類容量均大于10,表示聚類效果較好,從中挑選有意義的標簽,非計劃性拔管護理研究的高頻關鍵詞聚類標簽及主要研究內容如表2 所示。導管脫出標簽主要探討了固定方法、導管堵塞,在該問題上,護士對病人的健康教育較為突出。品管圈研究主要聚焦于胃管,研究人群以新生兒、腦卒中為主,對高危人群實施防范對策及舒適護理,結局為拔管率。氣管插管的研究對象包括重癥病人、住院病人,該類問題常與約束措施一并研究;此外,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也應用數據挖掘技術開展研究,以助力于非計劃性拔管風險評估及預見性護理。原因分析主要對感染、夜間、護理標識等危險因素進行根因分析,針對危險因素對病人實施應對措施,以保證病人安全。“效果”的研究內容主要聚焦于“固定”“術后”等,涉及人群主要為食管癌、神經內科及普外科。“循證護理”主要聚焦于并發癥管理、管道護理,對病人進行護理干預。

圖3 我國近10 年非計劃性拔管護理研究高頻關鍵詞聚類分析圖

表2 近10 年非計劃性拔管護理研究高頻關鍵詞聚類分析表
2.6 關鍵詞突變度分析 我國非計劃性拔管護理研究熱點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發展,在不同時代,研究聚焦于不同的內容。對近10 年非計劃性拔管護理研究領域突現度前31 名突現詞進行統計,結果如圖4 所示。發現2014 年開始,“品管圈”突現度迅速增大,持續到2017 年,表示2014 年—2017 年非計劃性拔管研究極大地聚焦于“品管圈”研究。2016 年至今,持續被關注的關鍵詞有“危險因素”“影響因素”“護理管理”“滿意度”“舒適度”“綜合護理”等,說明國內研究者近5 年聚焦于非計劃性拔管原因及發生機制等,拓寬研究的廣度及深度。此外,研究者更加關注病人體驗,旨在提高病人滿意度及舒適度;護理干預措施方面,研究者更聚焦于綜合護理。

圖4 近10 年非計劃性拔管護理研究高頻關鍵詞突現度分析
3.1 發文量較大,發文分散,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及優勢研究力量 本研究最終納入2 955 篇文獻,近10 年發文量較大,表明非計劃性拔管作為護理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被護理人員廣泛關注與重視,文獻數量總體較多。發文作者分析顯示,作者發文較分散,作者之間連線較少,表明不同作者之間合作較少,作者最高發文量僅為3 篇。一個專業領域形成優勢研究核心,需要滿足兩個重要條件:一是開辟一個較為持久且穩定的專業論壇,二是產生一個較為權威的多產作者群[6]。本研究結果顯示,該領域尚未形成優勢研究力量及核心作者群體,今后應推動非計劃性拔管作者與研究團隊之間合作,推動非計劃性拔管研究的發展,促進非計劃性拔管研究質量提高。
3.2 非計劃性拔管管路類型、研究人群 非計劃性拔管管路類型集中于氣管插管、PICC、引流管等高危管路,研究人群集中于ICU 病人、新生兒、老年病人、神經外科等急危重癥及容易出現病情變化的特殊人群。ICU 病人由于病情較重常留置氣管插管,給病人帶來不同程度的不適感,加之病人常存在躁動等情況,導致病人出現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7?8]。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會導致病人出現循環系統、呼吸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嚴重者可導致病人窒息死亡[9]。除此之外,非計劃性拔管的相關研究還集中于老年病人等高危病人。李琴等[10]對445 例氣管插管意外拔管病人進行現況調查結果表明,高齡是發生非計劃性拔管的重要危險因素。
3.3 非計劃性拔管護理研究內容 非計劃性拔管護理研究總體日漸成熟,臨床實踐發展迅速,非計劃性拔管領域發文量較大,呈現持續發展趨勢,受到多數護理人員的關注。本研究經關鍵詞共現及聚類分析發現,非計劃性拔管研究內容集中于危險因素、護理措施、護理管理及護理結局方面。護理人員通過對非計劃性拔管危險因素的研究揭示了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機制,為制定護理措施、預防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提供了理論基礎[11]。在危險因素研究基礎上,研究者在護理措施、護理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12?15],以多種護理結局量化了預防非計劃性拔管對病人病情及預后的改善程度,提升了我國非計劃性拔管護理預防水平。
3.4 研究熱點及發展變化趨勢 近5 年研究聚焦于拔管原因等,拓寬了研究的廣度及深度;此外,研究者更加關注病人體驗,旨在提高病人滿意度及舒適度。自2015 年后,影響因素等詞持續突顯,表明非計劃性拔管原因被人廣泛關注;2018 年至今,“滿意度”持續突顯,表明研究者自2018 年至今持續關注病人體驗,以病人滿意度及舒適度為主要關注結局,體現了人文關懷。加強對護士非計劃性拔管預防措施的應用培訓是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率的關鍵,應加強護士培訓,讓預防非計劃性拔管工作內容成為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的流程。
3.5 研究局限性 風險評估相關研究較少,既定的研究主題較為籠統,不夠細化及具體化。本研究經過分析非計劃性拔管研究內容及熱點趨勢,得出該領域內研究的局限性。①研究內容方面,關鍵詞呈現為危險因素、護理措施、護理管理及護理結局等,研究熱點單一,創新性不夠,反映了目前非計劃性拔管的研究主題頗為籠統,不夠細化和具體化,今后研究應具象于具體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干預手段,突出研究要點。②研究內容僅涉及危險因素、護理措施及護理管理等,風險評估及非計劃性拔管風險預測相關研究較少,并未呈現在共詞聚類結果中。風險評估及預測是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的重要舉措,非計劃性拔管護理研究在聚焦危險因素、護理措施的同時,應關注風險評估,以減少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率。總體來說,研究者應縱向深入探討非計劃性拔管發生機制及非計劃性拔管風險預測模型,且應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促進非計劃性拔管的橫向發展。
本研究基于CiteSpace 軟件,采用共詞聚類及突顯分析,以可視化形式,對非計劃性拔管相關文獻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包括作者人群、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為今后建立護士規范化培訓效果評價指標體系提供參考和依據。目前,護士規范化培訓被高度關注,國家對護士培訓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建立標準化、規范化的培訓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可提高護士培訓質量,促進我國護理人才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