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 陽俊
關鍵字:雙高計劃;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評價體系
高職院校“雙高計劃”建設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為破解高職教育“走出去”辦學提供更多解決方案;同時,高職教育“走出去”辦學也是“雙高計劃”建設的基本要求。推動高職教育“走出去”辦學發展,擴大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既是建設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和專業群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重要抓手。高職源于“走出去”辦學在當前職業教育發展中的重要性已基本達成共識,但與之相匹配的專門評價或評估機制欠缺,這也直接造成了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現實與重要性的不匹配。在高職院校“雙高計劃”背景下,針對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的特殊性,確定正確的價值評估取向,科學地建立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評價與質量保障機制,對規范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質量,進而契合“一帶一路”倡議和促進高職院校“雙高計劃”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張慧波認為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己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要繼續秉持“全球理念”更好的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服務。唐佩等人主張應當建立雙向溝通的合作機制,充分發揮我國職業教育的優勢與特長,我們在技術水平與潛力上不輸任何國家,好的東西我們要學,更要把中國的技術分享到世界,職業教育必須堅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應有的貢獻。高海燕認為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是新時期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領域之一,她從頂層設計、要素資源及可持續發展保障層面探討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在招生及就業、教學及管理、師資培養及引進、科研及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具體實施策略。
洪德慧將職業教育質量評價指標劃分為職業核心能力、通用管理能力和通用生產能力三方面。周晶認為職業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除了包含學生的學習效果之外,還應包括社會公眾對職業教育服務就業和再就業的滿意度、企業對職業教育畢業生的滿意度以畢業生對職業教育改善生活質量的滿意度。胡維芳等人認為應同時關注培養過程和結果兩方面,職業教育質量評價中應增加師資隊伍、學校軟硬件水平等具體指標。聶偉從微觀(學校設施、師資隊伍水平、培養模式、學生素質等)和宏觀(政策、機制、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等)兩個方面,分析了評價職業教育質量的指標。
從目前研究現狀來看,我國職業教育“走出去”發展己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職業教育“走出去”發展是新時期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領域之一。在“雙高計劃”的背景下,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國家價值取向和邏輯基礎也發生了一定變化,準確把握“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走出去”發展導向,對于我們發展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具有積極的意義。
在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評價及標準構建的相關理論基礎、“雙高計劃”背景下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的國家相關政策規定和邏輯基礎以及“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內涵發展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及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的研究的基礎上,借鑒德國、美國等國家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和教育評價機制典型經驗。初步確定了指標體系集。
為了確保指標體系的可靠性與完整性,本研究邀請了8位職業教育和“走出去”辦學的專家的學者,就研究初步建立的指標集進行網絡專題會議討論。選擇的職教專家在職業教育以及“走出去”辦學領域具有權威性、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管理經驗。經過網絡會議討論后,邀請的專家就初步建立的指標集達成一致意見,并提出了相應建議。
經過指標體系集初篩和專家討論研究初步建立了“雙高計劃”背景下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績效評價指標集。內容包括:組織與制度建設、辦學硬件設施、辦學軟件設施、辦學經費、辦學質量、社會服務6項一級指標,涵蓋了辦學規劃組織機構、辦學制度、辦學場所、校內實訓設施、校外實習基地、專業設置適應性、產教融合、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標準和教學資源、學校自籌經費、政府財政撥款、學生學費、企業資助、學生數量、學生就業落實率、學生和老師獲獎、文化輸出、示范效益、國際技術服務、科研成果等22項二級指標以及相應的觀測點。指標體系集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評價指標集
按照構建的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評價指標集(表1)以及各個指標間的相互關系建立層次模型圖,將其分為決策目標層、準則層以及備選方案層。其中決策目標層是待分析的問題,準則層和備選方案層則包括影響決策目標的各個因素。(見圖1)

圖1 職業教育國家化辦學評價層次結構模型
對同一層次的各元素關于上一層次中同一準則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并對其重要性進行打分;利用表2比較尺度法將重要性量化,構造判斷矩陣A。

表2 判斷矩陣aij的標度方法
式中:aij——第i個元素與第j個元素的重要性比較結果,且aji=1/aij;i,j=1,2,…,n。
層次分析法判斷矩陣的一致性的分析是依據對各教育專家做問卷調查,分別比較準則層對目標層的權重與準則層對方案層的一致性。
通過計算上述各個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λmax及其特征向量W,同時對特征向量進行歸一化處理,即可得出同層次各個元素對于上一層次同一目標的重要性權重值。進行一致性檢驗,計算一致性指標CI:
其中n表示判斷矩陣A的階數。
計算一致性比率CR=CI/RI,其中RI為隨機一致性指標(見表3)。CR≤0.1,表示結果具有滿意的一致性;CR>0.1,則需對判斷矩陣進行修正直至滿足條件。

表3 隨機一致性指標RI
為了獲得各級指標的權重,利用比例標度和兩兩比較判斷構造判斷矩陣的方法(表2),設計出專家調查問卷,分別對專家組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在創建正確、完整的層次結構模型后,運用軟件的群決策支持功能,生成專家咨詢調查問卷,然后分別向5位經過遴選的職業教育、國家化辦學、“走出去”辦學方面的專家發放調查問卷,專家根據調查問卷進行自主判斷。根據專家的調查問卷利用yaahp軟件進行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根據公式2)。
通過組織專家網絡會議確立了指標集內容,又根據問卷法采集了相關專家對各項指標重要性判斷意見,并結合各個專家評分數據,利用yaahp軟件運用層次分析法求取出各項指標的權重,并通過群決策集結后的結論進行綜合和分析,最終形成“雙高計劃”背景下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評價體系,評價指標體系權重如表4所示,

表4 “走出去”辦學評價指標權重
從表4中可以看出,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評價體系中的一級指標“辦學質量”權重最高,其次是“辦學經費”和“社會服務”;二級指標中示范效益、文化輸出權重最高,其次是“政府財政撥款”“國際技術服務”“企業資助”“畢業生就業落實率”等指標。
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是“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內涵發展的需要,“走出去”辦學評價對于推動我國高職院校“走出去”辦學、提升高職院校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評價指標體系是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評價工作的基礎,按照目標性、動態性、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全局和重點有機結合的原則,通過專家座談、線上訪談、郵件咨詢等方式,根據職業院校“走出去”辦學指標體系的構成、觀測點和權重,構建了包括組織與制度建設、辦學硬件設施、辦學軟件設施、辦學經費、辦學質量、社會服務6項一級指標,涵蓋了辦學規劃組織機構、辦學制度、辦學場所、校內實訓設施、校外實習基地、專業設置適應性、產教融合、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標準和教學資源、學校自籌經費、政府財政撥款、學生學費、企業資助、學生數量、學生就業落實率、學生和老師獲獎、文化輸出、示范效益、國際技術服務、科研成果等22項二級指標以及相應的觀測點,并通過層次分析法確定了各個指標的權重。
本文研究成果對于科學地建立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評價與質量保障機制,規范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質量,進而契合“一帶一路”倡議和促進高職院校“雙高計劃”建設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