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劉慧敏 畢文琦 邵昱嘉
1月15日,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在山東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書記楊東奇作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同日下午,出席會議的省人大代表在各自住地審議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代表們在審議報告時表示,五年來,省人大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積極推進“四個機關”建設,認真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開拓創新、奮發有為,書寫了為民履職的精彩答卷。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新一屆省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的第一年。代表們信心滿滿,壯志在胸:要緊緊圍繞全省工作大局依法履職,察民意、建真言、獻良策、出實招,為全面推進強省建設貢獻力量。
法規制度供給更加精準及時、立法工作制度機制更加高效順暢、審查和指導設區的市立法更加科學規范……省人大常委會曬出過去五年立法“成績單”,亮點頻現、成效顯著。

人大代表認真聽取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邵昱嘉)

省人大代表劉芳美(右)、張莉芳(左)表示,將認真把代表職責履行好(劉聰翔)
報告提出,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履職期間,制定地方性法規、決定66件,修改法規65件次,批準設區的市法規、決定239件。“立法數量更多、節奏更快、質量更優、分量更重、覆蓋更廣。”省人大代表、山東卓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法務總監董士慧認為,省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在確保高質量的前提下,不斷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為服務保障全省改革發展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省人大常委會積極開展自主性、先行性立法,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突發事件應急保障、醫療廢物管理、鄉鎮人民政府工作、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公共法律服務、反家庭暴力、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等9件法規成為國內相關領域的“首件”。“精準及時、立法為民”是省人大代表、山東邦治律師事務所主任張雅維對立法工作最深刻的印象。“比如,公共法律服務條例創新服務方式方法,提出為生產經營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開展‘法治體檢’等活動,幫助其完善治理結構、健全管理制度、防范法律風險,這讓企業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公共法律服務,為企業健康發展打造法治‘鎧甲’。”
省人大代表、山東鑫士銘律師事務所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曲雯說:“我參加了新舊動能轉換促進條例、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長島海洋生態保護條例等多件法規的立法調研座談,親歷了省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過程中的務實嚴謹。”
“人大立法回應了人民期盼!2018年出臺的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創新規定嚴禁中小學生將平板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2022年出臺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推動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傷殘發生,促進康復和教育融合發展。”省人大代表、青島地平線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姜波列舉著一件件法規。他表示:“我對今年將要制定的食品安全、農村供水、職業教育、未成年人保護等法規充滿期待。”省人大代表、世紀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泉表示,省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聚力維護群眾切身利益,不斷健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法規制度,令人振奮、倍感溫暖。
報告提出,設立24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實現設區的市全覆蓋。根據現實需要既重視立法的“大塊頭”,也善于用好“小快靈”“小切口”。省人大代表、蘭陵縣農業農村局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吳漢花為“增強立法民意基礎”“不斷豐富立法形式”等點贊。“省人大常委會扎實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越來越多來自田間地頭、街頭巷陌的基層聲音被寫進法規,全過程人民民主可知可感。‘小快靈’‘小切口’立法,需要幾條就定幾條,質量更高、效果更好,真正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審議間隙,賀小軒、高玉新、李文(自左至右)三位代表交流履職打算(于浩)
省人大代表、德州市蘇祿王墓博物館助理館員安靜對省人大常委會“創新推進區域、流域協同立法”印象深刻。“開展膠東經濟圈海洋牧場管理‘五市協同’立法,成為全國首個海洋經濟主題的協同立法項目;完成海岸帶保護‘七市協同’立法,我省成為首個實現海岸帶保護立法全覆蓋的省份;推進黃河水資源保護與集約節約利用‘九市協同’立法,成為全國首個服務黃河戰略的流域協同立法項目。省人大常委會在協同立法方面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出臺了一批特色明顯、有效管用的地方性法規,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
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96項,開展執法檢查28次、專題詢問13次。五年來,省人大常委會實行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圍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深化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加強預算和國有資產管理、深化法治山東建設開展監督,確保法律法規得到有效實施,推動全省各項事業實現更好發展。
連續4年開展科技工作監督,聽取審議外事工作情況報告,組織開展外商投資、知識產權保護、臺胞投資保護等執法檢查和專題調研;2022年聽取審議新舊動能轉換和重大項目建設情況報告,推動各方面鞏固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成果、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省人大常委會圍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展監督,助力經濟發展持續穩中向好。作為一名從事信息化項目研發的專業技術人員,省人大代表、煙臺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研究所所長王枚特別關注數字化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及數字化人才培養。她說:“報告提到,及時開展數字強省建設、能源結構調整、金融支持制造業發展等專題調研,我認為非常及時。”省人大代表、山東中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職位技術工程師謝冰潔也表示,“省人大常委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監督實效推動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打造創新型、開放型經濟新優勢,這讓我們創新型技術企業更有信心和干勁!”

省人大代表牛德成(右)向王春鳳(左)介紹自己提出的相關建議(邵昱嘉)

省人大代表林衛衛、王玫、馬紅玲、初鵬飛(自左至右)討論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程偉)
報告提出,緊扣社會高度關注的就業促進、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基礎教育、養老服務等重點工作,聽取審議專項報告,組織開展執法檢查、專題詢問并進行“回頭看”,推動政府辦好民生實事、兜牢民生底線,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教育事關千家萬戶。2018年開展專項監督,2019年出臺專門法規,依法保障和促進學前教育改革,推動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省人大常委會真正把監督工作做到了百姓心坎兒上。”省人大代表、高密經濟開發區馮家莊小學教師單美華表示。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聽取審議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情況報告,組織開展種子法、動物防疫法、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等執法檢查,開展鄉村人才振興等專題調研……報告字里行間盡顯省人大常委會監督實效。

人大代表認真聽取報告(邵昱嘉)
扎根基層一線的省人大代表更是紛紛支招,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建議推廣‘棉草兩熟’綠色高效種植模式,豐富農田生態系統,實現棉飼雙豐收,讓更多美麗的豐收之花盛開在齊魯大地沃野田間。”省人大代表、無棣牧禾農機服務專業合作聯合社理事長崔立華積極建言獻策。“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十分有必要,建議進一步繁榮農村公共文化事業,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省人大代表、莒國古城管理服務中心文博館員王媛媛將目光聚焦鄉村文化振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希望進一步支持和鼓勵農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壯大。”省人大代表、棗莊市薛城區常莊街道吳莊村黨支部書記張裕朋帶來了沾滿“泥土味兒”的建議。
“報告提到,省人大常委會2019年在全國率先作出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決議。作為一名檢察機關的人大代表,我深切感受到這個決議為我們把握機構改革后的新任務新要求,更好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和保障。”省人大代表、菏澤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王新建說。他表示,將立足工作實際,提升履職實效,聚焦人民群眾在公平正義等方面的更高需求,當好人民群眾代言人。
“報告用數據說話、憑實績交卷、以實例支撐,曬出厚重提氣的‘成績單’,標定砥礪前行的‘坐標系’,明確接續奮進的‘任務書’,讓我信心更強、干勁更足了。”省人大代表、莘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業經濟師馬協樂表示,將充分利用服務三農代表專業工作室等平臺,更好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
“加強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點等履職平臺規范化建設,組織初任省人大代表開展履職學習,這些務實舉措讓我履職方向更加清晰。”作為一名新代表,省人大代表、棗莊市體育運動學校訓練科副科長郭泰深感使命光榮、重任在肩。他表示,將持續關注中小學生體育教育,助推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報告提到,指導推動全省各級人大建成7500余個代表聯系群眾的實體平臺,實現五級人大代表活動陣地全線貫通。載體平臺多、代表工作實,我對未來履職充滿期待。”省人大代表、山東廣播電視臺菏澤記者站站長鄭茂生表示,將積極履職盡責、密切聯系群眾,傾聽民聲,為民代言。
五年來,省人大常委會堅持尊重代表主體地位,不斷加強代表工作能力建設,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職,充分發揮代表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這讓新當選的代表們滿懷期待,履職信心更足。

張佐偉、李繼鋒、王立寶(自左至右)等代表在審議時認為,近年來,人大工作服務大局的作用更加重要,人大代表的主體地位更加凸顯(邵昱嘉)
“著力提高代表議案建議工作質量,不光是寫在報告里,更落在具體行動上。”翻閱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作為一名連任的省人大代表,山東益生種畜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積生深刻感受到省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的深化拓展。“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做強煙臺蘋果等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雖然煙臺有區位優勢,但土壤板結等問題突出。我提出了提高煙臺蘋果品質,關鍵在于改用有機肥的建議。沒想到,當晚就收到了有關部門的辦理意見,從提出到采納,僅用了12個小時。”
五年來,省人大常委會緊扣“內容高質量、辦理高質量”目標要求,探索建立代表提出建議前與部門溝通機制,及時修改省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工作條例、議案處理辦法,構建代表建議“大督辦”工作格局,推動承辦單位建立答復承諾解決事項臺賬,開展處理情況“回頭看”,暢通代表議案建議落地見效“最后一公里”。
“報告提出,建立優秀代表建議和先進承辦單位評選表彰機制,2019、2022年開展兩次評選表彰,共表彰優秀代表建議160件、先進承辦單位20個。我既是親歷者,也是見證者。”省人大代表、山東海洋律師事務所主任劉加山說。同樣,省人大代表、青島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副主任王乙潛也感觸頗深,五年來,他提出并被采納的建議62件,其中有8件被省人大常委會確定為重點督辦建議、2件獲評優秀省人大代表建議。
在提升代表履職服務保障能力方面,報告提出,省人大常委會舉辦7期省人大代表履職學習班和1期履職交流學習班,1270余人次代表參加學習;2020年以來開發建設代表履職網絡平臺“在線學習”板塊,探索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代表履職學習新方式,實現網絡學習從無到有的跨越。
“及時向代表通報常委會的工作安排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定期在網絡平臺推送相關工作情況和信息資料,拓寬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很有必要。”省人大代表、利津縣鳳凰實驗中學教師張莉芳希望,豐富線上線下履職學習內容,更好滿足學習需求,讓代表履職更有底氣、更有信心。“報告政治站位高、服務大局準、履職內容實,聽完倍感振奮、倍受鼓舞。”省人大代表、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李玲表示,將發揮專業優勢,認真履職盡責,展現新時代人大代表風采。

人大代表認真聽取報告(邵昱嘉)

1月18日,在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人大代表舉手表決。(邵昱嘉)

1月18日,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選舉的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和通過的省人大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集體進行憲法宣誓。(邵昱嘉)

①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邵昱嘉)

②省人大代表曾慶熙(左一)向米奇(左二)、李佳玲(右一)介紹自己提出的有關建議。(邵昱嘉)

③省人大代表趙偉(左)和杜海霞(右)交流玉米深加工技術。(劉慧敏)

④省人大代表于光富(左二)就加快鋼鐵產業綠色轉型發展進行發言。(高寧寧)

⑤省人大代表接受媒體采訪。(邵昱嘉)

⑥省十四屆人大代表肩負全省人民的重托步入會場。(邵昱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