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活中,我們遇到問題怎么辦?當然是想辦法解決問題啦!用于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及其步驟就是算法。
算法不是唯一的,針對一個問題,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算法。
將問題遷移到程序中,我們也要設計算法,并用計算機語言來描述算法。那么,你們知道多少種算法呢?
貪心算法、窮舉法、遞推法、桶排序……從本期起,本刊開設“曉敏講算法”專欄,曹曉敏老師將攜星空和嶺童小子這兩個小伙伴,帶大家走進奇妙的Scratch編程世界,講解經典算法,攻克一個個“難題”。一起來學習吧!
嶺童小子已經上小學五年級了。上小學四年級時,他就開始接觸計算機編程,有了編程基礎,可他覺得學習深度還不夠。
這不,最近嶺童小子瘋狂地迷上了計算機算法。放學后,他常常和計算機伙伴——星空深度互動。瞧,今天最后一堂課一下課,他們就開始切磋!
計算機畫面中,兩個杯子被擺放在一排。伴隨著輕松的背景音樂,愉快的對話開始了。
“你想往1號杯里裝什么?”
“牛奶。”
“搞定!2號杯里,你想裝什么呢?”
“橙汁?!?/p>
“Ok!”
“且慢!嘿嘿,我改主意了。我想讓1號杯里裝橙汁,2號杯里裝牛奶。”
“小子,你逗我玩呢。不過,這難不倒我!It is so easy??春昧?,別眨眼??!”
“??!這也行!求救,求救,曉敏老師快來,星空這是怎么做到的呀?”
曉敏老師:
這個不難。為了把1號杯里的牛奶和2號杯中的橙汁交換,星空巧妙地借用了第三個杯子——3號杯。
第一步,把1號杯里的牛奶裝到3號杯里,代碼見圖1。
第二步,將2號杯里的橙汁裝到1號杯中,代碼見圖2。
第三步,將3號杯里的牛奶裝到2號杯中,代碼見圖3。
推而廣之,變量里面也可以存放具體的數值。在編寫程序時,如果我們需要臨時交換兩個變量中的數據,常常會使用這種方法。因為借助了第三個變量,好像冒了個泡出來,所以我們將這種方法稱之為冒泡法。
程序作品展示:
同學們,你們能用冒泡法交換兩個變量中的數據嗎?掃描下方的小程序碼,看看優秀的程序作品吧!
曹曉敏
湖南省特級教師、湖南省優秀科技輔導員、長沙市首批卓越教師、長沙市骨干教師、長沙市“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長沙市芙蓉區馬坡嶺小學信息技術教師。
她主持多項課題研究,并多次應邀在全國、省、市做培訓講座。輔導學生開展的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完成的信息學作品等多次在全國、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