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丹
1992 年8 月17 日,時任韓國總統盧泰愚60 歲生日之際,一批記者來到青瓦臺,送給他一個很特別的生日禮物:一個特制的碩大地球儀。地球儀上用綠色標注著盧泰愚就任總統以來與韓國建交的39 個國家。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中國領土上涂的是淺綠色。嗅覺敏銳的記者們已經聽到風聲:兩國即將建交。果然沒過幾天,8月24 日,中韓兩國正式宣布建交。
中韓建交30 年之際,出任中國駐韓國的第一任大使張庭延回憶:“建交是雙方的事。從韓方來講,盡管盧泰愚的前任也曾呼吁過改善與中國的關系,但真正將之付諸實踐的是盧泰愚,中韓建交表明盧泰愚是有眼光的。從中方來講,從松動中韓關系到建立外交關系,沒有一個上呈文件不是經鄧小平審批的,中韓建交可以說是改革開放的成果。”
“我們與韓國建交沒有時間表。”1992 年3 月全國人大會議期間,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錢其琛按慣例舉行了中外記者招待會。在歷年的記者招待會上,常有外國記者提問,探聽中國和韓國的關系是否會有變化,錢其琛的回答總是:中國的立場沒有變化,我們不會與韓國發生任何官方關系。這一年,他的回答卻不同了。“沒有時間表”,其潛臺詞是說,已經提上日程了。
錢其琛曾說,中國要與韓國建交,難點并不在于雙邊關系,而在于中國與朝鮮的關系。多年來,中國和朝鮮保持著傳統友誼。改革開放后,中國與十幾個亞洲周邊國家的關系都在改善和發展,唯獨與韓國仍然互不承認。但是調整雙邊關系已經是勢在必行。
1985 年,鄧小平在談到中韓關系時說:“中韓發展關系,對我們還是有需要的。第一,可以做生意,在經濟上有好處;第二,可以使韓國割斷和臺灣的關系。”同時他也提到,做這項工作要十分慎重,處理起來要很謹慎,要取得朝鮮的諒解。
1988 年2 月,盧泰愚就任韓國總統,提出“北方政策”,即在他的任期內與中國、蘇聯和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建交,其中與中國建交是重中之重。
1991 年11 月,錢其琛首次來到漢城(今首爾),參加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屆部長會議,這是中國作為亞太經合組織新成員第一次出席該會議。盧泰愚在青瓦臺集體會見了各成員部長后,單獨留下了錢其琛。錢其琛回憶,盧泰愚雖是軍人出身,但比較溫和,風度儒雅,在中韓建交問題上的態度相當堅決。
也因此,錢其琛在1992 年3 月的兩會上對外發出了這樣一個微妙的信號。
1992 年4 月,亞太經社理事會第48 屆年會在北京舉行,時任韓國外務部長官李相玉率團出席。錢其琛在釣魚臺單獨會見了李相玉,與他討論了中韓關系問題。錢其琛建議,中韓正式談判建交的時機還不成熟,但可以先建立聯系渠道。李相玉欣然同意。雙方商定,任命一位副部級首席代表和一位大使級副代表,由副代表率領工作班子盡早開始會談。中方任命副外長徐敦信為首席代表,任命張瑞杰為副代表。韓方首席代表是外務部次官盧昌熹,副代表是外務部亞洲局局長權丙鉉。
當時在漢城,臺灣“大使館”人員對中韓接觸異常敏感,到處刺探動靜。因此,保密是第一要務,韓方建議第一輪會談先在北京舉行。
5 月13 日中午,張瑞杰在首都機場迎接第一次來北京的權丙鉉。權丙鉉有些緊張,一直在警惕地觀察四周。后來張瑞杰得知,權丙鉉是怕被在北京的韓國記者發現,引起懷疑。
次日,中韓開始會談。中方想先進行一般性商談,摸一下韓方想法。張瑞杰主要談形勢、談原則,著重強調了臺灣問題不容商量,表示愿進一步發展兩國關系,但未提“建交”字眼,也沒提關系正常化。出乎意料,權丙鉉當即回應:“我們此行是充當清道夫角色,讓我們一起把路上的障礙打掃干凈,以使兩國建交的道路暢通無阻。”這樣,以建立秘密渠道為名的會談,實際上變成了建交談判。
半月后,雙方在釣魚臺進行了第二輪會談。韓方人員這一次選擇了夜班飛機,到北京后被中方人員摸黑接上汽車,又摸黑住進了釣魚臺。每次會談時,張瑞杰面前放著幾頁紙的發言提綱,其他人面前放著幾張白紙便于記錄。韓方則是拉開陣勢,權丙鉉每次都用包袱皮兜一大包文件放在腳下,其他人也各提一兜文件。權丙鉉發言后,分坐左右的人員一會兒遞上一份文件讓他看某一段,一會兒遞來一張條子,在他耳邊嘀咕幾句。事后權丙鉉開玩笑說:“我真羨慕張大使,他胸有成竹,別人也不干擾,我則是左傾右盼,頗費腦筋。”
6 月20 日至21 日,第三輪談判在漢城舉行,主要內容是逐項落實建交公報文本。韓方仍想在臺灣問題上爭取中方作出松動,強烈要求中方放寬條件,同意其在中韓建交后與臺灣保持“某種特殊關系”,中方表示不能接受。會談一度僵持。最后,韓方做出了妥協。
張瑞杰說,中韓建交談判,韓國是主動方,中國則因為朝鮮存在一定的顧慮。韓方見中國態度堅決,因此選擇了讓步。
談判工作結束后,中方還面臨著一個緊迫問題。20世紀80 年代中韓關系松動以來,凡是有較大行動,中方都主動向朝鮮通報,這次中韓談判建交更不會例外。
張庭延回憶,當時設想了多種方案,中央經過反復權衡,認為事關重大,為了最大限度體現對朝方的尊重,決定派錢其琛前往平壤,面見金日成,轉達江澤民總書記的口信。
7 月15 日,金日成在位于延豐湖畔的度假別墅里會見了錢其琛一行。會談中,錢其琛分析了朝鮮半島局勢和國際形勢的變化,強調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與韓國發展雙邊關系已不可避免,進行建交談判的時機已經成熟。他說,中國將一如既往地致力于發展中朝兩國在長期斗爭中結成的傳統友誼,支持朝鮮社會主義建設與自主和平統一,推動半島局勢進一步緩和,推動朝美、朝日關系改善和發展。
張庭延回憶,通報結束后,屋內很靜,大家都全神貫注地等待著金日成開口。金日成沉思片刻后說,關于中國與“南朝鮮”關系問題,中國既然已經作出決定,就那樣辦吧。
8 月24 日,中韓正式建交。上午9 時整,錢其琛和李相玉并肩走向釣魚臺國賓館芳菲園大廳中央鋪著墨綠色絨布的長臺,落座簽署建交文件。
同一時刻,盧泰愚在漢城發表電視講話,宣布韓中建交。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