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萌

雨水節氣剛過,尚未進入農忙時節。在大同市靈丘縣白崖臺鄉斗方石村“睡美人美夢枕”幫扶車間,孫潤先團隊的布藝技師、縫紉技師,帶領著該村的婦女開展布藝手工縫制,加工的各種手工布藝藥枕形態多樣可愛。
“我們生產的‘美夢枕’按功能分有失眠枕、鼻炎枕、頸椎枕、健腦枕、腰椎枕五大系列。藥枕采用采涼山太玄觀葛道爺百年絕世秘方配伍,加入黃花下角料及稈子和葉子、野生艾草、蕎麥皮、綠豆葉等。”在車間的展柜前,孫潤先向《科學導報》記者介紹著他們的產品,“生產出的藥枕由山西紅色鄉村文化旅游發展公司負責包銷,主要銷往大同市區及周邊地區各文旅特產體驗店,深受各年齡段游客喜愛。”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鄉村振興,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努力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就要圍繞“產”字下功夫,培育出新產業新業態,把充滿鄉土氣息的農產品做大做強,讓農民增收致富、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今年53歲的孫潤先,現為山西圳火應發農業科技公司董事長,他大學本科學習中醫專業,是中醫傳承非遺高級技師。妻子張三蘋拜師內蒙包頭手工布藝傳承人,擅長手工縫制各種布藝小老虎枕頭。為充分挖掘中醫藥文化資源,二人在白崖臺鄉建立了藥枕、藥茶加工幫扶車間,帶動村民創業就業,打造紅色旅游產品,為當地鄉村振興蹚出了一條嶄新的手工藝藥枕發展之路。
孫潤先30年前離開家鄉到市區發展,當事業蓬勃發展之時,他毅然帶領團隊資源及資金返鄉創業,助力家鄉發展。他帶著一大批中醫傳承醫師團隊,研制藥枕配方,并由當地婦女們純手工縫制成枕頭,走俏市場。目前,已在大同和靈丘創建了“藥枕”加工基地。
孫潤先的骨子里有著傳承紅色基因的力量。他的爺爺孫尚林,是冒著生命危險用一盞油燈為打響平型關戰役的八路軍帶路的游擊隊長。后來,又上山采上山茶(黃芩茶)煮水為八路軍解渴下火,同時組織鄉親們把自家釀制的高粱酒送給八路軍,被平型關八路軍首長們命名為“紅色勝利茶、慶功酒”。“為了傳承紅色精神文化基因,將紅色革命老區非遺技藝文化傳承,爺爺手把手教我手工制茶和土法釀酒技藝。”孫潤先說。
孫潤先以“紅色勝利茶慶功酒”技藝為基礎,在南張莊村成立了藥茶加工幫扶車間,并申請注冊了“平型關勝利紅有機山茶”“平型關有機藥茶”等商標。該村地處靈丘巍山腹地,雨量充沛、長年云霧繚繞,土壤質地富硒含量高,耕地面積廣,生態優良,自然條件適宜優質藥茶生長。項目總投資454萬元,修整1700畝土地種植中藥材,建設一期藥茶廠房1000平方米,計劃年加工藥茶100噸。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實現了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可帶動農村閑余勞動力50余人就業。
孫潤先為了實現回報家鄉的情懷,多方引進人才及資金,他聯系靈丘縣高峪溝農業公司劉衛東,計劃于今年3月初在靈丘縣白崖臺鄉開始動工改造靈丘版“南泥灣”。該項目將在高峪溝一千多畝荒地種植500畝有機高粱、500畝有機藥茶,同時修建高峪溝門山門樓,打造晉察冀軍區六團軍民大生產遺址場景再現,可帶動解決50名村民參與務工。
孫潤先表示,下一步,將以“藥枕”“藥茶”作為第二產業的突破口,發展斗方石村、南張莊村田園觀光、藥茶種植基地農耕體驗及戶外露營、休閑垂釣相結合的康養研學觀光旅游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為建設幸福富足魅力的靈丘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