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觀龍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1)
渝昆高鐵昭通車站位于云貴高原昭通盆地東側,屬云貴高原丘陵區,地形起伏較小,區內發育有采空區、巖溶、軟土、膨脹土、人工棄土等不良地質及特殊巖土。區內第四系及第三系覆蓋層較厚,地下水較豐富,工程地質條件較復雜。本文結合地質勘查及地質專題研究成果,對影響昭通車站站位的地質問題進行分析,結合西南山區地質選線原則,開展了綜合選線。
昭通至昆明段位于云貴高原,高原面地形波狀起伏,碳酸鹽巖與碎屑巖疊置組成山體。測區屬云貴高原丘陵區,地形起伏較小,地面高程1940~2050m,相對高差10~110m,自然橫坡10°~50°。地表覆蓋層較厚。
測區上覆第四系全新統(Q)人工棄土、膨脹土,上第三系(N)膨脹土、軟土、有機質土、細角礫土、粗角礫土、塊石土等;下伏基巖為石炭系砂巖、頁巖夾煤層及灰巖、白云巖;測區處于一級大地構造單元揚子亞板塊,位于川黔東西向構造體系的鹽津~威信構造帶,由一系列大致平行呈“多”字型排列的不同規模褶皺、壓扭斷裂和與其近直角相交的張性斷裂組成。測區以北東向構造為主,呈北東、南西向展布,巖層傾角陡,線型構造明顯。測區主要發育大關口斷裂及其支斷裂。
測區地表水主要為水庫水、塘水、溝水和坡面暫時性流水,流量受季節影響明顯,雨季降水量較大,旱季降水量較小。地下水主要類型有第四系土層孔隙水、基巖裂隙水與巖溶水。上第三系土層較厚,含一定量孔隙水;下伏基巖巖體較破碎,含有一定的基巖裂隙水;基巖多為可溶巖,埋深較大,巖溶水發育。地下水主要由大氣降水及地表水補給,地下水埋深較大。
測區不良地質主要為巖溶、采空區;特殊巖土為人工棄土、深厚軟土、膨脹土等[1-2]。其中,對車站方案有影響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有采空區、深厚軟土、巖溶、膨脹土等,主控地質問題為采空區、深厚軟土。
測區分布主要為大塘階舊司段(C1dj)及上第三系(N)含煤地層。大塘階舊司段(C1dj)共含煤7~10 層,煤層總厚度超過5m,可采煤層主要有3 層,是區內主要采煤地層;上第三系(N)含煤地層煤層分布無規律,以“雞窩煤”為主。結合地質勘察及專題成果,測區主要分布煤礦有貓兒溝煤礦、富康路煤礦、興旺煤礦、延吉煤礦等生產礦井及規模較小的老窯(共56 個)。測區采空區分布復雜,勘察揭示采空區均在已知煤礦礦權范圍外,采空區無規劃、少支撐、埋深淺,勘察難度較大,線路通過小煤窯采空區易發生基底的不均勻沉降變形,安全風險大。
深厚軟土層具有厚度大、密度較小、高含水量、大孔隙比、高壓縮性、有機質含量較高等特點,基礎沉降控制難度極大,根據試驗統計,該層軟土天然密度(ρ)為1.32~1.69g/cm3,天然含水量(ω)為48.2%~104.8%,天然孔隙比(e)為1.37~3.05,液性指數(IL)為0.18~2.91,壓縮系數(av)為0.25~1.72MPa-1,燒灼失量為10.6%~30.5%。深厚軟土主要分布在昭通盆地內上第三系(N)土層中,最大厚度超過50m,對工程影響大。
昭通盆地東側及南側邊緣基巖多為碳酸鹽巖地層,主要為二疊系(P)、石炭系(C)、泥盆系(D)灰巖、白云巖,裸露型、覆蓋型巖溶均有分布,巖溶中等~強烈發育,巖體溶蝕嚴重,溶蝕裂隙、溶孔、溶洞等溶蝕形態發育,巖體破碎,對工程影響較大。
膨脹土膨脹性弱~中等,分布廣泛,厚度變化大,具有失水收縮、開裂、硬結,遇水膨脹、軟化、崩解的特性。測區膨脹土主要以上第三系(N)膨脹土為主,分布昭通盆地內及邊緣,對車站邊坡影響較大。
結合測區地質問題發育情況及前后工程設置,統籌考慮,昭通車站選線按以下原則[3-5]進行。
(1)測區分布大塘階舊司(C1dj)含煤地層,煤礦較多,結合地質勘察資料及收集煤礦資料,測區采空區分布復雜;采空區無規劃、少支撐、埋深淺,勘察難度較大,線路通過小煤窯采空區易發生基底的不均勻沉降變形,安全風險較大;線路應盡可能繞避煤礦及相應采空區,當平面無法避免時,應結合線路平、縱斷面,預留足夠的安全距離或對采空區進行處理,確保工程安全。
(2)昭通盆地存在深厚軟土,在不對地基進行特殊處理的情況下,橋梁工程無論是單樁還是群樁沉降均難以控制,工后沉降及總沉降均不滿足技術要求;車站范圍內路基工程需全部進行沉降處理。線路方案應盡量繞避深厚軟土地段。
根據鐵路發展規劃并結合昭通市發展規劃,本文重點對G85 高速公路外側設站方案(DK)、老機場與G85 高速公路間設站方案(D1K)、靠城市側設站方案(D2K)等3 個方案進行比選。
(1)G85 高速公路外側設站方案(DK)線路自小龍潭特大橋引出,經昭通隧道后,沿高速公路外側于黃竹林村東側設昭通東站,出站后,上跨G356 國道、都香高速后緊坡南下至牛欄江,線路長度61.286km。
(2)機場與G85 高速公路間設站方案(D1K)線路自小龍潭特大橋引出,經昭通隧道后,下穿麻昭高速公路,在機場與高速公路間設昭通東站,出站后,上跨麻昭高速公路、G356 國道、都香高速后緊坡南下至牛欄江,線路長度62.069km。
(3)靠城市側設站方案(D2K)線路自小龍潭特大橋引出,經昭通隧道(L-16.305km),上跨G85 高速公路,在老機場西側靠城市側設昭通東站,出站后,分別上跨G85 高速公路、G356 國道、都香高速,經花鹿坪新機場西側后至牛欄江。線路長度61.461km。
線路方案如圖1 所示,方案工程地質條件綜合對比如表1 所示。

表1 昭通車站方案工程地質條件綜合對比表

圖1 昭通車站站位
靠城市側設站方案(D2K) 通過深厚軟土約10.8km,重點隧道(L-23.18km)有長約2km 的可溶巖發育段落,無輔助坑道條件,該方案工程地質條件極復雜,工程風險高;且該方案穿越城市建成區,房屋密集,廠礦企業眾多,拆遷成本大,實施困難;昭通站出站端線路右側通道狹窄,對規劃六威昭城際、規劃攀昭畢鐵路引入困難。綜合分析,該方案工程地質條件極復雜,方案受控因素多,劣勢明顯。
機場與G85 高速公路間設站方案(D1K)較G85 高速公路外側設站方案(DK)地質條件相對單一;G85 高速公路外側設站方案(DK)存在巖溶、采空區等問題,但是巖溶、膨脹土處理技術已經比較成熟;該方案基本繞避了大規模煤礦采空區,僅存在淺層的、小規模采空區,開采深度16.5~43.1m,采高0.7~4.0m,通過采用“物探篩查,鉆探驗證”的方法,可較好的查明采空區的分布,總體來說采空區引發的安全風險在可控范疇。機場與G85 高速公路間設站方案軟土分布范圍廣、工程性質差、厚度變化大,路橋基礎沉降控制難度極大,必須進行大規模基礎處理,較G85 高速公路外側設站方案(DK)工程地質條件更差。綜合對比分析,推薦G85 高速公路外側設站方案(DK)。
渝昆高鐵昭通車站站位主控的地質問題為采空區、深厚軟土、巖溶、膨脹土。在對車站方案進行充分了比選后,推薦G85 高速公路外側設站方案(DK)。該方案雖然工程地質條件較復雜,但繞避了大型采空區,避開了分布集中、性質復雜、處理困難的不良地質段;方案通過的淺層、小規模采空區可以采用“物探篩查,鉆探驗證”的有效手段對安全風險進行較好的控制;巖溶、膨脹土的工程處理方法成熟有效;推薦方案在有效控制地質風險的前提下節約了大量工程投資,地質選線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