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1)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經濟收入不斷提高,人們在物質生活的條件下,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給予了更多的重視,同時也對醫院的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隨著我國當前的醫療體制改革,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社會醫療問題,尤其是醫院的內部收支和財務控制,是制約醫院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醫院財政的收支管理,直接關系到醫院的經營與發展,其最大的功能就是增加醫院的經費使用。醫院是一家大型的醫院,日常的資金流動和收支都是很大的,所以醫院的財務管理是醫院最關鍵的一環,關系到醫院的資金使用效率,也關系到醫院的資源分配。在保證醫院的正常經營和服務水平的前提下,實行規范化的財政收支和內部控制,能夠有效地控制醫院的運營費用,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促進醫院的長期穩定發展,提高醫院的整體素質。
要提高醫院的財務管理水平,提高醫院的財務管理水平,就必須加強對醫院的財務管理,提高醫院的財務管理水平。規范醫院收支和財務內部控制的行為,有利于提高醫院的財務管理水平,提高醫院財務管理水平,防止財務管理中出現重大問題和失誤,保障醫院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促進醫院效益和經營水平的提升,維護醫院長遠穩定的發展[1]。
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其是否健全,將直接影響到財政資金的有效利用和內部監督體系的實施。醫院存在單位領導片面地將預算管理作為財政工作的一部分,而業務單位的預算管理與自身工作沒有聯系,業務與財務部的聯系不緊密,預算編制方法單一,不科學,不規范,與單位職能、業務活動不適應,預算執行缺少相應的考核監督機制等問題,導致預算審批流程把控不嚴格,預算執行不規范,預算監督考核不到位等現象[2]。
一方面,醫院的財務沒有公司那么煩瑣,財務部門也沒有那么多的條條框框,而醫院里的財務人員,也沒有公司里的財務人員那么多的競爭意識。此外,內部控制管理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不僅要精通業務,還要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還要對整個醫院的運作流程了如指掌。然而,在實踐中,醫院的核心管理人員卻十分缺乏。另一方面,醫院,特別是基層醫院,業務不多,員工不多,職位合并也是常有的事情,而且沒有實行輪崗換崗,這就造成了一些原始單據的審核不嚴、賬本不完整、賬冊不完整、明細表和輔助賬科目設置得不夠細致,報表信息主要集中在三大主表上,缺乏對財務數據的整理和存檔,財務分析無法及時為工作實際服務。
在管理人員的認知中,所有的工作都是由財務部負責,包括資產管理、人事管理、績效管理等。由于財務部本身的工作任務繁重,與其他部門難以協調,而內部財務內部控制系統也基本變成了財務部內部的一套體系,許多業務流程和監督制約機制在其他部門的運轉中都是走個過場,對它的重視不夠,對它的實施也很薄弱。由于大多數醫院的領導更注重工作業績,對財務工作的專業性很少,對財務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對財務工作中可能出現的風險認識不足,缺乏對內控工作應有的督促和推進。
對醫院收支進行規范,必須建立健全的財政預算制度。在編制預算時,要根據醫院自身的實際情況,參照醫院以往的財政收支,并根據市場執行情況,編制出科學、合理的預算。并確保各項目標的實現,把各項指標落實到各個部門,并定期對其進行監督,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要合理運用國家財政資金,實行“專款專用”的原則,嚴格控制和使用國家財政資金,不得隨意挪用。醫院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營業收入,而經營收入又是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經營的同時,必須對其經營收益進行科學的管理。
醫院的業務覆蓋面廣、收費項目多、政策性強,對國家、單位、公民的經濟利益有很大的影響。為了維護市民權益,樹立公平的公共形象,必須嚴格遵守有關的收費標準。要加強對醫院財政收支的管理,必須建立和完善收費管理體系。在收費管理上,應先規范企業的營業收入過程。要加強對拖欠醫療費用的管理,正確處理醫療費用和醫療費用之間的關系,防止醫療糾紛的產生。第四,強化票據監管。為了防止票據丟失和被盜,可以采用醫院統一印制或購置有關費用的單據,對每張單據進行記錄和保存,其中包括空白單據。為了防止犯罪分子利用已用的紙幣進行犯罪,應及時銷毀已用過的紙幣。建立和完善的經營管理體系,要成立專門的部門來進行經營。明確了財政部門對醫院的營業收入實行統一的管理。其他部門是不能干涉的,這是為了讓權力更清晰。第二個步驟是合理地劃分各個職位,并按照不相容的職位分開的原則,對各個部門、各個崗位實行嚴格的管理和制約。另外,在收入結算、退費、醫藥費等方面,也需要對其進行管理[3]。遵守國家法規,依法進行相關業務。在結賬期間,要有相應的記錄。退費時,要對退費進行嚴格的三個審查,退費單位要對退費單位進行逐筆審查。在醫藥價格上,要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及時更新有關藥品的價格。醫院的收入是醫院經營活動的經濟基礎,因此,要加強對醫院的收費和制度建設,加強對醫院的內部控制,以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動醫院的健康發展。財務信息化應用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財務信息化應用架構
醫院內部控制的內容包括了醫院的收入和支出兩個方面。對醫院的各種開支,要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保證內部控制的完整性,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醫療設備上,購置或維修大型貴重設備時,要有專門的預算,并在相關部門的批準下進行,以確保資金的正常使用。在工資和福利上,要適當的增加醫生和護士的收入和福利,讓他們能夠專心的為患者服務。要建立企業的成本會計制度,運用權責相適應的方法,對職工的工資、福利進行及時的登記和調整。其他與醫院經營不相關的開支,應盡量減少,并加以合理的控制。病人的醫療費用也要按國家規定的標準來支付。與收入管理相對應的是,要建立健全支出管理體系,健全支出管理體系。各崗位的合理配置,職責清晰。把各項開支工作細化到各個部門,確保在開支管理中發生問題時,把責任推給各個部門。這一舉措可以幫助各個部門更好地控制開支,避免懈怠。同時,醫院在進行戰略規劃時,能方便地及時地調撥開支,為醫院作計劃提供參考。另外,在醫療機構中,要注意控制費用的權限。要對醫療費用內部審批權限、責任、程度等進行細化和細化。明確批準人的權限,不得超出權限,違者將被處罰[4]。如果超出了審批權限,造成的損失將由審批部門負責,從而限制審批人員的工作。指定的印章要指定人來使用和保存,以便執行監督工作的狀況。還可以在審批中設置兩個職位,形成對峙的局面。在報銷上,要有清晰的程序,嚴格地核算和存檔。要明晰收支規則,對經費的來源、去向一一進行記錄,確保醫院的各項開支都是合法的。加強對醫院財政資源的監督管理,加強對醫療器械等采購、使用的監督。購置新設備前,應先對其進行檢驗,確定其無法再購置。確保所有開支合理,并嚴格執行內部控制。
首先,醫院的預算管理是保證和保證醫院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是提高醫療機構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單位領導要強化對單位的整體預算管理,提高內部控制的水平,為單位的各項業務功能發揮提供制度保證。其次,對預算編制方法進行了優化,在預算編制上采取了基于零基預算、增量預算、滾動預算和彈性預算等方式,以提高預算的精確性。再次,要加強預算監察和評估,實行內外審核,及時跟進預算執行進度、執行效果和問題,增強預算執行的效果。最后,要健全預算控制體系,明確預算編制的有關規定,對量化的項目進行細化,對相關的責任進行嚴格的管理,加強對預算的規范化。
醫院要加強對新入職的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他們的職業素質和思想素質,同時還要定期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促進財務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另外,醫院還可以定期更換重要的財務部門崗位人員,避免舞弊,同時也可以讓員工對自己的工作情況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從而擴大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確保員工的全面發展。目前,我國的財政會計信息化都屬于網上體系,其內部的網絡風險也隨之增加。因此,在醫院內部,必須對財務網絡系統的操作員進行分級管理,采用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實行分級管理,不同級別的操作者,可以獲得不同的操作權限。具體而言,醫院財務內部控制體系應包含以下4 個方面:①醫務人員的責任和職權;②有關未通過審計的財務數據,例如原始憑證和會計憑證等的有關防范措施;③已經錄入電腦的原始憑證和會計憑證等在未經審核的情況下,就將其錄入電腦的賬簿中的相關防范措施;④電腦操作,要制定相應的記錄系統,并在財務電算化軟件中設置相應的遺漏操作、重復操作、防誤操作等。而不是財務人員,只能查看數據,不能修改數據[5]。
(1)要健全內部監督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是確保醫院內部控制體系得以切實實施的關鍵。只有不斷地完善和實施監控系統,才能及時發現并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提高財務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2)加強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只有建立一個健全、完善、“獨立”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真正地發揮其應有的監督效果,從而極大地提升其工作的價值,從而對本單位的各個職能部門和工作人員產生震懾警示的效果,避免本單位的各職能部門和工作人員產生僥幸心理,從而使財務內控管理制度得以規范、合理地執行。
(3)利用內部審計、財政局、監察委對財務審計的反饋,不斷完善和完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規范財務管理的行為;第四、在每個季度結束時進行自我檢查,并向社會公布有關的內部控制。例如,每個季度都要進行一次績效管理的自我評估,透明、公開、公正地評價各項目的支出情況,對業績不佳的項目進行問責,對業績表現突出的進行表彰,并在公司內部網站上公布。
目前醫院的住院、物資、藥房、門診部等部門都使用了信息化的技術,要做到賬目相符,醫院的財務系統就需要與醫院的數據進行核對,所以醫院要加強數據的連貫性,確保數據的準確性。但因為其他的信息系統都有一定的時效性,不能和金融系統進行實時的聯系,因此,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需要定期進行核對,確保賬目的準確性。
對醫院內部控制體系進行評估,應從4 個層面進行:①,內部控制體系的健全程度,以及內部控制體系是否與基本原則相一致;②適應性,對內控體系與單位的現實狀況進行評估,對其是否能按照其要求進行評估;③一致性,對內部控制體系與單位整體目標的一致性進行評估,各控制環節之間的配合程度是否密切,各控制措施之間的配合程度如何;④成本效用,對內部控制體系的成本—效率進行評估,當所產生的利益大于其執行費用時,可以認為它是可行的,但是要注意,不能僅從經濟角度考慮,而不能兼顧健康。
目前,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持續深化,醫院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市場競爭,為進一步提高醫院的長期、有效的發展,可以從增加收入和支出兩方面著手,加強對醫院的收支管理,建立完善的審批、監督等相關的制度,以達到財務內部控制管理的目標,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證醫院各項業務的正常進行,促進醫院得到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