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蘭
(四川省安全科學技術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危險化學品管理信息化是危險化學品管理融入信息系統管理的一種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危險化學品管理,僅僅是借助信息系統來展現、表現[1]。危險化學品登記信息管理系統(簡稱登記系統)是危險化學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載體。
隨著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化工企業越來越多,其中相對危險性突出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數量也急速增加,最初的僅僅依靠收集書面企業信息的方式已不能滿足監管需求,為了更好地更全面地掌握相關企業信息,我國在2000 年左右開啟了收集相關企業《危險化學品登記》電子軟盤的方式,這是危險化學品企業登記工作的原始狀態。
2008 年,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收集《危險化學品登記》電子軟盤的方式很快顯示出了它的短板,主要有:①數據可收集量少;②需要企業自行上交,極不方便;③數據審核后返還企業后,再次需要企業上交,這種方式極不便民;④軟盤在當時的環境下,很容易損壞,數據保存困難。因此,結合互聯網的特色,在以往單機版登記數據收集的基礎上,開發了以互聯網為載體的“登記系統”,該系統簡單地收集危險化學品企業基本信息以及該企業涉及的化學品信息[2],由此,“登記系統”初具雛形[3],從而解決了“登記系統”發展的第一步,也是關鍵性的一步,即“有和沒有”的問題。
隨著安全監管工作重要性的逐步體現,初代的“登記系統”所收集的數據再次不能滿足需求,2013 年,“登記系統”完成了一次重大更新,拓展了“登記系統”的數據板塊,開始收集“詳細企業信息、化學品信息、重大危險源信息、危險化學工藝信息”等數據信息[4],解決“登記系統”發展的第二步,即“粗與細”的問題。
2022 年“登記系統”依托舊版系統的運行經驗,在保留原有數據模塊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登記系統”填報的數據類型、填報方式和審核模式,在原來“登記系統僅辦理登記工作”的基礎上,新增“一企一品一碼、?;钒踩L險集中治理、重點任務督辦、監管核查反饋、應急輔助決策、化工園區管理”等多個功能模塊[5],并增設了縣(區)和市(州)層級的審核及應用板塊,讓登記相關工作可以“一網通辦”,目前已更名為危險化學品登記綜合服務系統(簡稱新登記系統)的新系統已在全國推廣應用并基本完成數據更新,本次系統更新解決了“登記系統”發展的第三步“全面鋪開、廣泛應用”的問題。
(1)在“登記系統”出現至今,一直存在“虛假數據”問題,這是眼下及未來需要持續關注的第四步,即解決數據真實性、有效性的問題[6]。“登記現場核查”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手段,“新登記系統”新增的“監督核查反饋”是“登記現場核查”在系統中的數據記錄和反饋手段,但由于登記企業數量龐大,逐一核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且存在主觀性,隨機抽查又存在漏檢風險,因此現階段僅依靠人為的、主動的“登記現場核查”雖有效卻不能全面解決“虛假數據”問題,因此如何客觀地、全面地整頓數據,使“新登記系統”能為應急管理的提供一個“真實的、清潔的”數據源,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2)數據源的“汰劣留良”與不段更新拓展數據源是一個同時并持續進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同步思考第五步:解決“面與點”的問題,即在已有“新登記系統”收集的海量數據中,如何適應不同的需求,抓住關鍵數據,形成有針對性的數據支撐材料。
目前,登記系統數據碎片化導致系統數據在應急管理等方面的指導意義薄弱,有針對性地提取登記數據中的關鍵數據,是登記系統數據應用[7]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現有的登記數據可分為四大板塊:“企業信息”數據板塊、“化學品信息”數據板塊、“重大危險源”數據板塊、“危險工藝”數據板塊。
2.2.1 區域數據提取
區域數據提取適用于調查研究一個指定區域的數據情況,四大板塊可考慮提取關鍵數據如表1 所示(應根據需求調整)。

表1 區域數據提取表
提取關鍵數據之前,可根據數據特性,為每個數據點設計一個基礎值an,一個取值區間(s1,s2,…,sm)及量化指標knm。提取數據后,比較每個數據與基礎值,對應取值區間,賦予每個關鍵數據量化值ain。其中i 為企業數據編碼,n=1-11,m 為取值區間的分割數量。
再根據研究的側重點和需求,計算區域函數F(An)(其中n=1-4),或者形成調查報告。
2.2.2 個體數據提取
個體數據提取適用于調查研究某個企業的數據情況,四大板塊可考慮提取關鍵數據如表2~表5 所示(應根據需求調整)。

表2 企業信息數據板塊B1

表3 化學品信息數據板塊B2

表4 重大危險源數據板塊B3

表5 危險工藝數據板塊B4
提取數據后,可根據數據特特點,為每個數據點設計一個基礎值bn,一個取值區間(s1,s2,…sm)及量化指標knm。提取數據后,比較每個數據與基礎值,對應取值區間,賦予每個關鍵數據量化值bin。其中i 為數據板塊編碼(i=1-4),n 為每個板塊提取的數據個數,m 為取值區間的分割數量。
再根據研究的側重點和需求,計算個體函數F(Bi)(其中i=1-4),或者形成調查報告。
2022 年全面推廣應用的“新登記系統”已經具備較為完整的相關企業數據信息,也可以通過幾個簡單的篩選選項,一鍵生成以登記數據為基礎的《應急輔助決策報告》,但該報告僅提供“新登記系統”要求填報的信息,如相關企業簡況、企業登記化學品情況、登記重大危險源及重點危險化工工藝情況、周邊50km 范圍內企業清單等,沒能考慮周邊地質災害等風險因素,因此建議進一步擴展“新登記系統”功能模塊。
3.2.1 功能模塊的添加方式
新擴展的功能模塊可考慮主動填報和直接嵌入的方式。以新增“地質災害”板塊為例,功能模塊的設計可考慮:①設定“地質災害”的可能影響范圍,即明確某公里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點需要納入考慮;②以嵌入的方式,將已知地質災害點在“新登記系統”內置的地圖中標注出來;③以主動標注的方式,要求登記企業進行地質災害點補充。
3.2.2 新功能模塊數據的使用方式
新功能模塊若能完成數據更新和治理,則可進一步豐富《應急輔助決策報告》的內容,為應急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數據支持。
以“地質災害”板塊為例,在高溫、強降雨等極端天氣出現的情況下,系統可以通過調取企業傳統數據信息和“地質災害”板塊的新增數據,生成一份以企業數據信息為“固有風險”指標S、以“地質災害”數據信息為事故發生“可能性”指標L 的《應急輔助決策報告》。其中“固有風險”指標可結合前文的關鍵數據提取方法,根據具體需求為“固有風險”指標S 產生的后果按照嚴重程度賦值1~5;“可能性”指標L 則可根據地質災害點與目標企業或目標區域的距離,結合有效影響范圍內地質災害點的數量為L 賦值1~5,賦值方法如表6 所示。在《應急輔助決策報告》中,可采用風險矩陣法[8],R=L×S(其中R 是危險性)來直觀反應危險性的大小[9]。風險矩陣如圖1 所示。

圖1 風險矩陣(R 值越大,風險等級越高)

表6 事故發生“可能性”指標L
以上是對“登記系統”提取關鍵數據并進行量化使用,以及擴展新功能模塊和模塊使用方法的初步設想,若登記系統能在數據后臺根據關鍵數據計算出數據函數或形成相關調查報告,“登記系統”將能為應急管理等提供更有力的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