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偉
人到中年,應該是低溫狀態的。低溫,就像秋天里平靜的湖水,水位下落,水岸凸顯,而該有的意趣和境界卻出來了。低溫中年,冷靜,自制,通達,智慧。秋水長天,冷暖相宜。
低溫,有微涼的氣息和淡淡的清冷,不溫不火。人生的溫度曲線,從中年以后,應該是下滑的。如同翻山,翻過了最高的山頭,該往下走了,勢必要給自己降降溫。
不知是時光太匆忙,還是我們走得太快,轉眼間那些櫻桃紅、芭蕉綠的日子就沒了,人到中年剩下的是滿眼的紅衰翠減,一顆心不得不冷卻下來。此生最精彩的時光已然被拋在了身后,回頭望望,是仰望的姿態,那樣的熱烈與高度,再也不能企及了。于是我們懂得了,該收回目光,注視腳下了。于是我們明白了,該調整生活的溫度,以平靜溫和的狀態來面對人生了。
生命的溫度,大都會經歷沸騰階段。誰沒有經歷過登臨巔峰、萬眾矚目的光輝與榮耀呢?誰沒有經歷過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盛大與光鮮呢?可是,生命的溫度應該是有個極限的,到達之后應該回落。花開則落,月滿則虧,回到低溫狀態才是生命的必然規律。
人到中年,若沒有呈現出低溫狀態,是頗有些尷尬的。前段時間,網絡上關于“中年油膩男”和“中年庸俗女”的討論紛紛揚揚。我總覺得,中年之所以淪落為“油膩”和“庸俗”,是因為沒有把握好中年的溫度。本該低溫的中年,偏偏有些人不甘寂寞,硬生生往喧囂和熱鬧里靠攏。本該冷靜睿智,卻流于油滑世故;本該優雅自重,卻流于俗氣乏味。人到中年,如果不能讓自己冷卻下來,仍然一頭扎進擾攘喧嘩中,必然會遭遇行為與年齡不相當的尷尬。中年,應該是低溫的。
低溫中年,還應該參透一些生命的規律。無論是愛情還是事業,最終都會以低溫的狀態,來呈現其最本質的面貌。人到中年,我們不再相信一見鐘情,更不會來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因為我們知道,愛情不是乍見歡喜,而是久處不厭;愛情不是花前月下,而是天長地久。愛情最終要落到生活的實處,煙火人間里一粥一飯的溫暖,平淡生活里牽手到老的情誼,才是真正的愛情。
事業上,我們經歷過無數起起落落,跌落到低谷時以為再也爬不上來,攀到山頂時以為站到了世界之巔。可是,生活告訴我們,再深的低谷也可以爬上來,再高的山頂也不是頂峰,一切都會回到平淡的狀態,回到低溫狀態。事業上的平穩期,應該是最幸福的,沒有再下降的焦慮,也不必在乎能否再上升。中年還有夢,那些夢是踏踏實實而接地氣的,可以輕松觸及到。低溫中年,曲曲折折的是經歷,平平靜靜的是心態。
低溫中年,不必為“上有老下有小”焦頭爛額,而要時時刻刻享受被需要的幸福;不要有重擔壓身的“壓力山大”之感,而應享受有擔當、有付出的充實感和幸福感;不要為失去而感慨,而應為得到而幸福。人生就是這樣,我們都在不停失去,也在不停得到。低溫中年,是我們收獲最多的人生階段。
歲月之舟載著我們駛入中年,也賜予我們更為美麗平靜的風景。不驚不懼,不急不躁,無爭無斗,無怨無尤,低溫中年,靜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