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頸椎病(CSM)是最常出現脊髓功能障礙的疾病。手術干預可以提供相對較好的療效,早期康復主要依賴于逆轉脊髓受壓所致的脊髓缺血。由于外周神經電刺激已被證明可以暫時增加脊髓血供(30分鐘至1小時),研究者假設可以利用外周神經電刺激來檢測中樞神經系統的活性。本研究評估了用外周神經電刺激(ePNS)預測受損脊髓活性的可行性。這項前瞻性隊列研究招募了行C3~C7椎板成形術的患者。使用日本骨科學會評分(JOA)評估患者頸脊髓病變的嚴重程度。使用ePNS定量評估上肢運動障礙。ePNS以5Hz的頻率作用于尺神經,持續五分鐘。主要結局指標為通過10秒試驗評定的上肢(UE)功能變化。共收集44名患者的數據,患者出現癥狀性狹窄的平均病程為20.5個月。JOA平均分從術前的9.3分提升至出院時的12.2分(P<0.001)。通過10秒試驗評定的術后上肢功能恢復與術后運動功能恢復相關(P<0.001)。結論:術前ePNS結果可以預測脊髓型頸椎病的術后早期療效。
(丁雪譯,邵宏楊雅雯 王繼先 審)
Murata S, et al. Us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Ulnar Nerve Trunk to Predict PostoperativeImprovement in Hand Clumsines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Spine. 2023, May15;48(10): 702-709.
中文翻譯 由 WHO 康復培訓與研究合作中心(武漢)組織
本期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謝青教授主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