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新苗,栗進東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81)
當今世界風云突變,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交通通信便利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在這一大背景下,日益猖獗的跨國犯罪危害十分嚴重,尤其是腐敗犯罪常常借助跨境流動的便利條件與現代數字化技術將犯罪資產迅速轉移到其他司法管轄區或通過境外金融機構對犯罪所得進行“漂洗”,想方設法逃避原住國法律的嚴厲制裁(1)若無特別說明之處,拙文對“跨境追贓”與“跨國追贓”未加以嚴格區分,主要擷取其共性,時而交替使用。。利用網絡技術、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實施的各類跨國犯罪的隱蔽性更強、專業化程度更高、國際化水平更明顯、遏制打擊難度更大。非法資產轉移的跨國化、繁雜化與多元化對國家的司法技術及立法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單憑一國之力難以有效打擊跨國犯罪和追回贓款,國家之間的緊密配合與協助顯得尤為重要。經過多方努力,我國境外追贓追逃行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目前我國已從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追回外逃人員7831人、追回贓款327.86億元(2)我國外逃貪官與經濟罪犯的目的地主要也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比利時、日本、新加坡、泰國和南非等五大洲近100個國家。參見王文華.境外追逃追贓國際刑事合作:現狀與未來[N].檢察日報,2020-11-10(理論版).。但是,我國在打擊跨國犯罪和開展跨國追贓國際合作方面還有缺陷,尤其是在當前的跨國追贓領域更為明顯,急需健全和完善相關制度。由于跨國追贓沒收裁決的承認與執行是通過國際司法協助與合作實現跨國贓款有效追繳,對于國家間追回非法轉移至境外的贓款至關重要。承認與執行沒收裁決制度的健全與完善既有助于世界各國追繳犯罪分子非法轉移至境外的贓款,又有助于提高全球打擊跨國犯罪的國際合作力度。而我國司法機關所作出的跨國追贓沒收裁決通常難以得到外國的認可和執行,直接影響了我國跨國追回腐敗資產的效果和效率。因此,有必要從理論和實踐層面揭示我國該制度運行的現狀及問題,剖析其原因,挖掘法理支撐,努力從立法與司法角度上探尋具體的完善對策。
自我國開啟反腐敗“天網”行動以來,追逃與追贓的國際刑事司法合作也開始增多,反腐敗追逃追贓的成果更堅定了我國通過刑事司法協助,引渡貪官、追回腐敗資產的決心。同時,我國主管機關對沒收裁決的承認與執行法律機制的立場和態度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從不愿意嘗試逐漸過渡到將其列入刑事司法協助立法草案并在最終立法中略有體現,在司法實踐上更是已經開始以國際公約和“互惠”為依據開展沒收裁決事宜的國際合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在國內立法層面,我國《刑法》對“沒收財產”作出了明確界定。該法第59條規定:沒收財產是指沒收犯罪者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分或全部(3)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59條規定:“沒收財產是沒收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一部或者全部。沒收全部財產的,應當對犯罪分子個人及其扶養的家屬保留必需的生活費用。在判處沒收財產的時候,不得沒收屬于犯罪分子家屬所有或者應有的財產。”。2012年我國《刑事訴訟法》增設違法所得沒收特別程序,著重強調對于貪污賄賂犯罪案件以及犯罪分子逃匿或死亡的,可以采取沒收其違法所得的特殊程序(4)參見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298條。。違法所得沒收制度是我國在沒收制度上的一大創新,是一種典型的“對物”訴訟。該制度雖然被設置在刑事訴訟中,卻不涉及被告人刑事責任的認定,僅審查申請沒收的財產是否屬于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突出其對物性(5)黃風.刑事缺席審判與特別沒收程序關系辨析[J].法律適用,2018,(23).。隨著跨境追贓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國在2018年修訂的《刑事訴訟法》中又增設了專門針對逃至境外腐敗分子的缺席判決程序,可在定罪后實現對犯罪資產的追繳。2018年12月《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正式實施,其中對犯罪違法所得的請求與沒收等問題的規定是我國在承認與執行外國沒收裁決方面的重要突破。該法第51條明確規定:我國主管機關在審核通過后,可以同意就沒收違法所得和其他相關財物,為申請國提供有效協助并予以執行(6)參見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第51條。。以我國《刑法》《刑事訴訟法》及《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為核心,我國在構建沒收裁決的承認與執行法律機制方面有了更多的國內法支持和保障。
在國內司法實踐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進行了長期的探索,2017年出臺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適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沒收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該規定第23條進一步細化了我國向外國申請執行違法所得沒收判決的程序(7)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適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沒收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3條第1款規定:“違法所得或者其他涉案財產在境外……應當制作沒收令以及協助執行沒收令的請求函……層報最高人民法院后……向違法所得或者其他涉案財產所在地國(區)的主管機關請求協助執行。”,加之大量反腐敗跨境追贓經驗的積累,我國利用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法律機制實現跨境追贓的力度和廣度也在不斷拓展,積極通過追逃懲處犯罪分子的同時盡力追回其轉移至境外的財產。例如,在我國海外追贓第一案的“李華波貪污案件”中,我國首次適用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向新加坡主管當局提出執行沒收裁決的請求,以國際公約和新加坡關于互惠原則的規定為依據,新方最終予以執行并返還涉案金額540余萬新加坡元(8)趙晨光.從李華波案看我國腐敗犯罪跨境追贓機制的完善[J].法律適用(司法案例),2017,(6).。此外,“彭旭峰受賄,賈斯語受賄、洗錢違法所得沒收案”也是我國利用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法律機制成功追回腐敗資產的典型案例。該案的特點在于犯罪數額巨大、涉及面廣,嫌犯在實施犯罪行為后均攜款潛逃至境外且涉案財產分布在4個國家。我國檢察機關通過提前鎖定證據鏈條并完善證據體系,借助國際刑事司法協助獲取境外證據,隨后由人民法院依據違法所得程序作出沒收裁決,通過國際刑事司法協助申請境外國家執行,目前該申請已經得到部分國家的承認(9)參見最高人民檢察院第32批指導性案例.檢例第128號[EB/OL].https://www.spp.gov.cn/spp/jczdal/202112/t20211209_538468.shtml,2021-12-09/2022-04-01.。
在國際公約層面,我國不僅與其他國家商簽有關跨國追贓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的雙邊協定,而且積極參與聯合國等有關國際組織開展的跨國追逃追贓法治化工作。目前我國已經加入的《聯合國禁毒公約》《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以及《聯合國反腐敗公約》。這些公約均有關于沒收裁決的承認與執行問題的一些具體規定,是我國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法律機制的重要法律支撐。一方面,這些國際公約為我國對外申請執行沒收判決提供了國際合作的依據;另一方面,三大國際公約關于確立這一制度的立法建議和具體規定,對我國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法律機制的重構具有積極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
1.立法方面的缺失
第一,刑事司法協助層面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我國《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依舊未明確關于沒收裁決的承認與執行問題,盡管該法在第7章中對沒收、返還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物的司法協助問題進行了規定,但對于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機制的一些基本問題和核心問題尚未缺乏明確具體的規定,包括沒收令及所涉沒收判決類型的界定、制度構建的指導原則、執行方式及程序等。不僅如此,在《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草案中有明確的條款,即“對于罰金刑、沒收財產刑罰或者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損害賠償裁判的協助執行,參照本法有關沒收、返還違法所得的規定進行”(10)參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憲法和法律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第7條。,但在正式通過的法律文本中卻又將該條款刪除了。即便將第7章的規定視為關于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的明確態度與立場,但其范圍也是極為狹窄的,主管機關在處理外國基于刑事財產刑的申請時,依舊無法可依。隨著我國在此方面實踐需求的增多,有關刑事判決中財產刑及沒收刑罰的承認與執行勢必會在立法中得以確立。因此,應立足于整體和全局,為該機制的健全與完善提供基本思路,使其不僅局限于某一類沒收“裁決”的承認與執行,在修訂《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時進一步將跨國追贓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機制明確化、具體化和精細化。
第二,刑法相關規定的缺失。目前我國刑事沒收存在沒收范圍過寬與缺乏證據責任倒置規則等問題。首先,我國《刑法》第59條規定,法院可以沒收犯罪分子的全部財產,而允許對犯罪行為人的個人財產全部予以沒收的規定與諸多國家的刑事制度存在沖突,因此依據其作出的裁決在申請司法協助時往往困難重重(11)黃媛舒.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的中外刑事司法合作機制研究[D].蘭州:甘肅政法學院,2019.27.。無論是我國加入的國際公約還是各國對于可沒收財產的規定,我國《刑法》第59條中規定的不區分財產是否具有“犯罪屬性”而全部予以沒收的做法,已經在多數國家的法律規定中被刪除,基于此作出的沒收財產判決在向外國提出承認與執行的協助請求時,通常也會被拒絕。其次,我國《刑法》中缺少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在跨境追贓領域,證明某物是源自于犯罪所得通常難以獲得,主管機關的舉證責任較為困難,我國目前的舉證責任主要由檢察機關承擔,無法舉證則意味著我國反腐敗資產追回工作不可能由審判走向執行。
第三,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的缺失。我國《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違法所得沒收程序,是一種特殊的未定罪刑事沒收制度。在功能上該制度只解決違法犯罪資產的追繳問題,不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責任,本質上是對物的訴訟;在性質上,屬于刑事公訴程序,由檢察機關對“涉嫌犯罪事實”和“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負舉證責任;對違法所得的認定,采用“高度可能”的證明標準,要求有證據證明申請沒收的財產直接或間接來源于犯罪所得,能夠排除合法來源的可能性,并且沒有相反的證據證明申請沒收財產系其他人合法所有(12)于瀟,單鴿.積極適用違法所得沒收程序,著力促進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N].檢察日報,2021-12-10(理論版).。英美法系國家的未定罪民事沒收制度,其證明標準較低往往只需要滿足“或然性平衡”證明沒收財產來源于犯罪或其他違法所得(13)黃媛舒.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的中外刑事司法合作機制研究[D].蘭州:甘肅政法學院,2019.31.。可見,我國刑事訴訟法在沒收制度設計上追求證明標準嚴苛化的目標,導致了我國沒收裁決在外國承認與執行的難度陡增。
2.司法實踐方面的缺失
在司法實踐中,我國在運用跨國追贓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機制方面已經有成功的案例,但是,我國主管機關在尋求跨境追贓的司法協助時使用外交手段依舊較為頻繁,如在“李華波案”中,新加坡方面之所以承認并執行了我國的沒收裁決,是因為我國通過外交照會的方式向新加坡作出了互惠承諾(14)丁兆剛.《刑事司法協助法》背景下我國境外追贓法律問題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20.15.。在“余振東一案”中,同樣是通過兩國司法部長的高層協商從而啟動了美國的沒收程序,最終將財產予以追回(15)張茜.中國在美國腐敗資產追回的路徑完善[J].理論建設,2019,(2).。2018年《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對第55條和第56條關于罰金刑、沒收財產刑等承認與執行規定的審議意見中,提出了三點否認理由:“(1)我國已經簽訂的刑事司法協助條約一般不含有相互承認和執行財產刑的內容;(2)有關部門也未開展過相關工作;(3)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判的協助執行屬于民事司法協助的范疇。”(16)參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憲法和法律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第7條。可見,在跨境追贓領域,我國有關部門司法理念上的保守與司法實踐的不足,也是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法律機制遲遲無法在我國得到良性運行和有效實施的重要原因(17)2020年10月29日美國司法部宣布起訴八名中國“代理人”,指控他們涉及為中國追捕流亡海外貪官和異議分子的“獵狐行動”,并在中國官員指示下,監控、騷擾與脅迫中美人士返回中國。事實上,這些人因貪污、濫用職權和收受賄賂而被通緝并被列為逃犯。諸如此類的舉措給我國境外追逃追贓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和挑戰,給相應的國際刑事司法與執法合作開展蒙上了陰影。參見王文華.境外追逃追贓國際刑事合作:現狀與未來[N].檢察日報,2020-11-10(理論版).。
既然中國特色境外追贓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法律機制還存在如此多的問題,立法與司法欠缺較為明顯,那么,理應想方設法針對現存的問題和不足提出具體的解決對策。從相互承認與執行沒收裁決法律機制重構的視角分析,需要明確立法與司法理念,理清基本思路,確定科學合理的路徑。首先,應當在立法中對其進行明確規制;其次,需要對目前立法中存在的缺失進行補正;另外,還需要針對目前我國對外申請執行沒收裁決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略,為當前我國主管機關的跨境追贓行動提供指南。
1.立法理念的重構進路與方法
首先,在立法模式上,應當將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的具體規定納入到我國《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中予以明確規制。有關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問題的立法模式可以采用集中制或分散式,一是直接將其規定在某一部法律之中,如德國在《刑事事務國際司法協助法》第四編規定了執行外國裁決的司法協助;二是多部法律進行規制,如加拿大除了在《刑事司法協助法》中規定承認與執行外國沒收裁決的內容外,還專門制定了《被扣押財產處置法》解決犯罪收益的追繳與返還問題。從機制實施的便利性分析,第一種模式無疑是較好的選擇。鑒于我國已經頒行了《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應盡可能在修訂該法時將境外追贓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法律機制納入其中并予以明確化和逐條逐款加以細化。跨境追贓沒收裁決的承認與執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涉及國內法問題,而且涉及國際法問題與外國法問題(18)Betti Stefano, Vladimir Kozin and Jean-Pierre Brun,Orders without Borders: DirectEnforcement of Foreign Restraint and Confiscation Decisions.,Washington: World Bank Publications, 2021,p.55.。該機制在跨境追贓體系中運行時既需要執行前保障性機制的支撐又需要沒收后資產返還機制的落實,缺一不可。因此,唯有專門的、系統的、全面的立法規制,才有可能確保該機制在實踐中有序高效運行。
其次,在國際合作方面處理好尊重主權與履行國際義務的關系。在健全和完善境外追贓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法律機制的過程中,既要考慮我國締結的國際公約所規定的履約義務,同時又要盡力維護本國利益,積極貫徹“以國際合作原則為主導、以互惠原則為補充”的基本指導思想。國際合作原則意味著我國在構建和實施相關機制時,應當依照公約為締約國提供司法協助,通過立法盡可能實現《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等國際公約的基本要求,將公約規定的各類犯罪納入具體的法律規定之中,擴大刑事司法協助的適用范圍,對與犯罪有關的基于刑事、民事和行政程序所提出的請求,予以最廣泛的協助(19)黃風.刑事缺席審判與特別沒收程序關系辨析[J].法律適用,2018,(23).。同時,“互惠原則”作為維護本國利益的核心原則,更多的是重視本國司法主權與國家利益的保障,為避免別國濫用司法協助請求權,可以在《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中針對不同犯罪并按照嚴重程度或請求內容,設置不同的審查條件。
再次,在沒收裁決與執行方式的分類方面,既要強調國情和中國特色,又不可忽視國際社會的統一化走勢。在對境外追贓沒收裁決及其執行方式進行科學分類以前,首先必須明確其法律屬性,進行精準定性。通說認為境外追贓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問題屬于國際刑事司法協助的范疇,可將其納入刑事判決承認與執行的法律規制領域,歸屬財產刑之列。在裁決類型上,不僅應對犯罪分子財產采取全部沒收裁決還是部分沒收裁決的科學界分,而且在立法上,還應設置包括違法所得沒收裁決、由我國刑事法庭作出的罰金刑等可以作為向外國申請承認與執行的裁決類型,并且同時允許外國就此類裁決向我國提出刑事司法協助,以發揮一種雙向機制的積極作用。在執行方式上,聯合國反腐敗等相關公約規定了兩種執行外國沒收裁決的方式。其中,直接執行是指被請求國對請求國提出的相關沒收裁決執行申請依照國內法進行審查,審查無誤且當事人或善意第三人無異議,便以登記或命令的形式賦予其具有本國沒收令的效力,并最終完成執行;間接執行是指被請求國根據請求國提供的關于犯罪所得、財產、設備或其他工具的情況自行作出沒收的裁判,此時請求國所提出的沒收裁決是作為被請求國取得本國沒收裁決的證據而使用。與間接執行相比,直接執行具有較大的優勢。一方面,直接執行絕不等于自動執行也不等同于無條件執行,因此在直接執行中,被請求國可以在對外國沒收裁決進行登記時,將諸如裁決的終局性、不違反本國利益等條件要求作為準許登記的前置要件,防止其他國家濫用申請權。另一方面,直接執行模式下的案件不會在被請求國再次經過該國的訴訟程序,極大地縮短了從收到執行請求到執行該裁決的時間,從而能夠更快速、更精簡地處理資產追回請求。我國在執行方式的選取上可設立以直接執行為主、間接執行為輔的執行模式,在充分發揮直接執行高效率、低成本優勢的同時,根據執行數額、犯罪嚴重程度視情況適用間接執行的模式,以維護國家司法主權及利益。
最后,通過立法健全和完善境外追贓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法律機制,應積極關注和跟蹤當今國際社會的先進立法例與革新趨勢。諸如對于沒收后的資產處置特別是資產分享問題,我國目前的規定較為原則且缺乏可操作性,可以考慮借鑒部分歐美國家的制度設計,完善相關立法并明確分享的具體程序以及規定依照“貢獻”確立分享比例。此外,為了有效防止境外資產的再次“轉移”,對資產的凍結、扣押、保全等臨時措施確立更為主動的協助方式,如根據媒體報道或外國逮捕行動、刑事調查或指控,在沒有請求或外國法院命令的情況下,采取主動發布國內凍結令或保全令等非正式合作方式。根據我國的現實需求積極借鑒域外國家的先進范例與實踐經驗,進一步修訂和優化我國《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的相關規則,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步化進程中重構我國境外追贓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法律機制,全方位提高我國境外追贓沒收裁決在其他國家承認與執行的成功率。
2.刑事相關法律規則重構的進路與方法
針對我國刑法中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的規定,改革方案有兩種,一是繼續維持現行的沒收刑,但對沒收財產加以必要的限制,廢止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的做法,將沒收與違法所得的數額掛鉤;二是將作為附加刑的沒收財產徹底廢除,保留罰金刑作為金錢上的處罰,對現行《刑法》第64條規定的追繳、沒收制度進行完善,建立專門針對跨境追贓的金錢制裁機制,用罰沒裁決代替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的規定。此外,除進一步完善刑法中有關洗錢罪的規則外,還可以考慮通過立法等形式要求法院在判決時針對確定符合“可追繳性”的財產和無法確定的財產分別作出沒收判決,以便確保犯罪資產的優先追回(20)王文華.境外追逃追贓國際刑事合作:現狀與未來[N].檢察日報,2020-11-10(理論版).。
針對舉證責任的困境,有的國際公約建議締約國把舉證責任轉移給被指控人,即證明責任倒置。《聯合國反腐敗約》第31條第8款特別強調,締約國可以考慮在無法確定相關資產是否與犯罪有關時,由犯罪分子承擔舉證責任(21)參見《聯合國反腐敗約》第31條第8款。。我國現階段在刑事立法上適用舉證責任倒置的情形較少,僅在《刑法》第395條中對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規定了舉證責任倒置問題。因此,我國應當考慮在反腐敗跨境追贓中確立特殊情形下的舉證責任倒置,具體可以參照刑法第395條的規定,將該法的主體從國家工作人員擴大到包括販毒、跨國犯罪及腐敗犯罪分子在內的非國家工作人員,由其在財產或者支出明顯超過合法收入且差額巨大,本人不能說明其合法來源時承擔舉證責任,從而減輕公訴機關調查取證的難度,及時提起公訴,加快由審判到申請執行的過程。
針對證明標準方面的問題,我國目前向境外申請執行的沒收裁決主要來源于違法所得沒收裁決。沒收裁決的承認與執行離不開資產所在國的司法協助,國際合作在其中起到主導性作用。《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也允許締約國提供協助應當不違反本國的法律規定。因此,如何確定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的依據和標準,是當前我國立法部門不可回避的問題。在遵循公約規定與實踐需要的情形下,我國必須充分發揮沒收程序在整個跨境追贓國際合作過程中具備的引領性作用,可考慮在當前的《刑事訴訟法》中規定對違法所得資產的證明標準適用較低層次的“優勢證據標準”(22)優勢證據標準是指如果全案證據顯示對于某一事實證明存在的可能性明顯大于其不存在的可能性,盡管還不能完全排除存在相反的可能性,允許法官運用優勢證據認定案件事實。,進一步強化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可操作性,提升我國沒收裁決在其他國家的承認與執行。
3.司法實踐完善的進路與方法
完善我國反腐敗跨境追贓中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的司法實踐,除需要全面弄清資產所在國有關刑事司法合作與國內法的規定外,還可以通過確立新的司法理念、構建有效的法治機制、強化跨境追贓行動的資金保障機制、借鑒國外司法實踐經驗等方式予以實現。
首先,在跨國追贓的實踐中拓展“刑事司法協助”的范圍,將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法律機制納入其中。一方面,在我國已經締結的雙邊司法協助條約中,“刑事司法協助”是狹義的,特指文書送達、調查取證、贓款贓物的扣押等小型協助形式,不包括引渡、相互承認和執行刑事裁決(23)趙晨光.從李華波案看我國腐敗犯罪跨境追贓機制的完善[J].法律適用(司法案例),2017,(6).。另一方面,我國《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依然沿襲了傳統的做法,也未將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法律機制完全納入國際刑事司法合作范疇。可見,目前我國主管機關對這一問題的態度依舊是保守的。在當今世界,無論是全球化還是逆全球化,完全自我封閉已相當困難,國家之間的連帶性、共存性、融通性隨處可見,因此,為了處理涉及共同利益問題時獲得雙贏,需要各國在可接受的范圍內適當讓渡主權,加強國際司法協助(24)董明慧.我國境外追贓法律問題研究[D].黑龍江:黑龍江大學,2021.9.。雖然目前我國并不是犯罪資產的主要流入國,但是,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提升以及“一帶一路”的全面推進和深化,外國向我國申請執行其本國沒收裁決并追回犯罪資產的案件也會越來越多。在國內法還未對該制度進行明確時,司法實踐中主管機關應當盡可能將《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等相關公約作為執行沒收裁決的法律依據,對雙邊條約及國內刑事法律中的互惠原則做“擴大解釋”。這既是履行國際公約義務的客觀需要,又是互惠對等原則的基本要求。
其次,設立跨境追贓資產分享后的專項資產管理基金并完善相關管理制度。設置資產分享后的專項資產管理基金,既可以應對境外追贓行動資金短缺及司法運作成本極高的問題,又可對來自分享所得的收益進行有效利用。跨境追贓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早期公訴機關的調查取證、中期的查封、凍結及扣押申請,以及執行后的分享問題,這一系列工作往往需要較大的資金支持,特別是犯罪分子將其財產隱匿或存放在多個國家時,僅靠財政對個案專項撥款,必然會導致時間和效率上出現障礙,辦案機關往往也會疲于應對。因此,將我國依據跨境追贓分享制度所得的資產作為跨境追贓行動的專項資金,同時對其用途進行嚴格監管,實現專款專用,為辦案機關的跨境追贓工作提供堅實的保障。目前,已經有部分國家設置了類似的基金或管理機構,如美國司法部管理的沒收基金、英國司法部下設的“被沒收犯罪資產管理局”、泰國的“反洗錢基金”等,均在跨境追逃追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5)Betti Stefano, Vladimir Kozin and Jean-Pierre Brun,Orders without Borders: DirectEnforcement of Foreign Restraint and Confiscation Decisions.,Washington: World Bank Publications, 2021,p.21.。
最后,采取“借他山之石以攻玉”的方法借鑒其他國家先進的實踐經驗和范例。世界上不少國家在處理跨境追贓追逃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不可視而不見或一律加以排斥。按照“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原則借鑒其他國家在跨國追贓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的司法實踐中的有益經驗和先進做法,既對我國主管機關向其他國家申請執行我國的沒收裁決有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又是我國承認與執行外國沒收裁決不可多得的參照系。例如,國外有關未定罪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法律機制的革新就值得我國立法與司法部門借鑒和學習。在不經過定罪的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問題上,對基于民事程序作出的沒收判決,國外部分法院的做法已經由傳統的普遍拒絕發展到重視沒收裁決本身的性質,關注其與本國制度的相似性,在作出全面審查之后再決定是否予以轉換并加以承認與執行。法國法院曾在法國還沒有未定罪沒收的相關規定的情形下承認并執行了意大利刑事法院發出的未定罪沒收令。當時法國的法官所持理由主要有兩點:第一,認定該財產屬于刑事犯罪所得的證據與法國刑事法院裁決所需要的證據足夠相似,從一定程度上類似于法國的刑事沒收案;第二,對個人財產的處置方式類似于刑事處罰(26)Jean-Pierre Brun, et al. Asset Recovery Handbook: 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Washington: World Bank Publications, 2011,p.157.。此外,在美國申請瑞士執行其沒收裁決案中,瑞士最高法院認為,外國程序的名稱為民事沒收,并不影響瑞士在沒收案件中向美國提供協助。在作出決定時,法院總結了美國的資產追回沒收制度以及瑞士的刑事沒收制度,指出這兩種制度中的沒收措施都是打擊犯罪行為的工具,兩者都是對物措施,在某些情況下,即使沒有刑事訴訟,沒收程序也可被比作“刑事性質”的案件從而為其沒收裁決的執行提供司法協助(27)參見資產追回不限成員名額政府間工作組.相互承認無定罪凍結令和沒收判決[EB/OL].https://www.unodc.org/documents/treaties/UNCAC/WorkingGroups/workinggroup2/2019-May-29-30/V1903719e.pdf,2019-05-29/2022-05-13.。我國的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從一定程度上說,也屬于未定罪沒收的范疇。因此,在外國向我國申請執行沒收裁決時,即使我國的沒收制度本身可能與外國民事沒收有所不同,若我國人民法院在實踐中進行創新并對外國的相關裁決予以承認和執行,也許外國法院會比照相關做法執行我國的沒收裁決,形成司法實踐上的“對等互惠”。
反腐敗跨境追贓力度的不斷提升使得我國在跨境追贓國際刑事司法協助領域需求日益增長。盡管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法律機制已得到不少國家及國際組織的認可與確立,但我國在這方面的立法與司法實踐依然存在諸多缺陷和不足,從不同程度制約了我國對該機制的有效利用。概而言之,我國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法律機制現存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缺乏立法上的明確規制,導致我國無法發揮其作為雙向機制的作用;二是刑事司法協助機制欠完善,降低了我國對外申請執行沒收判決的成功率。為此,既可通過修訂我國《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以便健全和完善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法律機制,為其實施和適用確立明確的國內法依據;又可通過完善《刑法》及《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讓沒收裁決的法律規制盡可能與國際社會接軌。不僅如此,還需要不斷強化我國主管機關的法治意識與司法實踐應對能力,充分發揮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法律機制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其在跨境追贓中的地位(28)丁兆剛.《刑事司法協助法》背景下我國境外追贓法律問題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20.15.。可見,健全和完善中國特色跨境追贓沒收裁決承認與執行法律機制,強化其適用性,拓展其實施深度、廣度和高度,既可彰顯我國切實履行公約相關國際義務的大國風范和負責任的大國形象(29)王文華.境外追逃追贓國際刑事合作:現狀與未來[N].檢察日報,2020-11-10(理論版).,又有助于全方位推動我國跨境追贓國際合作的良性互動與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