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甘曉玫 (平凱星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雖都為會計,但其二者工作內容卻存在天壤之別,不過其中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管理會計更符合現代化民營企業經營管理的需求。因此,企業只有促進傳統財務會計的轉型,才能在當前情況下促進企業的發展。所以需要在現有研究結果的基礎上分析如何解決會計轉型中的問題,以及如何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財務會計作為企業會計的關鍵組成部分,主要為企業的資金審核以及財務管理方面效力,而管理會計更注重利用財務信息優化企業決策、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方式。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企業會計中屬于并列關系,二者之間有一定的差異和相似之處。例如,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工作重心的區別。財務會計的工作更向資金審核和管理靠齊,而管理會計的重心更向企業經營以及發展靠齊;工作內容不同,財務會計主要包括財務信息整合、財務事項歸納等,管理會計包括會計信息的處理與挖掘;工作程序不同,財務會計的工作程序較為固定,而管理會計的工作程序具有不固定性[1]。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工作目標以及方向相同,都是為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促進企業戰略發展、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第一,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在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民營企業的內部管理提供了支持。促進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可以從資金運作、成本控制以及會計核算等各個方面入手調整財會工作的方向與內容,也可以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深入挖掘會計信息的價值、提升信息披露程度,有利于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第二,有利于提高企業精細化管理水平。在現代化社會中,民營企業只有將傳統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轉變為精細化管理模式,才能夠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會計管理是精細化管理的重點,若仍然應用傳統的財務會計,將導致會計管理停留在基礎層面,無法為企業精細化管理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促進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不僅有利于提升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也有利于促進企業提升其精細化管理水平。第三,有利于強化企業內部控制。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民營企業只有不斷提升內部控制能力才能夠有效防范經營風險。但傳統的財務會計工作更注重基礎財務管理,無法將企業各項工作結合起來。而管理會計可以消除內部矛盾并分析企業經營隱患,增強內部控制能力。第四,有利于促進企業長遠發展。管理會計包括成本會計與管理控制這兩大部分,可以提高信息統計效率并為企業發展戰略的制定提供數據信息[2]。同時,加強管理會計有利于將企業業務與財務工作融合在一起,以此幫助企業業務與財務穩定向好發展。故而,企業在促進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之時,企業的實際能力以及綜合實力也會隨之上升。
會計管理工作在民營企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利于充分掌握各種經濟活動的情況,強化企業資金安全。但部分民營企業的會計管理思維較為滯后,阻礙了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首先,企業會計工作應隨著市場狀況以及內部管理模式的變化而變化,但民營企業對市場的追蹤分析力度相對較小,沒有及時調整會計管理工作,降低了工作實效性。其次,民營企業沒有對企業會計工作進行深入研究,沒有充分掌握會計的五大思維。例如,部分企業開展會計工作只是為了統計會計信息,沒有通過最小的成本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缺乏杠桿思維;部分企業在開展會計管理工作時更注重對整體狀況的分析,沒有通過相應的計算方法獲取凈值,缺乏凈值思維;部分企業開展會計管理工作時沒有科學調整各項經濟活動的成本與效益,導致效益遠遠低于成本,缺乏配比思維,嚴重降低了企業的發展能力;部分企業的現金流思維較為滯后,沒有做好現金流管理工作,可能會增加企業的資金風險;部分企業的會計管理思維具有短期性等特點,即過度注重短期效益,忽視了長遠效益。
會計工作需要大量數據信息的支持,也會產生一些數據信息,而管理會計主要就是通過分析這些數據信息的隱藏含義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但在理念、技術的限制下,部分民營企業的數據信息化仍不足,降低了數據信息的管理效率。第一,部分民營企業的數據信息意識較差,沒有充分了解各種數據信息在管理會計中的作用與價值。所以民營企業沒有根據國家標準以及行業發展狀況進行數據信息的采集與處理,降低了管理會計的實效性。第二,部分民營企業沒有做好信息化建設工作。大數據時代對企業的數據處理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成本控制等因素的影響下,部分民營企業沒有靈活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構建數據信息化平臺,無法對各種會計數據信息進行集中處理,降低了數據處理質量[3]。例如,一些民營企業只是引進了一些最基礎的辦公軟件與財務系統,沒有針對會計數據信息與其他信息構建完善的數據共享平臺,導致各個部門仍然存在數據壁壘,會計人員很難獲取更多數據,降低了管理會計工作結果的準確性。第三,部分民營企業沒有對會計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導致會計人員的數據信息整合能力較差。相比于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對會計人員的數據分析能力與處理能力有較高的要求,但民營企業沒有針對實際需要對會計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與系統管理,使得會計人員仍然通過傳統的財務會計思維與手段開展工作,降低了數據信息化程度。
在經濟發展新形勢下,促進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具有重要意義,但部分民營企業的會計轉型意識較為淡薄,影響到了轉型工作的開展。首先,部分民營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較為激烈,更注重生產、銷售等環節的工作,忽視了內部管理工作。例如,多數經濟業務活動能夠在短期內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但會計工作屬于長期性、持續性管理活動,會逐漸增加企業效益,所以一些民營企業就容易忽視會計工作的價值[4]。在這種情況下,民營企業沒有對會計工作提出嚴格的要求,也沒有立足實際發展對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進行全面的科學認知,這直接影響了企業在實踐中對二者的應用。與此同時,由于部分民營企業在確立崗位中沒對二者進行性質上以及板塊上的區分,也沒有意識到進行會計轉型的必要性,這直接阻礙了財務會計的轉型。其次,會計轉型的難度相對較大,如果不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就會降低轉型效率。但在轉型意識淡薄等因素的影響下,部分民營企業沒有針對財務會計轉型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與管理制度,無法為會計轉型提供有效支持。目前,仍有部分民營企業在工作開展之時,猶如“無根野萍”浮于表面,這直接導致會計轉型出現了“換湯不換藥”等問題。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民營企業應積極響應時代發展號召,不斷轉變會計管理思維,為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提供思想基礎。第一,民營企業應逐漸形成杠桿思維。杠桿思維指的是利用極小的成本撬動極大的資源,從而實現收益最大化。該思維的核心在于杠桿與支點,且在會計管理中應用杠桿思維有利于降低會計管理成本、增加會計管理收益,因此,民營企業應逐漸形成杠桿思維。首先,民營企業應積極應用各種杠桿,例如資源杠桿、信息杠桿、時間杠桿等,其中資源杠桿是將會計管理工作中的團隊當作資源,充分發揮會計人員的作用;信息杠桿是將各種會計數據,信息當作杠桿并在此基礎上開展會計管理工作;時間杠桿是通過調控時間優化會計管理工作。其次,民營企業應明確各種支點,例如將完善的會計管理制度、會計人員培養制度當作支點,達到更好的管理效果。此外,民營企業應科學設計杠桿,從而優化會計工作。第二,民營企業應逐漸形成凈值思維。凈值思維屬于逆向思維,十分注重風險損失與折舊損耗。從會計角度來看,凈值指的是資產總額減去負債總額后的權益,其中固定資產凈額=固定資產原價-計提減值準備-計提累計折舊[5]。在會計管理中應用凈值思維,有利于充分了解民營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為管理會計提供支持。第三,民營企業應逐漸形成配比思維。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成本與收益都需要配比,所以需要掌握配比的原則與思維邏輯。首先,應堅持某個會計期間或某個會計對象所取得的收入應與取得該收入所發生的費用、成本相匹配的原則,從而準確核算該會計期間的凈損益,為企業經營提供數據支持。其次,應做好支出范圍的配比、支出時間的配比以及支出對象的配比工作,確保會計管理符合最新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第四,民營企業應逐漸形成現金流思維。現金流思維至關重要,但是很容易被忽視,其在管理會計中具有重要地位,所以民營企業應形成現金流思維,促進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在這一過程中,民營企業應高度重視籌資活動、經營活動以及投資活動中的現金流量,通過會計管理工作分析現金流狀況,判斷生產經營中是否存在風險隱患。第五,民營企業應逐漸形成面向未來思維。在財務會計等因素的影響下,部分民營企業更關注眼前的短期利益,忽視了未來發展需求。因此應形成面向未來思維,對企業效益、現金流等各個方面進行預估,使會計管理更符合未來發展需求。
在實際工作中,民營企業應積極創新管理手段,加大會計數據信息整合力度,從而提高數據信息化程度,為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提供支持。第一,提高對會計數據信息的重視程度。在開展財務會計工作時,企業只需要進行資金審核等方面的工作即可,沒有深入挖掘會計數據的內涵與價值。而在大數據時代中,只有靈活應用各種數據信息才能為企業決策提供支持,所以傳統的數據信息管理方式影響到了管理會計的應用。在這種情況下,民營企業應樹立大數據思維,提高對會計數據信息的重視程度,鞏固數據信息管理創新的思想基礎。應制定完善的會計數據信息管理制度,明確會計數據信息的采集、處理以及整合標準,增強數據信息管理的標準性與規范性。第二,構建會計數據信息共享平臺。管理會計需要大量數據信息的支持,所以民營企業應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以及數據庫等技術手段,構建會計數據信息共享平臺,為會計數據信息共享提供支持。例如,管理會計的綜合性較強,主要是通過各種會計信息為企業經營提供支持,民營企業便可以針對這一特點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構建數據信息平臺,將會計、業務、稅務等系統結合起來,讓會計人員通過這一平臺獲取業務部門、生產部門等職能部門的信息,實現管理會計與其他工作的融合[6]。在這一過程中,企業也需要統一平臺的數據統計標準以及數據接口,打破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提升管理會計的實效性。第三,加大人員管理力度,提高技術應用能力與會計數據信息整合水平。靈活應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有利于為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提供良好的條件,但現有會計人員受傳統財務會計的影響較深,且技術應用能力相對較低,降低了會計數據信息的整合效率與質量。為此,民營企業應加大人員管理力度與培訓力度。首先,民營企業應針對管理會計與數據整合的要求制定完善的會計人員管理制度,明確會計人員的具體職責、工作范圍以及工作標準,從而約束會計人員的言行。其次,需要對會計人員進行信息技術應用培訓,讓會計人員學會利用數據庫、數據信息共享平臺等軟件進行會計數據信息的采集與整合,充分挖掘各種數據信息的內涵,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支持。
意識在行動中具有一定的決定性作用,民營企業應不斷增強會計轉型意識,促進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第一,民營企業應當提高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首先,企業應當對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二者進行性質界定,明確進行會計轉型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為后續工作奠定基礎。其次,民營企業應針對管理會計的特點與要求制定會計轉型工作方案,通過頂層設計與全局規劃加快會計轉型的步伐。第二,民營企業應通過各種管理策略促進會計轉型。例如,企業需要制定完善的會計轉型管理制度,對會計轉型目標、方法以及流程等方面進行明確規定。第三,民營企業應完善組織結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具有較強的復雜性與系統性,需要諸多人員的支持,所以民營企業應構建集總經理、財務負責人等人員于一體的會計轉型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開展會計轉型的指導工作[7]。同時,民營企業也需要設置獨立的管理會計崗位,明確管理會計崗位的具體職責,增強崗位設置的合理性。第四,民營企業應創新會計工作模式。創新工作模式有利于促進會計轉型,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所以民營企業應結合管理會計的要求創新模式。例如,民營企業需要將戰略與管理會計結合起來,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與文化氛圍,并不斷調整會計工作流程。
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但部分民營企業的會計工作較為落后,影響到了企業管理質量。加強會計轉型,有利于將傳統的粗放式管理轉變為精細化管理并加強民營企業的內部控制,所以應高度重視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工作,通過轉變會計管理思維、整合會計數據信息、推進財務會計轉型等方式優化會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