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凱英
(山東省東平縣舊縣鄉農業生產綜合服務隊,山東 泰安 271500)
農業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信息時代,原來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農業的發展需求,對此,應做出科學的改進與調整。而互聯網技術的科學應用,則可以有效提升農業產出效益與質量,同時為廣大農民提供可以了解農業信息的便捷渠道,便于他們更好地掌握與農業有關的新知識、新技術,最終獲得個人生產效益的提升,從而推動農業的發展,使其趨于長遠穩定的發展。相關人員應充分認識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實際工作中,積極探索互聯網技術與農業融合的有效之策,切實推動現代農業的健康發展。
現階段,土地、勞動力與資金技術是約束農業發展速度,致使各種問題頻頻發生的關鍵因素。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長期以來,政府在資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作出了較大的努力,然而礙于傳統農業的慣性發展方式,農業生產效率與綜合效益始終沒有獲得提升,這對于國家的整體發展是極為不利的。而“互聯網+”的背景的出現,則可以改善這種情況。它可以促使農業突破原有的限制,與加工業和服務業實現高度的融合,從而逐漸構建以農業為基礎的三種產業聯動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鏈。這一鏈條的產生與發展,會拓展農業固有的功能,以更為新穎、更為全面的面貌出現在眾人面前。比如農業與加工業進行高度融合,則可以形成農產品加工行業,從而切實提升農業的效益;比如將農業與服務業進行有效融合,則可以形成鄉村旅游業,既帶動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又提升了農民的收入;比如將農業與電商聯系在一起,則可以提升農產品的銷量,為地區農業穩定發展提供強大助力。最為重要的是,隨著線上線下銷售平臺的構建,農業的市場意識、服務意識等獲得有效強化,這會促使他們走出舊有思維的局限,借助于各種方式,提升農產品的質量,最終形成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模式,為早日完成“鄉村振興”提供必要助力與支持[1]。
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依賴于農村、農民和農業技術。其中促進農業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核心。作為立國之本,農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此,從古至今,中國都比較注重農業。然而由于其屬于先天的弱勢性產業,存在生產效率提升緩慢的特點,因而,農村的收入水平始終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改造傳統產業,促進農業的升級改造,既是保障農民受益,推動地區農業發展的關鍵,也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農業必須經濟的階段。現如今,大數據技術已經巧妙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將互聯網技術與農業進行有效融合,既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的關鍵手段,也是農業獲得平穩發展的必然選擇。諸多精準扶貧事例表明,農民想要脫貧致富,農業想要獲得長遠發展,根本在于立足農業。同樣,相關人員想要實現鄉村振興和脫貧成果的高效銜接,推動鄉村振興的步伐,依然需要依靠現代農業,需要立足于農業的發展而制定各種行之有效的規劃。對此,相關人員應提高重視,結合現有的工具,積極探索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農業發展中的各個環節中的有效措施,以便能借助先進的技術,實現農業的發展,為國家早日實現繁榮富強的目標提供強大助力與支持。
農業信息化平臺構建的目的,旨在拉近農民與相關技能的距離,確保前者可以借助于后者的強大功能,了解各種與農業有關的信息,獲得較多專業的技能,并將其應用到農業中,最終推動農業的發展?,F階段,我國所創建的農業信息化平臺缺乏完善性與實效性,多數農戶無法通過信息平臺查詢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致使他們心中的疑慮無法徹底消除,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發展的速度。其次,多數農業信息網站缺乏專業人員的管理,存在內容更新較慢、管理不夠科學、查詢不夠全面等現象,若是聽之任之,則會形成人們常說的“僵尸網站”。這種情況的頻頻出現,一方面浪費了較多的行政資源,比如投入資金;另一方面降低了政府部門在農戶心目中的權威,不利于他們更好地落實政府的相關政策,從而阻礙鄉村振興的進程[2]。
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相應的信息化設備的支持。若是信息化設備數量較多、性能較好、功能強大,那么就可以有效解決農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確保農民掌握較多的知識與技術,推動農業朝著現代化、智能化、科技化的方向發展。就目前而言,我國農業信息化基礎設備數量較少,功能較少,特別是一些經濟薄弱,地處偏僻的農村地區。由于沒有基礎設施的支持,農業生產質量相對較低,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業的發展。其次,對于各種的利用缺乏合理性,農業基礎設施分布缺乏平衡性等,都制約了現代農業的發展。眾所周知,我國地域較為遼闊,農業的類型趨向于多樣性。想要完成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相關人員就需要立足于農村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發展目標,投入相應的技術設備,并根據農村發展的實況,進行科學的調整與優化,以便能提升農業生產的技術含量,為農業早日實現現代化提供必要助力[3]。
農業生產與季節、地區有較為密切的聯系,運輸與儲存是農業生產中的關鍵環節。若是這兩個環節的工作沒有做好,那么勢必會降低農業生產效益。為了避免,甚至是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相關人員應加強合作,進行高效分工,確保各種社會資源得以利用,最終形成完善的物流體系,并以此為基礎,不斷健全銷售體系,確保運輸工作的順利進行[4]。這一目標的完成,依賴于相應的信息化設備,因此,相關人員應加強對網絡建設的力度,使電話、電視、互聯網與移動通訊等能夠充分融合,以此解決運輸與儲存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從而推動農業的穩定發展。同時,應立足于當地農業信息平臺的具體情況,對現有的基礎設備進行科學的完善,為農戶的生產與銷售提供較為可靠的數據支持。
最后,做好信息平臺的宣傳工作。農戶礙于信息化技術較低、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等原因,很難接受新知識與新技能,部分農戶甚至存在無法正確使用信息化平臺的情況,對此,相關人員一方面應提升宣傳的力度,使每個農戶都能意識到新技術的優勢,從而自愿加入到學習新技術的隊伍中,最終獲得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為其更好地完成播種、生產等工作提供必要助力;另一方面,應為農戶提供相應的幫助,比如如何借助信息平臺查詢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如何請教相應的技術人員等,以此提升農民的專業技能,從而推動現代化農業的長遠發展。
由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手段搭建的農業信息化平臺,可以為農戶提供相應的業務查詢活動,多種渠道的便利服務等,不僅可以有效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還能為農業完成現代化目標提供必要助力,從而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5]。相關人員應充分認識到農業信息化平臺構建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切實做好這方面工作。
首先,當地政府應立足于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投入較多的人員、技術與資金,從而加快信息化平臺建設的速度。其次,確保農業信息化平臺處于正常的運行狀態。建設平臺只是第一步,相關人員還要做好平臺的維護工作,比如定期更新平臺中的內容,確保農戶會看到最新的農業信息;比如通過后臺數據,分析農戶的興趣愛好,并為其提供相應的內容。譬如當管理人員發現視頻形式的內容點擊量相對較多,則可以增加對視頻內容的發布次數;當管理人員發現與新技術有關的內容點擊量相對較高時,則可以增加這部分內容。比如設置互動欄目,與農戶形成有效的交流。管理人員可以將農戶在互動欄目中的留言進行科學整理,探究他們急于知道的內容,并為其提供相應的服務,以此提升信息化平臺的實效性與科學性。為了確保信息化平臺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負責人還應根據農業特點、農民需求等因素,制定相應的管理體系,確保員工能自覺抵制不利行為,嚴格按照行業的規定進行實踐操作,以此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此外,相關人員還應定期上交完善的工作報告、開展各種農業交流活動等,為提升平臺的管理質量創造有利條件[6]。
最后,做好網絡維護工作。信息化技術在為農業帶來較多便利的同時,也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風險,對此,相關人員應提高重視,利用現有的技術,切實做好維護工作,確保傳輸信息與接收信息的安全性。同時,根據平臺中的欄目,指定相應的管理人員,確保責任制度得以落實。這樣一來,則有效避免了出現問題無人承擔的情況的發生,提高了問題解決的實效性,為農業信息化平臺始終處于安全狀態提供了必要支持[7]。
傳統農業服務模式,由于信息不夠暢通,致使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往往需要多個環節,且成本相對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農民的經濟利潤,不利于農業的發展?;ヂ摼W技術的科學應用,則可以改善這種情況。它可以完成供求信息共享的目標,減少農產品中間的流通環節,降低流通的成本,使農民獲得較多收益,推動農業的長遠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相關負責人應將農村作為市場端,通過多種技術,實現農村與市場的有效融合,為農業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近些年,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縣區級綜合示范點的覆蓋率已經達到了55%,農產品線上銷售額逐漸增長,直奔上萬億元。在這種情況下,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日益完善,農民的收入日益增加,農村的就業率有所提升。在未來,相關人員應繼續探索構建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的有效路徑,促使先進技術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成為推動農村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8]。
作為推動現代化農業發展的主力,專業人員的綜合素質直接決定了農業發展的速度。若是工作人員專業能力較強、服務意識較高,那么他們就能克服各種困難,利用已經掌握的各種技能,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提升工作的質量,助力農村發展?,F階段,多數農村地區欠缺這樣的人才,為了改善這種情況,相關人員應加強培養人才的力度。
首先,根據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與需要,引入較多工作能力較強、信息技術較為高超的專業人才,確保他們能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改進方案。其次,注重對互聯網技術人才的培養。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離不開信息人才的支持。故而,應加強對傳感技術、通信技術等培養力度。最后,注重對現有技術人員的培訓。相關人員應根據現有技術人員欠缺的能力,制定科學的培養方案,確保他們能接觸到較多新技能,并將其應用到農業發展中。同時建設互聯網技術小組,深入農村,向農民宣傳和傳授互聯網技術,必要時,可開展一對一的指導,以此提升農民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為其更好地克服困難提供必要助力[9]。
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支持。它可以讓每個農戶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得進步與發展,推動他們積極參與到“互聯網+農村”的實踐工作中,從而提升農產品的產量,增加農民的收入,強化農民的綜合素質,縮小城鄉間的差距,為國家實現繁榮富強的目標提供必要助力。為此,相關人員應加強研究的力度,積極探索將互聯網技術與農業進行深入融合的有效路徑,以便能推動農業的穩定發展。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對此,相關人員應保持高度的耐心與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