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珊
(臨沂市文化館,山東 臨沂 276000)
群眾文化工作在進行創新與實踐時,需要充分結合新媒體時代發展背景,深入研究群眾文化工作開展建設的方法和問題,通過深入研究群眾文化工作與新媒體運用的特點,分析在新媒體時代下進行群眾文化工作創新發展的過程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促進構建群眾文化工作新媒體信息化創新平臺,進一步落實群眾文化工作基礎設施建設,更好地了解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從而通過新媒體技術促進群眾文化內容和形式的豐富發展。
隨著信息化技術不斷普及和發展,社會生活對新媒體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運用,進一步加快了數字信息的傳播速度,不斷擴大信息傳播的渠道,資源共享有效打破了傳統媒體在信息傳輸過程之中受到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而更好地提高信息傳播質量和效率。新媒體技術有效結合互聯網技術以及數字信息化技術等先進科學技術,有效提高了媒體建設的整體質量,促進我國媒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能夠更好地保障信息身體的完整性,同時,能夠有效整合多種資源,促進信息的多樣化發展[1]。
由于群眾文化活動面向的主要對象是基層人民大眾,其主要目的是豐富發展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世界,更好地滿足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之中對于精神文化的切實需求,因此群眾文化從業人員在具體工作時,需要把握群眾文化的大眾性、通俗性工作特點,將新時代先進思想內容有效融入群眾文化工作實踐中,提高人民群眾對于先進思想的接受程度,對群眾進行積極的引導,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思想教育,更好地提高群眾文化活動創新實踐的質量。
隨著我國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人們物質文化水平不斷提升,這在很大程度上也給群眾文化工作落實提出了更高的挑戰,由于部分工作人員在推進群眾文化工作時,不能將創新思想融入工作建設之中,仍采用傳統的群眾文化工作方法,這使得群眾文化工作時間依舊存在著單一化工作形式的問題,如果相關工作人員不能在具體工作時間之中解決這些問題,這使得群眾文化創新工作難以根據時代發展需求進行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影響了群眾文化工作的社會價值實現。社會發展程度越高,人們對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標準就越高,如果群眾文化工作依舊采取單一化的工作形式,就很難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于精神文化活動的多元化需求,也不能提高群眾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對群眾文化活動工作質量的提高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由于社會文化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因此,在具體落實群眾文化工作時,群眾文化從業人員需要將積極健康的思想融入群眾文化工作實踐之中,立足時代發展背景,創新文化工作機制,將群眾文化活動與新媒體技術相融合,提高對于先進藝術潮流的接受程度,從而有效促進文化活動表現形式多樣化發展的同時,有效提升人民大眾參與群眾文化活動工作的體驗感,提高人民群眾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拓寬群眾文化活動的社會影響力,促進群眾文化活動高質量發展。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群眾文化從業人員并不能充分把握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性、先進性,這使得群眾文化活動在具體開展時,難以把握新時代發展的客觀規律,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特別是地方上,縣市級以下地區新穎的、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鮮少,與群眾先進精神文化需求的契合度較低,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群眾文化活動社會發展效益的實現[3]。
人們對于審美方面的需求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在進行群眾文化工作創新實踐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通過合理化的比較人們對于審美方面的異同更好地綜合多方面因素,提高群眾對于群眾文化活動的接受程度,從而有效提高群眾文化活動創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當前群眾文化活動中,部分從業人員并沒有深入群眾文化活動具體實踐進行認真研究,這影響了群眾文化工作創新發展的可靠性提升,嚴重影響了群眾文化活動創新發展的整體質量。由于人們對于群眾文化創新活動的接受程度不一致,再加上從業人員在進行群眾文化內容推廣過程之中,形式單一,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群眾文化創新工作的社會影響力提升,難以拓寬群眾文化創新工作的影響范圍,不能激發群眾參與群眾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導致了在進行群眾文化工作創新實踐過程之中缺乏群眾基礎,影響了群眾文化工作創新實踐的有效性提升。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不斷提升,信息化科學手段不斷應用在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行為方式,為社會的發展中生氣和活力,但是,在具體推進群眾文化工作創新實踐過程之中,由于相關工作人員并沒有提高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性認識,沒有切實站在新時代發展的背景下以及新媒體時代環境下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性發展,這導致了群眾文化從業人員并沒有樹立先進的群眾文化活動創新工作理念,難以在具體工作實踐之中有效結合時代發展需求以及時代發展狀況,促進工作模式的創新,這不僅影響了群眾文化工作創新實踐的有效性提升,同時還阻礙了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之中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滿足,不能為群眾文化活動注入生機與活力[4]。
群眾文化從業人員需要結合群眾文化落實的具體情況,有效保障群眾文化創新實踐工作能夠在內容和形式上更加貼近人們日常生產生活實踐,同時,運用多樣化的信息媒體平臺進行傳播形式的創新,更好地擴大和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活動質量和影響范圍,例如,群眾文化從業人員可以運用微信公眾號或微博、抖音等多種數字網絡平臺進行群眾文化工作前期影響力的拓寬,提高群眾文化創新內容的影響力,從而更好地激發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群眾文化工作實踐之中,夯實打牢文化活動創新發展的群眾基礎。群眾文化從業人員需要切實運用信息化發展技術手段,構建信息化、數字化的群眾文化活動創新實踐平臺,通過群眾文化活動創新實踐平臺,發布創新性的群眾文化活動實施措施,提高人民群眾對于文化活動創新措施的了解,從而有效提高群眾文化活動創新措施的實踐質量。群眾文化從業人員運用信息化群眾文化活動創新實踐平臺,可以在進行群眾文化工作創新實踐過程之中,更好地提高與群眾之間的交流溝通水平,俯下身段傾聽群眾的心聲,使群眾文化工作創新實踐能夠切實反映群眾的真實需求,把握人民群眾關心的重點和關鍵環節,提高群眾文化工作創新實踐整體質量[5]。
群眾文化活動需要有效結合當地實踐情況,強化群眾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更好地為群眾文化活動創新發展以及群眾文化活動高質量落實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推進群眾文化活動創新水平不斷提升,有效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群眾文化設施是進行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關鍵性環節,隨著人們精神文化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于群眾文化活動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關部門需要有效引進先進的群眾文化活動基礎設施,從而更好地滿足在新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于群眾文化活動的切實需求,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加大對于群眾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為群眾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堅實的資金支持,豐富發展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可以充分根據當地市政規劃具體情況,有效落實當地的文化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的建設,適當加大公共文化設施投入向基層傾斜力度,夯實基層文化陣地。同時,積極發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豐富公共文化數字化資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水平,提高公共文化活動統計數據數字化水平,持續推進公共文化管理數字化水平等,在增加公共文化基礎硬件設施的同時,同樣加大力度增加對軟件設施的建設,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數字化公共文化活動,為提高當地群眾文化工作質量提供雙重引擎動力支持。
在新媒體時代環境下,群眾文化從業人員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以及互聯網手段,發掘人們在生產實踐之中對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通過有效了解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有針對性地創新發展群眾文化活動工作,提高群眾文化工作創新的有效性以及可行性,更好地發揮群眾文化工作創新的價值,促進群眾文化活動高質量發展。在進行群眾文化創新落實時,提高對于信息技術的重要性認識,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收集群眾文化活動創新實踐平臺所產生的瀏覽數據信息,更加準確地了解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推進群眾文化活動內容的豐富化發展,有效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有關部門需要運用大數據技術,篩選有價值的群眾想法和意見,從而更好地發掘群眾文化活動創新發展的可行性,提高群眾文化活動創新發展的有效性。有關工作人員在進行面對群眾反饋的意見和建議時,對具體實際情況進行了解,積極與群眾進行溝通,對于有問題和不足,切實做到改進落實,從而提高群眾文化工作整體質量。在實施群眾文化活動具體工作實踐之中,可以運用微信小程序收集群眾對于群眾文化活動落實的建議和評價,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完成這些建議評價的整合,根據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保證群眾文化活動創新發展能夠得到順利有效實施,提高群眾文化活動建設整體水平。
群眾文化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了群眾文化活動開展質量,因此想要更好地促進群眾文化活動,創新發展質量的提高,就必須提升對于群眾文化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的重要性認識,通過專項業務培訓打造群眾文化行業的行家里手,通過多元化培訓提高群眾文化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打造群眾文化行業的多面手、全能手,從而全面提高群眾文化活動創新發展整體水平。有關部門需要在具體工作實踐之中強化對于群眾文化活動從業人員的后期培訓工作,讓從業人員能夠在后期培訓工作之中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樹立創新工作理念,貫徹落實創新工作方法,提高群眾文化活新工作質量,同時保證群眾文化活動創新工作方法能夠運用到群眾文化活動建設具體實踐之中,同時,有關部門需要站在新媒體時代發展背景下,有效提高基層工作人員信息化水平的建設力度,在具體工作實踐之中,提高對于現代化技術的使用程度,提升群眾文化活動工作落實效率。對于文化活動從業人員采取定期培訓的方式,引進在文化活動領域具有較高成就的專家學者,為文化活動有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培訓工作質量,同時在培訓結束之后對相關培訓人員進行必要的測試,保障培訓效果。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科學技術飛速提升,互聯網技術不斷在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之中得到廣泛應用,反過來促進了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和高質量發展,我國媒體環境進入了新媒體時代。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在具體生活實踐之中不斷提高對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要求群眾文化從業人員立足時代發展背景,創新文化工作機制,發展創新工作理念,以開放性的工作態度,提高對于先進藝術潮流的接受程度,將群眾文化活動與新媒體技術相融合,在有效發揮新媒體技術重要作用的同時,推進群眾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有效提高人民群眾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參與感和幸福感,進一步拓寬群眾文化活動的社會影響力。需要提高群眾文化工作的推廣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促進群眾文化工作得到高質量落實,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眾的精神文化水平,讓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豐富發展。各地省市縣群眾文化館(站)進行我國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在具體工作實踐之中強化對于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研究工作,更好地了解群眾文化活動的行為方式以及組成形式,采取合理化的方式進行群眾文化工作的推廣,讓群眾文化推廣工作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群眾文化工作落實的整體質量。